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网络“黑话”

   日期:2024-11-10     作者:xinet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news/475.html
核心提示:“天天跺脚生气”“张万森,下雪了”“相亲相ie家人”……当你看到这些梗时,是会心一笑秒懂,还是疑惑发问“这又是什么梗?”“

“天天跺脚生气”“张万森,下雪了”“相亲相ie家人”……当你看到这些梗时,是会心一笑秒懂,还是疑惑发问“这又是什么梗?”“是我2G了吗?”

网络“黑话”

语言,是我们接触文化传播时最为明显和直接的标志。只有通过人们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文化才能具有传播的生命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当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网络“黑话”?

从“奥利给”到“拱出去”,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到“哈基米”,网络上的热梗频繁更新换代,人们对“梗”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似乎“万物皆可造梗”,越来越多流行语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

造“梗”的背后,一方面是短视频的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大众情绪的表达。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短视频以快速、接地气的传播优势获得平台、网友们的青睐,成为人们展现语言智慧、进行语言创造的又一重要平台。始发于短视频、在短视频上广为传播的流行语不在少数。

客观看来,在网络文化中,每个人都是接受者、创造者和传播者。部分网络热“梗”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风尚,以及人们精神诉求的体现,使得这些流行语在开放便捷、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内广为流传。

但也不容忽视,一些网络热“梗”会刻意制造标新立异的字眼或是利用谐音,传递着负面情绪。还有如“报giao”“鸡你太美”等,被智能输入法记录,错字连篇、乱改成语等现象时有出现,难免会干扰人们对汉字的正确认识。

语言表达能力,往轻了说是个人的小事,往重了说是文化的大事。好好说话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一件事。

如今在网络上,不少人交流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这些未经思考生成的语言,仿佛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

当我们随口都是“我emo了”“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不李姐”时,是不是在表达上陷入了高度的同质化? 当万物都可“绝绝子” ,歌词口水化、文学网络化、词汇庸俗化,我们这个时代还能产生成语和绝句吗?

文字的魅力在于言为心声,无论何种文字,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贴近生活,有所启迪,或者有所享受,都是可读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在这些无厘头的“梗”中,本该有的语言文字的美感正在淡化。人们不再专注于语句的排比,不再专注各种修辞手法,而是互相保存着表情包,说一些空洞的网络“梗”,使得语言文字的内涵被贬低,似乎不玩“梗”,就连话也不会说了。

其实,当我们在说着网“梗”时,看似彰显了个性, 可实际上,却失去了宝贵的思考过程和独特的表达能力。

这与社会学家伯格曼的著名理论——“装置范式理论”不谋而合。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的装置,这些装置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表达,甚至成为肢体的一部分,让人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

造“梗”无错,但造“梗”玩乐,一定程度上有失语言文字的严谨性,也会在不同年龄层中造成无法逾越的认知、交流鸿沟。

语言从来都是随时代和社会不断创新和变化的,有些词语由于失去了日常生活和社会基础而退出历史舞台。

同样,网民和年轻人在交流中总会创造出新的流行语,但回过头来看,其中有一些被收录进词典,成为规范词汇,但大多网络热词被自然淘汰了。

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网言网语,既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特点,也有鲜活贴切、充满创造力的一面。

传统媒介时代,往往有限“版面”与无限表达欲之间难于平衡,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结构。随着表达平台激增,大众流行语的形成和传播大多发生在传统媒介之外,更多人参与到公共话语的塑造中来。那么,流行语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啥?

时代潮流的激荡与沉思。时代的大潮风起云涌,历史的变革日新月异。语言犹如一面镜子,不仅记录了历史发展的变化轨迹,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与时代同步,经过深思和沉淀,回应当下社会的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才能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社会生活的缤纷与向往。社会的五彩斑斓折射到个体身上,常常有令人意外的收获和惊喜。以流行语来观照时代,其实是要善于捕捉普遍的公众情绪。

无论文字是严肃的、调侃的,还是乐观的、忧虑的,字里行间所跳跃的归根结底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表达的创新与融合。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年轻人的声量也越来越大,他们在互联网话语生态创新中起到主导性作用。

当代年轻人选择具有个人特点或圈层特色的、与传统不同的表达模式,本质上是以在“求异”中实现自我认知,就像“破防了”“出圈”等成为众人所好的流行语,恰恰体现了自我表达与创新的微妙融合。

越是被网络流行语包围,我们越要好好说话、理性表达。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实,我们仍需要语言的美感,用鲜活的语言来传达大众的所思所想,展现其自身的魅力。

来源:今豫网言

值班编辑:王可

想和大家分享你的“传媒观点”吗?

投稿邮箱就在这里:

cmyj@bjnews.com.cn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news/475.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