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人民法院:“法院+综治中心”激发多元解纷新动能 - 文章中心
山阳县人民法院:“法院+综治中心”激发多元解纷新动能
2025-08-10

“真是太感谢了!没想到在综治中心,法官和调解员共同帮助,短短几天就把我们僵持半年的合同纠纷解决了,不用跑法院、不用等开庭,省时又省力!”7月25日,山阳县综治中心调解室,南某紧紧握着法官孔庆春的手激动地说。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山阳县人民法院入驻县综治中心,推动多元解纷工作结出的硕果。

今年以来,山阳县法院深入贯彻落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要求,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主动派出经验丰富法官入驻县、镇综治中心,将司法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最前沿,以“法院+综治中心”模式续写新时代“枫桥经验”新篇章,激发多元解纷新动能。

司法触角广延伸

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向纵深发展,山阳县法院以最高人民法院综治中心工作指导意见为指引,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山阳县综合治理中心启用后,法院诉讼服务团队同步入驻,构建起“纠纷化解+司法确认+速裁审理”的全链条司法服务体系。

山阳县法院派驻综治中心的团队由“1名调解员+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构成。派驻团队设立司法调解室、速裁法庭、司法确认室等六大功能区,形成了从纠纷受理、调解指导到司法确认的“全流程闭环”。

派驻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以案释法+先行调解+指导调解+委托调解+诉调对接”的五维工作法,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彰显了人民法院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的作用。

山阳县法院派驻团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主动拓展司法职能,下沉审判力量,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助力辖区综治中心构建风险排查、纠纷化解、投诉受理、诉讼服务一体化的运行格局,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贡献法院力量。

物业纠纷巧调解

“你们法官真是太认真负责了!要是没有你们,这两家物业公司根本不会理会我。现在,我这揪心事总算解决了。”达成调解协议后,吕某给派驻综治中心的法官团队竖起大拇指。

6月26日,入驻综治中心法官联合综治中心调解力量成功化解一起因物业服务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并当场履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6月23日,家住山阳某小区住户吕某来县综治中心反映其家被小区公共下水道返水浸泡,造成重大损失,新老物业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要求相关部门处理。综治中心受理后指派房管局调查处理,房管局处理无果将该纠纷分流至诉服中心。法官团队接手后迅速联系各方当事人,调查了解纠纷原因。业主吕某在原物业公司管理期间,其家中厨房公共下水道曾多次出现返水问题,但经及时报修未造成损失。

2025年6月10日,正值小区新老物业交接当日,吕某家中无人,下水道再次大规模返水,导致家具被水浸泡严重受损,新物业公司认为自己刚接手属于老物业管理问题,老物业认为业主居住的是三楼返水层,该楼下水设计有问题导致经常返水,且自己已交接完成不应当再承担责任。

事实查明后,法官与房管局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团队,聚焦责任划分争议,分头与两物业公司沟通协调。调解过程中,团队结合事实和法律依据,明确两家公司的管理责任,原物业公司在服务期间虽曾处理过返水问题,但未能彻底解决隐患;新物业公司在交接时未及时排查管道状况,亦存在一定责任。最终经过两轮调解,吕某和新、老两家物业公司均同意对本次损失进行共同分担,两家物业公司当场支付了赔偿款。各方当事人均对综治中心“公平高效、一次化解”的工作模式高度认可。

血汗工钱快追回

“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就能把钱的事儿解决了,不用跑法院、不用等开庭,法官这效率真是没说的!”综治中心里,签完调解协议,万某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笔被拖欠五年多的工程款,终于有了着落。

事情要从2019年腊月说起,万某经朋友介绍,在山阳县城关街办给徐某安装空调防护网护栏,双方口头约定“包工包料,完工验收后付全款34000元”。然而,工程按时完工、验收合格后,徐某却迟迟不给结账。2020年3月,在万某的多次催要下,徐某才付了10000元,剩下的24000元尾款成了“老大难”,徐某电话不接、家里不见,万某跑了七八趟,连人都碰不着。

“这钱是我带着工人干了一个多月的血汗钱,他躲着不见,我是真没办法了。”7月23日,万某无奈来到山阳县综治中心,他听说这里有法院入驻的办案团队,能当场处理纠纷。

驻综治中心法官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联系徐某,电话却始终无人接听。通过徐某居住地村委会了解到,徐某不在本地生活。

案件陷入困境,但法官没有放弃。法官在法院审判系统搜寻与徐某关联的案件,终于找到了徐某有效联系方式。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法官先耐心倾听徐某的顾虑,再结合《民法典》中承揽合同规定进行释法说理。

“你现在躲着不说,也不是个办法……”一番耐心沟通后,徐某渐渐松了口,主动提出添加法官微信。通过线上交流,徐某最终承认了欠款事实,也表示愿意付款。

最终,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在线上达成调解协议,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没想到隔着屏幕也能把事儿办利落,你们法官是真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了!”收到调解协议时,万某特意给法官发来信息。

“群众的事情再小,也需全力以赴去办。把‘法庭’搬到综治中心,不仅仅是更换办案地点,更是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矛盾化解注入新动能,让群众在求助时能得到更暖心的回应。”山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屈文宏说。(李從熇 赵雅玲)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