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3月29日消息(记者 付美斌)春日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阳光透过智能温室的遮阳网洒在一垄垄翠绿的藤蔓上。“这批瓜还有两个多月就可以摘果了。”海南胜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杰农业”)行政部负责人吴清海介绍。
工人正在打包哈密瓜(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今年2月底,胜杰农业一批贴着“晓蜜”商标的哈密瓜通过恒温集装箱运抵迪拜超市。
北纬18°的海南岛,曾被学界认为“高温高湿不宜种植哈密瓜”,但一场持续29年的“破界实验”改写了产业认知。1996年,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首次引种新疆哈密瓜,利用热带冬季温暖气候实现“反季节上市”;2011年,胜杰农业在陵水基地攻克“裂果”难题,2013创建“晓蜜”品牌,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利益链接运营模式,在乐东、三亚、陵水成功推广“西州密25号”蜜瓜种植面积达上万亩。
展会上客商品尝胜杰农业种植的哈密瓜(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陵水年均日照2200小时、昼夜温差达12℃,配合富硒土壤,让海南瓜糖度比传统产区高1—2度,且果肉更细腻。”胜杰农业技术总监展示着检测报告:出口迪拜的“晓蜜”瓜,中心糖度稳定在17%—19%,远超国际标准(14%)。
如今,海南哈密瓜棚面积约23万亩,栽种面积(含复种)约50万亩,成为继芒果、荔枝之后又一“出海明星”。
在玻璃温室内生长的哈密瓜(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山脚村的海南富友现代种业产业园内的玻璃温室内,一场“甜蜜革命”正在发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专家党选民团队研发的一款新品种网纹瓜,病害发生率从35%降至5%以下。“我们筛选出耐储运的‘金脆蜜二号’,海运20天损耗率仅3%,完美匹配东南亚市场物流需求。”海南富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启亮介绍,产业园每年产出3000万株嫁接苗,辐射海南、云南及东南亚基地。
“要把产业做大,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东方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胡宗华介绍。近年来,东方市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哈密瓜种质资源库,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改良工作,成功培育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宜本地大范围推广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口感香甜、品质优良,而且抗病性强、产量高,深受市场欢迎。”胡宗华说,优良的种质资源为东方哈密瓜形成比较优势夯实了根基。
成熟的哈密瓜(央广网记者 付美斌 摄)
“我去年种了5亩哈密瓜,收入超过10万元。”东方市感城镇农户符志诚说。海南凭借着其独特的反季节气候优势和土壤环境,已成为国内产业链集中的甜瓜产区之一,促进农民增收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
东方西域花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施恒润介绍,目前公司在东方新龙镇种植有上千亩哈密瓜,“哈密瓜走出国门,极大振奋了我们发展这一产业的信心。”。
乐东黎族自治县更将“小甜瓜”做成“大文章”:注册乐东蜜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省级蜜瓜产业园。2024年,全县哈密瓜种植面积超20万亩,年产值约28亿元。
“晓蜜”瓜(央广网发 受访企业供图)
2024年,胜杰农业“晓蜜”品牌入选“海南鲜品”目录。“我们要做水果界的‘轻奢侈品’。”吴清海透露,2024年胜杰农业在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建立蜜瓜供应市场,预计2025年蜜瓜出口产值有上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