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西府地区招待宾客的传统美食,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闻名遐迩。
“岐山臊子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岐山的文化符号和城市名片。”岐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宗宝说,近年来,岐山县围绕打响中国臊子面之乡、陕菜之乡、岐山擀面皮非遗传承基地金字招牌,制定出台《关于做大“一碗面”经济的实施意见》《岐山县做大“一碗面”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等,设立2000万元“一碗面”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全方位推动“一碗面”经济快速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岐山县坚持全链布局,围绕“一碗面”涉及的面、菜、果、肉等原料构成,突出绿色和有机,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强农和标准化生产,制定“一碗面”经济全产业链专供基地认定办法、示范基地创建标准,推广“龙头企业+经济组织+农户+基地”模式,加快建设优质粮食、设施蔬菜、绿色养殖、特色果品四大主导产业基地,提升本地供给率。
凤鸣镇一碗面专用蔬菜种植基地
“今年,我们和龙富绿源公司合作,种植了优质小麦订单田,龙富绿源公司不仅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统一收购,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该县青化镇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彭军林说。
近年来,岐山县先后建成优质粮食基地32.43万亩、设施蔬菜基地10万亩、绿色养殖基地8万亩、特色果品基地10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784家,为“一碗面”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原料支撑。同时,岐山县以工业化思维做大“一碗面”,加快“一碗面”产业集群建设,把食品产业园区作为“一碗面”经济核心承载区,完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提升水、电、气、暖、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目前,园区已入驻“一碗面”企业8家,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