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上海  中国  未来    企业  政策  教师  系统 

村委会用抓阄方式确定卫生室负责人

   日期:2025-02-25     作者:fad9i0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news/9153.html
核心提示:有人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大厅中悬挂着5幅人物肖像,雷锋肖像也在其中,西点军校的学
有人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大厅中悬挂着5幅人物肖像,雷锋肖像也在其中,西点军校的学生守则上,印有雷锋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有人批评这是在"忽悠"国人。我倒觉得这个建议有点意思,因为它可能引起人们的好奇:美国人到底会怎么看待雷锋?怎么看待"好人好事"?

其实,"好人好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描述,而是一个由社会,甚至政治环境引导和规范的道德概念。在中国,雷锋并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好人",而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好人"。雷锋是一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他的政治觉悟比一般人高,比一般人"先进",因为他受了共产党的教育,听了毛主席的话。雷锋做的"好人好事"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叫作"为人民服务"。这个说法也是有特定政治含义的,因为"人民"并不包括所有的人,至少是不包括"阶级敌人"的。

美国并不缺乏做好事的人,也不缺乏"好人"的象征。在美国,"好人"的象征不是一个爱党、爱领袖的军人,而是基督教《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人们并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他是一个撒玛利人。他所做的好事只有一件,记录在《圣经》的《路德福音》中。这件"好事"也有一个特定的说法,不叫作"为人民服务",而叫作"帮助你的邻人"。

一.好心的撒玛利人

《路德福音》中的"好心的撒玛利人"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试探耶稣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对他说,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念的是怎样呢?他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律法师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手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这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那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裹好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耶稣是说,谁需要你的帮助,谁就是你的"邻舍"。

在这个故事里,有三个有能力帮助伤者的人物:祭司、利未人和撒玛利人,其中祭司和利未人都有很高的身份。祭司传达神的旨意,是犹太人的精神领袖(相当于今天社会中的"领导")。利未人是神在以色列人当中特别选招的一批人,从血统上他们都是以色列十二个儿子中一位名叫利未的子孙。从身份而言,神要利未人替代以色列人每个家庭中的长子。以色列所有的祭司都是从利未人当中出来的,他们的工作包括了教导神的话语、赎罪、感恩、敬拜、献祭、并且要做神子民的好榜样。

和祭司一样,利未人的身份也很尊贵。神不准利未人做任何工作,他们唯一的事业就是帮助以色列人和神建立美好的关系(相当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神要求以色列人在经济上要供养利未人,使得他们能够专心于以色列人和神的关系上。为了树立好榜样,神在给以色列人的律法中,特别有一章是给利未人的律例(叫"利未人律法"),希望他们遵守(相当于给先进组织成员提出高标准的要求)。神要以色列人能够从利未人身上看到属于神的人何等圣洁美好,也因此看清了世俗中的罪恶,和它给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为了达到大众教导的目的,神要利未人分散住在以色列各地,这样一来每一个以色列人的社区都有利未人,让大家看到合神心意的生活(相当于先进组织成员渗透到每个基层)。

与犹太人中的佼佼者祭司和利未人相比,撒玛利亚人的身份极为贱卑。撒玛利亚人接受的宗教约束较少,崇拜偶像,又与异族通婚,为犹太人所鄙视,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早已成为仇敌(相当于阶级斗争时代的"阶级敌人")。耶稣用贱卑的撒玛利亚人来举做好事的例子,要说明的是,鉴别人的标准,是人心,而不是人的身份。 好心的撒玛利人是一个身份卑贱的人,但他做了比他身份高贵得多的祭司和利未人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他的故事因此有了这样一个道德教训:有显赫地位和社会荣耀的高贵人士其实是伪善势利之徒,自称道德先进,其实未必能付诸行动。卑微的撒玛利人做好事,不是宗教或政治精英们教育他、培养他的结果。他是独立的行为者,他的善行就是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事不需要特别高的觉悟,做好事不过是平常人做平常事而已。

二."爱你的邻人"和"为人民服务"

在美国,做好事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善良天性道德选择,与某党培养的政治觉悟绝无关联,与爱什么政党,服从什么领袖也毫不相干。做好事的人往往被直接称作为"当善良的撒玛利亚人"。在基督教的道德语言中,"当善良的撒玛利亚人"就是"爱你的邻人"。那么谁是邻人呢?邻人指的不是住在你隔壁或邻里间的熟人,邻人指的是因为你去帮助而与你结成亲近关系的人, 那个原本可能是与你完全陌生的人,你把他当邻人看待,对他做好事,他于是就成了你的邻人。

"当善良的撒玛利亚人"或"爱你的邻人"凝聚着基督教传统的道德哲理,同样道理,"当雷锋"和"为人民服务"凝聚党国体制的政治原理。

耶稣用撒玛利人的例子来解说"爱你的邻人",那个"邻人",那个受撒玛利人帮助的伤者,他原本只是一个陌生人。你先帮助一个陌生人,他就会因为你的善意帮助而成为你的邻人。这与你先确定一个人是你的邻人,再去帮助他,是有根本区别的。帮助熟人、亲近者,仍然是一种以帮助者的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发生在行为者的"我族"人群范围之内。在一个人与你毫无关系,全然陌生的情况下,你去帮助他,那才是真正超越自我中心的利他行为。

撒玛利人并不认识那个伤者,甚至不知道那个伤者是不是也对撒玛利人有过歧视和排斥的敌意或行为。撒玛利人是在全然不顾一切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帮助那个伤者的。这与雷锋的"为人民服务"精神是相违背的。雷锋要帮助的是他心目中的"人民",除了"人民",他是不帮助的,不仅不帮助,还要加害打击。他的座右铭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

用"好心的撒玛利人"故事去理解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意义,雷锋本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好心的撒玛利人"待人的方式是人性论的,而雷锋待人的方式则是阶级论的。如果简单地把雷锋看成是中国的好心的撒玛利人,就不免得出这样荒唐的推论,那就是,雷锋去帮助一个人,无论那个人是"工农群众"也好,"阶级敌人"也罢,他只要受到雷锋的帮助,就会与雷锋结成一种亲近的"人民"的关系。这样的"阶级调和论"显然是违背"革命战士"和"共产党员"雷锋本人的意愿的。从雷锋的立场来看,一个阶级敌人就是一个阶级敌人,不可能因为受到他的帮助而改变他的"阶级本性"和敌人本质。

再说,雷锋是根本不会愿意去帮助一个敌人的。这就给雷锋做好事增添了实际的困难。这使得雷锋在做好人好事之前,先得摸清对方的身份,或者至少确定对方不是一个阶级敌人。每次做好事之前,不能不先有所犹豫,不能毫不犹豫地想做就做。要是碰到"好心的撒玛利人"故事中的那种情形,遇到一个身份不明的伤者怎么办呢?是查他的阶级出身,敌我身份?还是硬着头皮,先救了再说,出了差错,再按"好心办坏事"做自我检查?翻遍《雷锋日记》和雷锋光荣事迹纪录,他似乎从来也没有碰到过这类为难的情形,这是很令人奇怪的。雷锋经常地在做好事,帮助过这么多的人,而他又生活在一个阶级斗争非常激烈、隐藏的阶级敌人为数众多的国家里。他居然一次也没有碰到那种令他尴尬、进退两难的情形,一次也没有不小心帮到了不该帮的人,真是太神奇了。

人性论的"撒玛利人故事"是一个关于好人好事的道德寓言,而阶级论的雷锋故事则不是。"雷锋故事"是一个政治神话。政治领袖们早就规定了"学习雷锋"的政治含义,至于后来媒体宣传的"做好事",不过是故意隐讳了这一层政治内容而已。要是没有当年和今天政治机器的全力开动,哪里会有雷锋这个"国家级"的好人?

对于雷锋这个人物,"制造"要比"自造"来得更重要。雷锋行为的意义不是自我完足的,而是依附于他的制造者的英明、伟大。英明、伟大的英雄制造者即使自己一件好事不做,只要雷锋做好事,就理应收取头份的功劳和荣誉。这可以从每年的"学雷锋"日定在3月5日看出来。3月5日既非雷锋生日也非雷锋忌日(雷锋于1962年8月15日去世),而是1963年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在雷锋之前,就有了不少先进的英雄。经毛泽东题词,雷锋从许多先进英雄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最"先进的英雄。是领袖的题词使得每年3月5日成了例行的雷锋纪念日。记住雷锋,首先要记住的是那个把雷锋制造成为英雄的伟大领袖。

三.学雷锋是学做好人好事吗?

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要学习什么呢?伟大领袖自己从来没有明说,也从来没有明说过学习雷锋是学习做"好人好事"。伟大领袖的亲密战友们在题词中对学雷锋要学什么有过种种较为具体地说说明,也同样没有一个是说学雷锋是学习做"好人好事"的。

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在所有的题词中,又以林彪的题词最重要,最得要领:"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所有的题词突出的都是党国政治,没有一个是太把"好人好事"当一回事的。这当然不是说,学雷锋必然与做好人好事无关,而是说,就算做好人好事,先决条件也必须是忠于领袖、有共产主义精神、有革命觉悟、无产阶级斗志等等。

这样就产生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不具备这些政治条件的人就不能做好人好事了吗?做了能算是真正的好人好事了吗?或是反过来也是一样,具备这些政治条件的人就一定会做好人好事了吗?

作为一个寓言,"好心的撒玛利人"故事提醒人们,具备了优越的政治和社会条件,未必就等于最乐意做好人好事,更不用说真的会去做了。"好心的撒玛利人"因此成为一个反讽的故事。反讽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批评。撒玛利人故事直接批评的对象是祭司和利未人,他们位高权重、精通礼法,自以为是普通人的精神导师,但在最基本的仁爱之心和行为上,却不如一个卑贱的撒玛利人。用外在于人行为本身的"政治"或"觉悟"条件,将人按"政治"或"觉悟"进行等级区分,无法衡量行为的意义。以此来作为鉴别人心和善行的标准,结果往往是荒谬的。

"政治"或"觉悟"使人很容易陷入对立和仇恨的关系之中,也使雷锋落入了抽象敌我划分的陷阱,让他觉得自己对"敌人"有一种天然的道德优越感。在这个陷阱中,普爱意义上的助人为乐是不可能的。而这种敌我划分正是普爱的耶稣道德教诲所特别反对的。耶稣自己奉行就是一种与仇恨完全不同的行事之道。爱自己人算不得真爱,爱敌人才是真爱:"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路加福音,6:32-35)

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首先需要不仇视任何人。爱的第一条件是不仇恨,能否爱别人,真正的考验是能否不仇视你眼中的"罪人"和"仇人"。耶稣为此做出了榜样,他首先把自己放在与"罪人"平等的位置上。对那些"罪人",耶稣并没有一种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5:29-32)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news/9153.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