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目录
TOCo1-3hzꔲ 3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3
房地产“收储”政策回顾——写在517政策半年度之际 4
目前存量房“收储”推进进展如何? 4
9月以来存量房“收储”政策不断升级 4
收购存量房的框架基本明确 4
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使用了多少? 6
实际增量落地项目相对有限 6
政策推进和市场预期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7
存量房“收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几个约束 8
1、价格匹配机制 8
2、房源匹配机制 9
3、责任匹配机制 9
4、市场隔断机制 10
对于房地产“收储”未来方向的再思考 11
1、“收储”后配租为主配售为辅或者“先租后售”或更有利于“去库存” 11
2、“收储”重心或可向高能级城市聚焦 11
3、“以需定购”可以降低“商业可持续”风险 11
4、或可提高对市场闲置商业、公寓等多元业态的收购比例 11
5、关注是否加大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等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12
6、关注是否鼓励相关银行尽职免责,提高银行积极性 12
7、优先收购地方政府库存可能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12
投资建议 13
风险提示 16
核心观点
5月17日中央首次提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以来政策不断升级,至少32个城市发
布收储细则,至少14个城市有项目落地,但扣除之前试点的8个城市的项目,落地则相对有限。我们认为政策推进偏慢主要在于实际“收储”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会对商品房库存进行“再配置”和“再定价”,使得实际效果与市场预期的“去库存”有一定偏差。
我们认为目前存量房“收储”过程中仍有一些约束需要厘清:价格匹配机制、房源匹配机制、责任匹配机制、市场隔断机制等。存量房“收储”政策未来或进一步加码,我们认为有以下思路:1)“收储”后配租为主配售为辅或者“先租后售”或更有利于“去库存”;2)“收储”重心或可向高能级城市聚焦;3)“以需定购”可以降低“商业可持续”风险;4)或可提高对市场闲置商业、公寓等多元业态的收购比例;5)关注是否加大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等金融政策支持力度;6)关注是否鼓励相关银行尽职免责,提高银行积极性;7)优先收购地方城投的库存可能是阻力最小的方向,以合肥为代表的城市目前已经在实际落地,更利好地方城投平台。
不同于市场的观点
市场倾向于用“收储”一词来理解517政策内涵,因此线性外推3000亿能消化掉多少库存,来推演地产供需结构的优化效果。但从政策落地本身而言,我们认为“收储”一词的定义可能并不准确,“收储”的意义在于“收购+储存”,但从实质推进来看,政策本身更多体现的是“收购”,没体现“储存”。
517政策中所强调的地方政府收购存量商品房,其目的是把社会的分散库存收购到地方政府手中,并对这些库存进行“再配置”——精准支持需要住房保障的群体(配租、配售)。在这过程中,社会库存会经历地方政府的“再定价”,并重新推向一个受众面更小的“市场”。这过程中“再配置”和“再定价”也造成了政策与市场之间对“收储”最大的理解预期差,市场期望通过“收购+储存”减少库存、平稳价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再配置”可能会导致政策减少“库存”的效果被高估,而“再定价”则可能导致政策稳定“价格”的效果被高估。
我们认为由于诸多约束的存在,存量房“收储”的进展相对偏慢,且考虑到部分约束或难以在短期内解决,我们认为全国大范围落地存量房“收储”的进度依然有待观察,建议关注后续政策是否加码。但相对而言,地方政府优先“收储”自身体系的存量房可能是其中阻力最小的一个方向,以合肥为代表的城市目前已经在实际落地,我们依然强调城投逻辑是房地产“收储”的主线逻辑,更利好地方城投平台。
房地产“收储”政策回顾——写在517政策半年度之际
在2024年5月17日中央首次提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政策以来,各部门不断落实
相关细节,而地方政府也针对性落地相关政策。在当前517会议满半年之际,我们这篇报告对房地产“收储”政策进行回顾和总结,也希望借此总结“收储”的约束和思考。
目前存量房“收储”推进进展如何?
9月以来存量房“收储”政策不断升级
央行——9月24日,央行将5月份人民银行创设的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中央银行资金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60%提高到100%。
财政部——10月12日,财政部支持用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