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依海而立,向海而兴。
在深入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海洋城市,正加速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国银行大连市分行(以下简称“大连中行”)立足区域特色,按照总行相关战略部署,以顶层设计为引领,聚焦造船、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核心领域,通过产品创新与精准服务,为大连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金融动能。
作为国有大行,大连中行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纳入战略重点,紧密对接《大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形成“政策引领+产业聚焦+服务下沉”的立体化工作框架。
该行制定《助力大连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措施》,明确将海洋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等列为重点支持领域,通过差异化授信策略、专项信贷规模配置及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构建覆盖海洋经济全产业链的服务网络。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该行海洋经济相关授信余额突破70亿元,重点服务企业87家,形成“龙头带动、中小协同”的金融服务格局。同时,该行深化银政、银企、银研合作,与大连市海洋发展局、大连海洋大学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海洋产业调研,动态更新重点项目清单,确保金融资源精准对接实体经济需求。
大连造船业是国家海洋装备制造的重要力量。大连中行深度聚焦这一领域,为一批造船业龙头企业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针对高端船型建造项目,该行提供大额授信支持,确保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生产运营等方面拥有充足的资金。同时,创新推出“船舶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传递,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该行以信贷支持为抓手,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抢占全球高端船型市场。针对大船重工、中远川崎等龙头企业,该行定制“保函+贸易融资+汇率避险”综合服务方案。2024年,为大船重工提供授信支持,用于30万吨VLCC油船、11万吨油轮等高端船型建造,累计开立保函金额合计2.16亿美元。目前,大船重工手持订单排至2028年,高端船型占比超70%。
创新“船舶产业链金融”模式,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配套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2024年,通过“中银智链”平台为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23家中小供应商发放贷款1.2亿元,缓解上游企业资金压力。
为支持恒力造船等新兴力量,该行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仅用15个工作日完成3.92亿元授信审批,支持其2.4万标箱甲醇动力船曲轴技术研发,助力企业跻身全球高端造船梯队。

△大连中行以服务东北航运产业发展和提升贸易便利化为导向,聚焦港航物流、新基建、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围绕优化金融服务供给这一主线,按照“强支持、聚要素、优服务、创产品、畅循环”的工作总思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图为中行工作组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调研。
海风猎猎,“风机”转动。“电从深蓝来”在大连的广袤海域正在从远景变为实景。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海上风电作为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力量。大连中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绿色金融领域,为华能海上风电等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助力大连海上风电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华能集团东北分公司所属辽宁清洁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连庄河海上风电Ⅳ2项目,是辽宁省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意义非凡。该项目位于庄河市石城岛东部海域,规划装机容量20万千瓦,共安装25台8.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建成后,年上网电量可达6.3亿千瓦时,能满足约50万户家庭的基本用电需求,对优化地区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2024年3月,中行大连市分行成功为该项目核定16.4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总量。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贷款7.71亿元。从风机设备的采购、安装,到海底电缆的铺设,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中行资金的支持。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大连中行还充分发挥自身国际化和跨境金融优势,为企业设计“内保外贷+跨境结算”方案,解决进口风机设备的外汇资金需求。针对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创新“按工程进度放款+宽限期还本”模式,匹配项目现金流特征,降低企业初期还款压力。
针对大连海域风电项目集中的特点,该行与五大电力集团建立战略合作,批量对接华能、国电投等企业在连项目,2024年累计为4个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授信35亿元,带动装机容量超100万千瓦。同时,推广“绿色债券+融资租赁”组合工具,协助华电集团发行东北地区首单海上风电绿色债券5亿元,票面利率较同期贷款低0.3个百分点,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大连中行支持的东北地区最大的海上风电集群——大连庄河海上风电IV2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20万千瓦,年上网电量可达6.3亿千瓦时,可满足50万户家庭的基本用电需求。
初夏时节,辽南海风裹挟着咸鲜气息,大连庄河市大郑乡海湾的碧波之上,一片片整齐排列的海参养殖网箱随浪起伏。“今年海参长势好,多亏了中国银行的‘连海贷’,让我能提前升级网箱设备,海参养殖规模翻了一倍。”养殖户老富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在海洋渔业领域,大连中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推出一系列贴合渔业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如针对养殖户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特点,开发“连海贷”信用产品,额度最高300万元,最快3个工作日放款,截至2025年二季度,该行海洋渔业贷款余额达6.48亿元,惠及220家养殖户及企业。养殖户老富正是“连海贷”的受益者之一。他原本拥有300亩传统养殖区,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计划扩建网箱养殖区,但资金短缺成为了他的难题。大连中行客户经理在了解情况后,主动推荐“连海贷”,仅用3天时间,3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就顺利到账,帮助他成功扩建养殖区,实现了养殖规模的翻倍增长。
●针对渔民在渔船购置、维修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该行创新推出“渔船贷”产品。该产品引入农担公司提供担保,有效解决了渔民缺少标准不动产抵押物的融资难题。船主侯女士打算新增一艘钢壳船,但资金有限,“渔船贷”的出现让她顺利获批100万元贷款,实现了出海的愿望。
●在支持大连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方面,大连中行的金融活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发展河鲀全产业链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瓶颈。大连中行在“百行进万企”活动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为其提供了3300万元优惠授信,助力企业建设河鲀加工配送产业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红鳍东方鲀加工、冷藏及物流配送基地,有力推动区域渔业产业的发展。

△海洋经济是大连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大连中行加大涉海金融支持力度,深入海岛现场调研海洋牧场建设,用专业的服务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授信业务覆盖河鲀、海参、扇贝、生蚝、海带、裙带菜等多种海水养殖类群。图为大连中行客户经理在海洋牧场调研。
该行持续丰富海洋金融产品工具箱,满足多元融资需求。针对海洋科技型企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贷”,为大连海洋大学下属企业提供1200万元贷款,支持其“海洋生物酶”技术产业化。联动集团资源,推荐3家企业对接中银投等股权投资机构,通过“投贷联动”方式解决企业研发资金缺口,推动5项海洋专利技术落地转化。
面对海洋牧场“融资难、担保弱”的痛点,大连中行创新金融产品,打通产业链资金堵点。该行推出“海域权+养殖物”组合抵押模式,联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海域使用权估值模型,解决抵押物评估难题。为长海县某海洋牧场企业提供此类贷款2.3亿元,支持其升级深海智能网箱、建设水质监测系统。
该行还联合保险公司推出“养殖险+信贷”联动机制,对投保的海参、鲍鱼养殖企业给予利率优惠,2024年为大连湾养殖区12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贷款5600万元,稳定养殖户信心。
从“海上重器”到“蓝色粮仓”
从中高端船舶到海上风电
大连中行正以金融创新为笔
在大连这片蔚蓝海域
描绘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该行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有力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为大连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更强劲的金融支撑,助力大连在海洋经济的赛道上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本条微信由大观新闻编辑制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大观新闻(微信号:Daliandaily)
文字:钱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邵海峰
编辑:小雨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秋菊
主编:李元臣
监制:穆军、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