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再度摆开“金融圆桌”,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如期而至。济南市领导班子“顶格”出席,省级金融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及驻鲁金融机构负责人围坐畅谈。
这份延续四年的金融之约,早已超越普通会议的范畴,深刻映射出这座城市对金融力量的高度认知与战略倚重。围绕加快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济南提出了哪些新思路?我们看到了诸多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keair.bhha.com.cn/file/upload/202508/09/131913292.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四年演进,有何升级
从2022年到2025年,济南每年召开的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虽然主题都是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但每年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呈现出逐年升级的态势。
2022年,济南首次召开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聚焦金融业自身发展,提出“扩总量、调结构、补短板、优服务、促开放、控风险、重创新”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为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锚定方向。
2023年,座谈会在聚焦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效,希望驻鲁金融机构在助力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科创金融改革、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领域积极作为。
2024年,在前两年工作重点的基础上,会议进一步提出做好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助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建设。
今年,济南更注重与省级金融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和驻鲁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发展目标,期待各方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加大支持与合作力度。
四年的演进,清晰勾勒出一条发展脉络:会议级别始终“顶格”,内涵却在持续丰富深化,机制不断完善升级。这充分彰显了济南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keair.bhha.com.cn/file/upload/202508/09/131913342.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质效双升,亮点凸显
金融由大而强,既是目标方向,也是实现路径。
在《济南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中,济南明确提出“规划期末形成全牌照覆盖、核心竞争力突出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与产业紧密结合、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把济南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科创金融发展高地、金融数字化转型高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张蓝图指引下,济南是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宽度”看,在金融总量方面,济南金融业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5万亿元,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097.5亿元,增长9.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6、3.6个百分点。济南的金融业增加值、新增存贷款、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均稳居全省首位。
从“高度”看,在金融创新方面,济南积极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专门建立了“六专四价”工作体系,尤其以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目前,全市共有科技金融及特色机构62家。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科技支行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近4000户,科创贷款余额394.31亿元,约占全市科创贷款余额的13.3%。
同时,济南还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科技创新公司债、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创业担保贷款等多个全国、全省首单(首笔)业务相继落地。
从“温度”看,在金融服务方面,济南不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泉融通”平台作用,与工商银行总行等银行机构联合研发“泉融E贷”、“泉融通-齐鲁科创贷”等公共数据专项创新信贷产品。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制造业、绿色及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截至2024年末,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96亿元,同比增长19.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026.5亿元,同比增长23.9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keair.bhha.com.cn/file/upload/202508/09/131913712.jpg" style="margin: 0px auto; display: block;" />
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当前,济南正处于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时期,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今年的驻鲁金融机构座谈会上,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明确提出,省级金融管理部门、证券交易所和驻鲁金融机构是强省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大家和济南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围绕实现城市核心功能定位、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推进养老产业和重点消费领域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和合作力度。
当然,济南市委、市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健全协同联动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扎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
比如,针对多家金融机构曾经提出的“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建议,济南进一步丰富融资担保产品体系,创新推出了“济担—活力贷”,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可以看出,连续四年的金融之约,是济南对金融赋能发展的高度自觉与坚定承诺。
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一时之需,更在于锻造一种“顶格重视、顶格谋划、顶格推动”的城市金融治理能力。
这种能力,已经成为济南在区域竞合新格局中抢占先机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