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张爽 滨州报道
为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及山东省关于小学一、二年级 “乐考”工作的通知要求,滨城区第一小学于 2025年7月3日至4日,为一二年级学生打造了一场以“红色文化浸润”为核心的无纸笔测试活动。这场融合了情境化、游戏化设计及跨学科知识的“乐考”,不仅实现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评,更让红色基因在趣味互动中扎根童心,践行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
红色主题贯穿全程,让革命精神可感可知
此次“乐考”以一年级“红心向党快乐成长”、二年级 “红色少年展风采”为主题,将红色文化作为精神内核,通过场景重现、故事讲述、创意表达等方式,让抽象的革命精神转化为学生可参与、可感知的体验。
在一年级“红歌演唱会”现场,孩子们高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积极参与少先队知识问答,在歌声与互动中领悟“爱国、集体荣誉”的内涵;“花开念总理”任务中,学生们观察海棠花、朗读周总理名言,将对伟人的缅怀转化为具象的情感体验。二年级的“红色少年创意行”“指尖上的红色记忆”则聚焦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红色故事,学生们提炼“勇敢、奉献、爱国”等关键词,用图形拼贴、场景再现等方式创作艺术作品,让红色精神在创作中悄然扎根。
实践中深化理解,红色教育落地生根
“乐考”不仅是测评,更是红色文化的实践课堂。在“飞夺泸定桥”任务中,一年级学生模拟长征路线,在移动棋子的过程中快速解答数学加减法问题,既锻炼了计算能力,又体会到“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二年级“七巧板里的红色密码”活动中,孩子们用磁力七巧板拼出鲜艳的党旗、璀璨的五角星,再满怀深情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让“爱党爱国”从口号变为真挚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二年级推行的“零元购”材料创新模式,让师生与家长携手将废旧物资变废为宝,制作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具。这一举措不仅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更在细节中传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让红色精神融入点滴生活。
跨学科融合+多维评价,助力全面发展
打破学科壁垒是此次“乐考”的一大亮点。一年级“诗画遵义行”融合语文与美术,学生先合作排列古诗卡片并背诵,再依据诗意创作绘画,既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又提升了艺术表达能力;二年级“红色少年创意行” 则整合数学、语文、美术,用几何图形拼贴红色主题画作后,讲述背后的红色故事,让空间思维、艺术创意与语言组织能力协同发展。
评价体系同样注重“全面性”与“过程性”。学校采用“等级 + 星级”评价,既关注知识应用(如数学图形组合、语文故事叙述),又重视素养培育(如团队协作、情感流露、创新思维)。“闯关任务单”“作品展示墙”等记录方式,完整呈现学生从构思到完成任务的全过程,避免了单一结果评价的局限。
成效显著,红色基因在成长中传承
据统计,超过95% 的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浓厚兴趣。在知识与技能层面,孩子们的图形认知、识字、计算等基础能力得到强化;在精神层面,通过与红色文化的深度互动,爱国情感进一步深化,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历史的认知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实践。
教师们也通过“乐考”反馈,明确了跨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融入红色主题设计,在语文识字中穿插革命故事场景,为后续教学提供了精准方向。
滨城区第一小学专职副书记李慧丽表示,此次“乐考”既落实了“无纸笔测试”的要求,又创新了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乐考”模式,让评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让红色基因在趣味实践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