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企业    行业  设备  上海  未来 

融媒体课堂 |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传播的热点场景及策略

   日期:2024-12-24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5136.html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在之后的几十年中,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走向应用,逐渐应用于计算机、数学、心理学等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开始与新闻采编相结合,在诸多场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应用场景

  (一)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内容生产

  1.机器人写作应用领域拓展

  继20159月腾讯公司的机器人Dreamwriter写出了《8CPI同比上涨2.0%12个月新高》一文后,写作机器人参与的领域越来越多元,一些写作机器人还在垂直领域深耕,全方位解决用户的痛点。快笔小新、小明、小封、小南等机器人参与到新闻的采写之中,小封通过不断学习,不仅可以写作新闻稿件,还可以进行诗歌创作。2019年,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推出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小柯,满足了我国一些科研人员及时了解主流英文期刊信息的需求。

  2.视频剪辑效率得以提升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视频愈发受到受众欢迎,竞争日趋激烈。一些手机生产商开始在手机中内置智能视频剪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视频剪辑的结合具备了硬件支撑,例如,OPPO和小米手机利用智能的视频剪辑、编辑功能吸引用户,方便用户生产更多的视频内容;主流媒体方面,也开始启用相关软件,提高视频生产效率。

  3.语音转文字技术解放记者劳动力

  针对新闻采访中,语音向文字转换困难这一问题,搜狗公司于20193月初发布的智能录音笔C1成为媒体人的采访利器,可为用户提供录音+转写一站式服务。科大讯飞推出的讯飞听见、新华社媒体大脑采蜜技术都可以实现录音到文字的转换,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

  (二)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信息传播

  1.信息的个性化精准推送

  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方便了新闻和商业信息的精准传播。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为代表的APP运用算法精准推送信息,抢占了大量用户;与此同时,一些商业机构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收集用户浏览痕迹,定制广告植入新闻客户端、公众号等渠道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2.AI合成主播用于新闻播报

  201811月,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新小浩”“上岗后,AI合成主播与真人主播共同参与新闻播报已经成为常态。不论是光明日报、光明网联合开发的小明,还是人民日报与科大讯飞共同推出的果果,都加入了新闻播报的行列。

  3.智能音箱成为人们的生活伴侣

  随着语言识别技术和语言理解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智能音箱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阿里的天猫精灵、百度的小度、小米的小爱不断升级,在信息传播、人机对话等方面不断突破,拟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为用户提供智能的信息获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已经成为很多家庭不可缺少的信息获取助手。

  (三)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信息监管

  目前,主流媒体和商业机构的媒体平台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法,以防止人工智能技术无法监测的问题内容大规模传播,进行正确的内容价值引导。尽管如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仍大大缓解了内容审核方面的人工压力,降低了媒体和商业机构内容审核方面的成本,提高了审核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新可能

  (一)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减少新闻生产和分发过程中的错误

  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应用后,一些难度不高但费时费力的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技术可以减少人工写作和编辑过程中的差错。此外,智能设备纠错程序的设置,能及时发现内容的差错,不仅是文字方面的差错,还可以通过语言识别、图像识别,对涉及的人和事进行甄别,防止虚假新闻的出笼。在内容分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能提供帮助。传统媒体每天生产大量的内容,而传统媒体视为重要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却不一定受欢迎,什么内容适合社交媒体传播,不少传统媒体都为此感到困惑。借助大数据,《纽约时报》数字部门研发的机器人Blossomblot对社交平台上的内容进行分析,预测适合社交媒体推送的文章,Blossomblot上线后,数据显示,经过Blossomblot筛选后自动推荐的文章的点击量是普通文章的38倍。

  (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新闻的时效性

  机器人写稿的一大特点是快。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机器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闻写作。人工智能技术适用于财经、体育、突发事件等稿件的写作,这些稿件的客观性强,依靠大量数据可以写作完成,不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力进行深入的调查和采访。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机器人虽能完成稿件写作,但仍需人工把关审核。

  (三)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媒体大数据的使用效率

  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人工完成对数据的分析整理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遗漏重要线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可以深入分析整理海量采访数据,总结规律性内容,完成高质量稿件。同时,媒体还可以有效利用数据,分析用户阅读习惯及阅读喜好,勾勒用户画像,生产出用户喜闻乐见的媒体产品。

  (四)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媒体保护所生产作品的版权,提高创作者积极性

  新闻稿件被侵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记者创造优秀稿件的积极性,不利于媒体优质内容的产出。借助新华社媒体大脑的版权监测功能,记者可以对原创内容进行版权登记,其基于先进的算法判别技术,对全网稿件进行监测,帮助记者了解原创内容在全网的使用情况、传播情况等。

  向阳而生,实现媒体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共赢

  人工智能技术虽能为媒体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带来便利,但二者的结合也存在一些风险,唯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技术的发展,才能使技术为媒体发展所用,才能赋予冰冷的技术以温度。

  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生产出的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62018)》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哲学体系难以有效解释相关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因此有必要洞察人工智能的时代特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哲学体系。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海量的用户数据,涉及用户隐私,对这些数据和隐私不当使用也使得技术陷入伦理问题的漩涡。20183月,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因其合作机构剑桥分析公司不当使用5000万用户的个人资料而受到抨击,导致Facebook市值缩水360多亿美元。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奠定了基础,但如何合理开发这些数据,防止数据泄露,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除此之外,如何对参与到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的机器人进行教育,如何保障机器人生产内容的安全性等,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媒体人需要把握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亦不能迷失于技术的发展之中。

  首先,媒体人应努力平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警惕技术至上论,做好把关人。技术的加入,有可能会因其过分客观而导致媒体生产的内容主观性和情感性不足,失去了新闻内容本应有的人文关怀和温度,缺少价值理性,这就需要记者和编辑进行平衡。同时,媒体不能过分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应建立合理内容监测和管理体系,保证所生产的信息的格调和真实性。

  其次,媒体在用好用户画像、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体验的同时,应避免回音室效应。你关心的就是头条等理念的引导下,观点相近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容易形成新闻偏见。因此,媒体还应健全信息推送制度,为用户提供真正重要的信息,平衡算法推荐内容的狭隘性,在机器推送和人工选择的共同作用下,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

  再次,媒体人应克服本领恐慌,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媒体人应尊重技术发展规律,提升采编技能。对于追求速度和时效的新闻,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记者和编辑做好把关;对于追求深度和情感的新闻,记者和编辑应尽可能多地获取一手材料,深入挖掘事实真相,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打造优质作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更广泛的传播。

最后,媒体人应突围同质化新闻,在深度和思想性上下功夫。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媒体的内容生产环节后,同质化现象或许会更加严重。这就要求记者提升观察能力、选题能力和策划能力,在日常采访过程中拥有独特的视角,选好报道的第二落点,生产出新闻精品。

 

  (来源:《青年记者》202017期,作者:大众报业集团期刊中心 黄馨茹)

 

网友评论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5136.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