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文涛 通讯员高明) 17日—19日,武汉地铁集团连续3天调研、座谈了10家产业链企业,了解并帮助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地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1号线开建算起,累计已有700多家本地企业参与武汉轨道交通建设。
地铁为媒,汉企填补关键设备空白
武汉长兴电器发展有限公司,是武汉长兴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骨干企业。长兴集团正是本土企业伴随轨道交通产业链成长的一个生动案例。
国内轨道交通直流开关柜市场曾长期被外地合资企业垄断。为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武汉地铁集团积极协调,让本地直流保护技术的研制单位中船重工第712研究所和有多年电气成套设备研制经验的长兴集团成功牵手。双方走产—学—研的发展之路,制定了武汉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本地化五步走方针,即科研立项—试点项目—项目科技鉴定—示范工程—整线推广应用,稳步推进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全本地化工作。
该项目经历在武汉地铁挂网试运行到整条线路采购再到多条线路采购的跨越,填补了国内空白。自2008年以来,长兴集团给武汉轨道交通多条线路提供10千伏交流开关柜、直流开关柜、0.4千伏低压开关柜、低压配电箱等供电系统设备,金额约4.23亿元,本地化达到100%。
在武汉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与长兴集团同属“三电”(电子、电气、电力)的本地企业还有很多。4月19日,武汉地铁集团与在汉企业座谈。参会的6家“三电”企业,参与武汉地铁建设的合同总金额达到31.51亿元。
以烽火通信为例,从2002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参与了武汉地铁1、2、3、4、5、6、7、8、11、21号线等10余条线路的通信系统建设,业务覆盖专用通信/公安通信总集成、传输系统设备供货与服务、集中告警/运维平台软件开发等软硬一体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合同规模超过25亿元。
央企助攻,地铁列车逐渐“本地造”
18日,武汉地铁集团调研武汉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武汉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是央企中国中车与武汉地铁集团“联姻”的产物。
受到武汉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前景的吸引,中国中车落子武汉,不但与地铁集团先后合作成立两家公司,还为吸引来很多“同伴”,比如车辆及牵引制造企业来武汉投资成立了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公司及武汉中车电牵科技有限公司,空调制造企业来武汉投资成立武汉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等。
2014年起,武汉轨道交通车辆开始逐步实现“本地造”。截至目前,武汉造地铁车辆已达1319辆,并已开展部分线路的检修业务,满足了武汉及周边地区轨道交通车辆装备需求。
与此同时,武汉轨道交通设备采购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带动了中船重工第712研究所、武汉市武昌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湖北省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湖北拓普电力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地轨道交通配套装备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
舞台够大,期待更多“高精尖”加入
经过20年建设,武汉轨道交通总运营里程已达339公里,规划2035年线网规模达到26条、总长1300公里。眼下,武汉轨道交通8个在建项目已全面重启,今年还计划开工3条线路,形成在建总里程约230公里的建设规模。
轨道交通产业链漫长,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及材料采购等。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武汉轨道交通建设前景广阔,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舞台。集团正在加快轨道交通前川线及19号线等新开工土建工程招标节奏,推动尽快开工,以需促产,带动本地施工企业及相关配套供应商更好复工复产,并进一步助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业问题。
他同时指出,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较为薄弱,许多本地企业有积极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意愿,但苦于没有成熟应用于轨道交通的优质产品。下一步,地铁集团将专题调研,对口帮扶,对于有意愿且产品技术质量满足轨道交通装备要求的本地企业,采取技术协助等措施,支持本地企业产品研发,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新品试验平台,当好本地企业轨道交通产业孵化器。
“轨道交通产业链上还有一些高端设备区域对武汉企业是空白,部分低端产品又存在重复竞争。”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说,“我们非常希望更多的本土高精尖产品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