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20.1.25 7:39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云南卷 贡山篇
贡山篇 预告片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前身叫做“菖蒲桶”,即现在的丙中洛。这里曾经是贡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生共存的世外桃源。
1933年“菖蒲桶行政区”改名为“贡山设治局”。
1949年8月25日,贡山和平解放,1950年4月8日,贡山县政府成立,1956年10月改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名沿用至今。
贡山是独龙族、怒族、傈僳族、藏族等民族共同的家园,各民族丰富多元的民俗活动奠定了贡山文化的基石。
高黎贡山绝壁天堑 怒江峽谷溜索记忆
高黎贡山,横断山脉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由北向南横穿贡山独龙族和怒族自治县全境。
怒江和独龙江峡谷壁陡崖悬,壑深万丈,滔滔江水如野马奔腾于峡谷之中,在高黎贡山两侧形成了幽深的天险。江河峡谷自古就难以行走摆渡,严重阻隔了人们的交通。
千百年来,溜索成为往来两岸最简单有效的交通工具。
最为让人震撼的是马匹的溜索过江。
在现代桥梁大量出现在这里之前,当地人一直沿用着这种古老的过河方式。
高黎贡山,一个被专家们誉为冰川时代诺亚方舟的山系,在隔绝尘世中保留了极为完整的原始生态和人类文明。
1999年,独龙江公路正式开通,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不通公路的历史。
文面风俗记录民族历史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抢救保存独龙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区别各个氏族或家族部落的标志,也作为独龙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在女人脸上的“蝴蝶图腾”,将伴随着文面女的老去而消逝。
当地文化爱好者丰卫祥把独龙文面女的照片编成了画册《文面密码:寻访最后的独龙族文面女》,希望留住历史,留住记忆。
丰卫祥拍摄的独龙族文面女老照片,成了独龙族博物馆内最醒目也最珍贵的馆藏作品。
古老歌谣 代代相承
怒族被认为是当地最早的“土著民族”,仙女节,又叫“鲜花节”,是贡山怒族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
在当地的各种民俗活动上,都会听到李汉良和他的怒族民乐队的美妙歌声。
李汉良,是丙中洛镇双拉村的怒族乡村医生,也是一位怒族民族民间音乐的守护者。
1997年,李汉良结识了县文化馆非遗保护项目工作人员。他们一同下乡收集怒族民间音乐。
在当地文化部门的鼓励下,李汉良在双拉村开始招收学员,组建乡村民族民间乐队,这支乐队成为当地怒族民间音乐独一无二的一支民乐队。
2017年12月28日,李汉良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成为怒族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
世界物种基因库 人类的生态家园
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植物标本馆内,至今还存放着一个采集号为29602的标本。这就是后来被中文命名的“长柱重楼”。
给这种植物中文命名的就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李恒研究员。
在全世界已发现的将近30种重楼中,一半品种是她发现并命名的。
从1981年开始,李恒主持了国家第一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楼属植物综合研究”,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权威的重楼资源库。
李恒在著作《高黎贡山植物》中,宣告属于贡山的特有种植物有382种,她的发现为高黎贡山和独龙江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千百年来,独龙族以狩猎为生。今天,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资源和青山绿水,独龙族已经放弃了狩猎,开始保护野生动物。
独龙族动物学硕士李迎春,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贡山管理局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所长。
李迎春与他的团队一直在高黎贡山用红外相机监测动物数量和种群的变化。
独龙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高黎贡山羚牛
由于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重楼成了当地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希望之草。
茫茫原始森林的下面,独龙江全乡已经人工种植重楼一千七百多亩。依托这些美丽的小草,高黎贡山的原始密林成为独龙族走向富裕的金山银山。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依托,把美丽贡山大自然的原生态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在绿色的色彩里慢慢流向希望的远方。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在家看春晚,欢乐中国年。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平平安安过大年!
中国影像方志
《贡山篇》
播出时间:1月25日 7:39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