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行业    设备  未来  企业  上海 

分红险“崛起”众生相:上市险企仅平安保费微升;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

   日期:2025-05-12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11367.html
图片





<文|空流霜   编|顾柠>



半年时间已过,五大上市机构分红型产品发展成效如何呢?

在当前长端利率快速下行的背景下,传统固定收益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相对较高,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可能因市场利率下降而难以覆盖负债成本,从而面临利差损风险。与之对应的,分红型的预定利率相对较低,且其收益结构为“保底+浮动”,能够有效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资金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

2024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五大A股上市保险公司纷纷表示要大力发展分红型产品,旨在降低负债刚性成本,同时能够结合自身投资水平给予投保人享受投资收益。

如今,半年时间已过,五大上市机构分红型产品发展成效如何呢?从结果来看,发展浮动型产品是有成效的,但并不能称完美,产品结构优化仍需努力。

2024年仅中国平安分红型产品保费收入成增长态势,为3.69%。其余三家分红型产品保费收入为负增长态势,分别是太保寿险-6.3%、人保寿险-18.7%、新华保险-4.8%。但是,站在下半年角度来看,这三家机构降幅均有收窄,侧面说明下半年分红型产品保费增速成增长态势。2024年报显示,太保寿险分红型保险新保期缴同比增长1016.3%。新华保险分红型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0100%。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平安反而在下半年放缓。

四家机构维持在10%-31%左右的占比规模,其中,人保寿险占比最大为31.1%,但是较上半年占比却下降5.3个百分点。太保寿险同样面临此情景,上半年末占比还有22.4%,年末下降了1.14个百分点至21.26%的占比。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却不同,分红型产品占比较上半年末有提升,分别提升1.78和1.2个百分点。

图片

下半年分红型产品具有一定程度阻力或是受产品切换影响。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于向行业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在新旧产品切换的情境下,分红型产品面临两个窘境:一是传统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相较分红型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二是分红型产品市场切换存在时滞效应,致使投保人保费流向传统型产品领域,客观上导致分红型产品市场份额呈现占比收缩态势。

东吴证券表示,从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前五大产品形态可以看出,传统型增额终身寿险占据多席,但是该产品负债成本刚性、负债久期长,在利率下行环境下对险企可能造成利差损压力,未来产品导向将转向以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

之后一段时间,政策进一步推动浮动型产品定价机制。2025年1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本次内容是对《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的详尽补充。要求建立起预定利率研究值。同时,各保险公司要根据预定利率研究值动态调整普通型、分红型和万能型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

政策进一步完善,也意味着分红型产品(浮动收益型产品)正式进入转型第一年。在此基础上,叠加传统产品预定低利率下调,“报行合一”等多方面影响,今年前两个月寿险累计保费同比有所下降。

东吴证券保险行业月报(1-2月)显示,2025 年 1-2 月人身险原保费 12716 亿元,同比-2.2%,规模保费 14782亿元,同比-2.8%。人身险公司 1-2 月原保费收入同比-2.6%,其中 1 月、2 月单月保费规模分别为 8623 亿元、3328 亿元,分别同比-4.5%、+2.6%。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前两个月保费增速承压主要是受2025 年开门红主要产品转向分红险,市场接受度仍待提升、“炒停售”透支市场需求、“报行合一”下渠道销售积极性受影响所致。而前两个月月度间增速波动预计主要是由于春节假期因素的干扰。

来源:险企高参

• end •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