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中国  快速    企业  行业  未来  设备  上海 

3800亿,马云“梭哈”了!

   日期:2025-03-16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10575.html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2025 年 2 月 24 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 3800 亿元人民币用于云基础设施和 AI 硬件建设。
          
这一数字相当于阿里过去十年在该领域投入总和的两倍,瞬间成为全球科技界焦点。
          
港股阿里股价应声暴涨 8.7%,市场用真金白银为这场科技豪赌投票。
          
而这一切,都与那个消失近两年的身影密切相关。
          
马云回国后的阿里,正在用近乎偏执的方式重夺话语权。
          
算力军备竞赛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而这场豪赌的核心是算力。
          
在 AI 大模型掀起的技术革命中,算力已成为比石油更珍贵的战略资源。
          
OpenAI 训练 GPT-5 需要超过 28500 块 A100 芯片,这样的资源消耗让中小玩家望而却步。
          
阿里选择此时押注,恰如在沙漠中建绿洲:
          
29 个地域 87 个可用区的全球数据中心网络、平头哥半导体的 AI 芯片攻坚、与苹果的生态合作,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算力护城河。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阿里云 AI 相关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液冷技术让单位算力成本下降 15%,混合云策略推动海外收入五年增长 20 倍。
          
这些数字背后,是阿里从 "跟随者" 到 "规则制定者" 的野心。
          
当行业还在讨论 "算力够用吗",阿里已开始思考 "如何让算力像水电一样触手可得"。
          
在硬件层面,阿里的布局堪称激进。
          
平头哥半导体研发的含光 800 芯片已实现量产,单芯片算力达到 78TOPS,能效比提升 40%。
          
与苹果的合作则打通了终端设备与云端的任督二脉。
          
图片
 图源微博
          
通过接入苹果十亿级设备生态,阿里获得了海量真实场景数据,这些数据正在反哺 AI 模型训练,形成 "数据 - 模型 - 应用" 的闭环优化。
          
从卖铲子到造电器,在硬件布局之外,阿里正复制安卓系统的成功路径。
          
通义千问大模型家族开源超 9 万衍生模型,Hugging Face 下载量占比突破 25%;
          
"魔搭" 社区汇聚 4 万 AI 模型,孵化出无数中小企业的创新可能。
          
这种 "基础设施 + 开发者生态" 的打法,让阿里既是算力服务商,又是行业数字化改造的赋能者。
          
更精明的是,阿里将自己变成最大的应用场景。
          
淘天集团的 AI 营销工具让广告转化率提升 30%,某美妆品牌通过 AI 选品实现库存周转加快 40%;
          
菜鸟网络的智能调度系统将全国平均配送时效压缩至 28 小时,农村地区覆盖率提升至 95%;
          
蚂蚁集团的智能风控系统准确率高达 99.99%,单日拦截欺诈交易超 300 万次。
          
这种 "投入 - 应用 - 反哺" 的闭环,让 3800 亿投资不再是单纯的烧钱,而是构建起自我造血的生态系统。   
          

在开源战略上,阿里展现出罕见的魄力。
          
通义千问模型家族不仅开源核心代码,还提供免费算力支持,吸引了超过 120 万开发者入驻。
          
这种 "放水养鱼" 的策略正在催生新的商业形态。
          
杭州某初创公司基于通义千问开发的 AI 客服系统,已服务 2000 家中小企业,单客成本下降 60%。
          
全球竞速,面对微软、谷歌、meta 合计 3200 亿美元的年度投入,阿里的万亿市场的入场券更像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役。
          
华创证券报告指出,2025 年国内 AI 推理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市场规模突破 5000 亿元。
          
而阿里的算力储备恰似战前囤粮:全球数据中心规模年增 35%,液冷服务器占比超 60%,单集群算力密度提升 2 倍。
          
但质疑声从未消失。
          
阿里云自由现金流同比下降 31%,重资产投入是否会拖累整体业绩?
          
技术迭代的速度能否匹配资本投入?
          
这些问题在财报发布会上被反复提及。
              
吴泳铭的回答简洁有力:"我们相信未来。" 这种底气,或许源于阿里的双重身份。
          
既是基础设施提供者,又是最大应用场景。
          

在国际竞争层面,阿里的策略是 "农村包围城市"。
          
通过与东南亚、拉美等地的本地企业合作,阿里云在新兴市场的数据中心覆盖率已达 85%。
          
这种 "先占坑再深耕" 的打法,正在构建起对抗 AWS、谷歌云的地缘算力网络。
          
回望中国互联网发展史,重大技术变革往往由基础设施投资撬动。
          
3G 催生移动支付,4G 引爆短视频,5G 开启物联网时代。
          
今天,阿里押注的云与 AI 基建,可能正在孕育下一代颠覆性应用。
          
当 3800 亿化作服务器集群的轰鸣、代码世界的进化,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图景,或许就藏在这串数字激起的涟漪中。
          
这场豪赌没有退路。
          
在 AI 重塑世界的临界点,算力就是话语权,生态就是护城河。
          
马云回国后的阿里,正用 3800 亿为中国科技产业下注,而这场赌局的输赢,将直接决定谁能在智能时代的牌桌上坐庄。

*编排 | Sunnyue  审核 | Sunnyue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10575.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