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系统不稳定性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复合型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可以在灾害来临前发出警报,保护生命财产安全,是成本较低且能较快较易见效的防灾减灾手段。
近年来,保险业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日益紧密,通过加强风险预警、科技赋能等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作用,有效提升了社会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与中国气象局自2018年起,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多年来,双方在预警联动、巨灾保障、农险融合、科技赋能、创新保障、服务民生、风险减量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推动气象信息在产品研发与理赔评估等环节的应用,共同提升气象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水平。
当台风“杜苏芮”还在千里外蓄力,中国人保的防线已提前激活——数千名查勘员、理赔专家、客服人员组成“应急矩阵”,1.5万辆理赔救援车辆、10余万件救灾物资和科技工具、904万条预警信息织成“数字护盾”。
这不是灾难片脚本,而是人保预警联动的实战记录。近年来,中国人保与气象部门紧密合作,结合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打造权威平台,通过多渠道传播方式,形成“气象预警-风险防范-保险理赔”的完整服务链条,提升防灾减灾精准度,织密民生保障网。
春节前后,浙江台州市气温起伏不定,受冷空气的强势影响,早晚气温急剧下降。黄岩作为柑橘的重要产地,在此次极端低温天气下极易引发柑橘树遭受冻害。产险浙江黄岩支公司借助气象平台提前获悉该潜在风险后,积极动员、迅速行动,向农户提前触发极端天气预警提醒,并在倒春寒来临前夕赶赴田间地头,帮助当地柑橘种植大户给柑橘树穿上了防寒保暖的“新衣”,增加柑橘树的抗寒能力,减轻低温冷害发生。
在宁夏,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近日联合举行“气象×金融”风险防控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三方将聚焦拓展气象巨灾保险合作、研发气象指数保险技术、探索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推动金融保险气象服务技术创新,构建创新协同服务模式,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金融气象服务科研业务人才,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助力金融保险气象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