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微小说|肖曙光:艾叶青青 - 文章中心
花地·微小说|肖曙光:艾叶青青
2025-03-28

周婶住的两层小楼房,因年久失修,已显得很破旧。丈夫去世后,她便一个人住,守着一份寂寞和孤单。她想开民宿,这样常有游客来住,自己也不会寂寞。周婶千方百计筹了些钱想修缮房子,但还有五万元的缺口迟迟填不上。

就在这时,张书记来了。这是他第三次上门了。周婶嘴一撇,他能有啥事?不就是想征收她那三分田。村里那条主干道,弯弯曲曲、坑坑洼洼,无雨一身灰,有雨满身泥,为了把道路拉直扩宽,打造成一条景观带,村里想征收她家的三分田,并承诺置换一块地给她。

但这块田挨着主干道,插秧、打禾、挑稻谷,甭提多方便,更何况当年丈夫在此耕种多年,周婶对这块田是有很深感情的。任凭张书记好话说了一箩筐,她一直不同意。张书记每次来找她,她都冷着一张脸不理睬他。她这会想,如果这次张书记继续跟她磨嘴皮子,她要啐他一脸口水,让他自讨没趣。

但张书记居然没说征田的事,而是和气地问:“听说您办民宿资金上有困难?”

黄鼠狼给鸡拜年,能安什么好心?周婶想着,冷冷地回了一句:“让您笑话了。”

“我们支持办民宿。”张书记不顾周婶的脸色,只把一个信封递给她,“这是帮您申请的扶持资金。”

还真是雪里送炭哩。周婶又惊又喜:“没别的条件?”

“没别的条件。”张书记简单说了几句就走了。

图片

周婶的民宿很快开起来了。张书记也没再找她。但有一天,周婶却主动去找张书记了,因为她听一个亲戚说,办民宿是申请不到扶持资金的。周婶顿时惴惴不安,那她这笔资金到底是咋回事?她要问个明白。

进了屋,见张书记正在吃猪油拌饭。周婶早听村里人说过,张书记生活没有规律,饱一顿饥一顿的,有时就简单对付一餐了事。

“咋这么简单?”见张书记吃得津津有味,周婶很惊讶——这纯粹只是应付一下肚子嘛。她丈夫生前也喜欢吃猪油拌饭,可猪油拌饭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吃多了容易得病,她丈夫因冠心病去世时,医生就说,这病与他经常吃猪油拌饭不无关系。

看着张书记那一头白发,她忍不住提醒道:“这饭没营养,还容易得病。”

“水蜜桃熟了,一会儿要去联系收购的公司,我没时间做饭。”张书记匆忙吃了几口,就准备和村委会主任一起出去。

见他要离开,周婶连忙问:“问您点事,我那五万元钱,真的是扶持资金?”

张书记正要点头,村委会主任却抢先开了口:“那是书记发动单位同事捐的款,怕你不要才那样说的。”见村委会主任还要说,张书记拉起他就往外走。

周婶愣住了。半晌她回过神来,张书记已走到院外了,她赶紧冲张书记的背影大声喊道:“那块田,我同意征收。”

第二天清晨,周婶用提篮装了一小碟自己做的艾糍饼,手里握着一把艾叶和菖蒲,又出了门。她打算把这些送到张书记家去。马上就是端午了,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可以辟邪,还能保平安和健康。她觉得自己总得向张书记表示一下感谢。

出了门,周婶路过古色古香的祠堂,一群游客聚在那里参观,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村里的几间老祠堂都是张书记带着大伙重新修缮的,如今已成了吸引众多城里游客的热门景点;

她又走过一片田垄,禾苗绿油油的,一些从城里来的学生,正挽起裤腿,在几位村民指导下学插秧。她听张书记说过,这叫“研学”,就是让学生娃来体验农村生活。真亏他想得出来,这农民干的种田的活,竟然变成了一种时尚,吸引了不少学生娃来,今天她家民宿里就住着好几个学生娃呢。

“到底是喝过墨水的人,张书记肚子里的弯弯绕绕还真不少。”周婶一边想,一边笑,不觉已走到张书记家门口。张书记不在家,应该又出去忙了。周婶把小提篮放在书记家门口,开始整理手里的艾叶、菖蒲,用一根细绳子扎成两扎,往张书记大门上挂。

这时,叶婶和王大妈走了过来,她们手里也拿着几株艾叶和菖蒲。

“你们这是……”

“跟您一样。”她们冲周婶笑道。

“好!好!一起挂。”周婶笑着接过艾叶、菖蒲,端端正正地挂在门上。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