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蝉鸣响,悠悠夏日长。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夏日里,枫桥街道东浜社区爱心暑托服务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在这个难忘的夏日午后,伴随着志愿者老师与同学们的齐声合唱,孩子们齐聚一堂,举行爱心暑托班结业仪式,共同回顾这段难忘的旅程。志愿者早早布置好的结业式讲台上,孩子们排队领取结业证书和实际,用上课获得的积分兑换心仪的奖品。随后,更是尽显“十八般武艺”,解密魔方、民族舞蹈、童声合唱、古诗词朗诵、脑筋急转弯等等,各个化身“小小表演家”,展示出朝气蓬勃的少年风采。
为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减轻辖区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切实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枫桥街道东浜社区充分发挥党团共建力量,链接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各类社会公益教育等资源,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爱心暑托服务,旨在通过丰富的课程和活动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寓教于乐、全面发展的暑期生活平台。本次暑托服务从7月7日持续至8月1日,累计开展课程80节次,涉及红色教育、安全科普、苏州故事、非遗传承、科学文化五大类,切实做到关爱下一代成长的同时大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孩子们在爱心暑托班的生活吧!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keair.bhha.com.cn/file/upload/202508/06/212643982.jpg" alt=""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keair.bhha.com.cn/file/upload/202508/06/212643942.jpg" alt="" />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keair.bhha.com.cn/file/upload/202508/06/212644342.jpg" alt="" />
赓续红色血脉,守护初心长明
枫桥街道东浜社区暑托服务坚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充分发挥辖区五老志愿者、抗美援越老兵、退伍军人等先进典型的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初心灯塔长明、让红色血脉赓续延绵。
开班第一课,退伍军人顾向阳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遇到的困难及取得的成就等,生动详细地进行了描绘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发展历程。抗美援越老兵张文生带领同学们一同回溯了他的军旅岁月,朴实的语言、真实感人的事迹,张文生老人声情并茂、满怀激情地给少先队员们讲述了解放军战士同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故事。革命博物馆红色课堂上,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讲述,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个重要阶段,从“五卅运动”中的工人罢工到沙家浜抗日根据地的烽火岁月,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动;苏州档案馆老师用档案还原历史,描述抗战中的姑苏城,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热泪盈眶握拳郑重念出“我辈自强”。
枫桥街道东浜社区暑托服务致力于培育辖区青少年的爱国之心,筑牢爱国主义根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帮助下一代青少年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进姿态开启学习的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书写奉献篇章
科技强国,少年担当;奉献精神,奋进力量。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东浜社区暑托服务点位聚焦科学创新,勇攀科技高峰,致力于帮助辖区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和奋发精神,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每当遇到难题,我总是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每次进步一点点,总会有攻克的时候。”“苏州时代新人”、苏州市劳模、特级技师朱超奇走进暑托服务点位,开展了一场“沉浸式”航天课堂,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弘扬劳模精神。十余年来,他凭借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屡次突破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术,把科技的“命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逐梦浩瀚苍穹”航空课堂通过生动讲解、模型研究等多种方式让青少年们传承航天精神,激发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推动了航天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让孩子们切身体会了“能拼善搏”的精神与新时代劳动者的风采与力量。“1990年在人民路上,27岁的我第一次走进无偿献血站,坐在采血椅上,看着鲜血从血管流入贮血袋中,心里有一种莫名的触动。”东浜社区“五老”志愿者项军方用自己坚持无偿献血33年的无私奉献故事,带领辖区青少年了解"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引导青少年在奉献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下一代青少年传承无私奉献的红色基因,并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流动”暖心托举,“扎根”第二故乡
“上有呀天堂,下有呀苏杭,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哎呀啊,苏州好风光。”为帮助辖区外来务工子女更好地认识、融入苏州,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小蒲公英”们在苏州这个第二故乡落地“扎根”,茁壮成长,东浜社区积极链接社会多方资源,让辖区青少年在暑托服务点位“畅游”苏州好风光。
“倷好”、“再会”志愿者老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从简单的问候语、数字、颜色开始,逐步引导孩子们掌握苏州方言的发音和表达方式。跟着外来务工爸爸妈妈生活在苏州的小小“蒲公英”们起先还对苏州话有些陌生,随着热闹的氛围,慢慢地也开始学着开口,积极参与,认真跟读、练习,不知不觉间拉近了与苏州这片土地的距离。苏州市规划展示馆的讲解员老师化身导游,带领孩子们从“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枫桥夜泊开始,先到苏州先贤、“北宋第一名臣”范仲淹创建的文庙;又缓缓行到明代御史王献臣罢官建造的拙政园,透过门扉间一扇扇取景别具一格的小窗,欣赏“天下园林之母”巧夺天工的山水布局与自然情态之美;再行到“世界第二斜塔”虎丘塔下,欣赏雪后初晴时如“浮图插玉”的映雪美景。通过“云游览”姑苏城内的自然、人文美景,这些小小“蒲公英”们了解了苏州悠久典雅的建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看着1984年发行的《苏州园林—拙政园》特种邮票影雕套印版中展示的宜两亭前望倒影楼、枇杷园景物、小沧浪水院、远香堂与倚玉轩等美景,小小的邮票,将风景文化浓缩方寸间,精巧的设计,让同学们不禁屏息凝神细细欣赏。邮票不仅浓缩了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还在方寸之中蕴含昆曲、书法、扇面、中医药等苏州传统文化艺术,小小“蒲公英”们看着刚刚“结识”的苏州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及太湖风光等著名景点出现在方寸邮票上,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与家乡情怀,对这个自己的“第二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苏州好风光系列课程、让辖区青少年与“小小蒲公英”在学习苏州文化、了解、融入苏州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接下来,枫桥街道东浜社区将继续开展丰富多样关爱下一代青少年的课程,用“爱”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帮助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
传承千年文脉,探寻非遗之光
在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非遗技艺与各类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为了让辖区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艺术、古老文物的魅力,东浜社区暑托服务点位与同学们一起开启一段“寻访非遗之旅”。
“有哪个小朋友知道,京剧脸谱中的金色代表着什么呀?”巧绘非遗脸谱课堂中,志愿者老师通过戏曲唱段赏析、脸谱绘画结构等角度,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京剧这一古老的传统戏曲。了解了京剧脸谱中各种颜色的含义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在面具上勾勒出京剧面具的轮廓。填色、装饰,同学们做得格外认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仅锻炼了辖区青少年的动手、协作与审美能力,更让他们在手绘中读懂京剧脸谱里的文化密码,深入地了解了京剧这一国粹艺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走出京剧脸谱的世界,一眨眼,同学们又跟随东吴博物馆讲解员的脚步踏上了一场青瓷艺术审美之旅。从春秋战国到宋元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青瓷精品如繁星版璀璨闪耀在东吴博物馆中,用穿越千年的低语诉说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沉浸在神秘而古老的青瓷艺术品中,看着“西晋青瓷神兽尊”、“东吴青瓷鹰尊”等瑰宝,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本次枫桥街道东浜社区暑托服务坚持立足社区实际、精准对接需求,设计优化特色课程,为未成年人提供红色教育、外来务工子女与新就业人群子女关爱、公益看护、课业辅导、探寻非遗艺术等服务,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下一步,枫桥街道东浜社区社区将继续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链接各类公共资源,丰富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关爱辖区青少年儿童与流动儿童、新就业人群子女,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乐学”的成长环境,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东浜社区 邵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