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33llnw

http://keair.bhha.com.cn/com33llnw/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先生
  • 电话:18688461409
还记得当年老板们手里的“大哥大”吗?大哥大手机「还记得当年老板们手里的“大哥大”吗?」
发布时间:2025-01-17        浏览次数:17        返回列表

  开栏语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高楼林立,大道更加通畅,在我们的语言记忆里,也有不少挥之不去的时代流行语,那是改革开放的特殊印记。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栏目《改革开放40年·流行语》,邀请您来当主人公,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年说过的流行语,晒晒那些年的特殊记忆。

  市科技馆里展示的“大哥大”(左一)

  流行语:“大哥大”

  讲述人:洛阳移动公司副总经理杜青军

  1991年,洛阳紧随国内通信事业发展步伐,建设了配套网络,咱本土企业家也用上了“大哥大”。能随时打电话谈业务,“大哥大”在当时相当受企业家的欢迎。我当时在移动局负责通信保障工作,需要拿着“大哥大”测试机四处测试信号,也幸运地成为洛阳第一批“大哥大”用户。

  “大哥大”其实是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8900X型手提电话,为啥叫“大哥大”已经无从考证,传闻这个名称来自港台电影。事实上,这款手提电话还有个不常用的名字——“砖头电话”,因为它像砖头一样重,有1公斤多重。

  早期的“大哥大”只能接打电话,有按键但没屏幕,有一红一绿两个显示灯,红灯亮就表示不在服务区,所以经常出现打电话的人拿着“大哥大”边找信号边喊“喂、喂、喂”的场景。

  现在看起来笨重的“大哥大”,在当时可是身份的象征。当年,咱洛阳本地的“大哥大”用户也就几百名,到1996年,全市才超过1万名用户。因其售价超过1万元,对于月薪在百元左右的工薪阶层来说,不是随便就能买得起的。要是有人在街头拿着“大哥大”打电话,后边能跟不少看热闹的市民。

  说到这儿,我也想起一件趣事儿。有一次,我和同事带着“大哥大”测试机出去测信号,中午吃饭时,饭店老板一看我们拿着“大哥大”,直接给我们拿了店里最贵的菜单。现场挺尴尬,这老板没料到我们看着有钱,实则抠门儿,居然只点了几份便宜的面。

  那个时候,用“大哥大”打电话和接电话,都是需要收费的,一分钟六毛钱吧。业务多的老板们一个月话费上千元是很常见的,普通人即使能买得起,也消费不起。20世纪90年代初,整个洛阳才20多个通信塔。除了市区,各县里也都希望建一个,因为招商引资时,企业家要是连“大哥大”都用不了,谁还会来投资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1996年,出现了可以发短信的手机。2000年,第一代“大哥大”正式“退役”。2009年,手机可以使用3G网络上网了。2014年,4G网络的推行,我们能拿着智能手机看电影、电视剧了……通信资费越来越便宜,智能手机逐渐推广普及。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作为一名通信行业的老员工,我和同事们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