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行业    设备  未来  企业  上海 

【原】橡树 | 回望蒋百里,抗日战略魂!

   日期:2025-01-30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9192.html

战略面上再看南京会战——你能想象,一个贫弱农业国家为抗战求存有多么努力吗
回望第74军与南京会战——从屡败屡战的新编部队,走向抗战王牌“虎部队”
流浪的橡树俄乌战争合集(含以哈战争,更新至12月25日)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滑翔炸弹威力锐减,莫斯科“战争政治”陷入被动
回顾2024年俄乌战争,在全球化与阵营化之间,“历史性”冲突无处不在
2025元旦,凡人过往,百年家国……
俄乌战争观察:在失望中迎接希望,乌克兰在2025年的战略转机
从周佛海丁默邨与李士群,漫话抗战前后的上海滩特工往事
俄乌战争观察:全景解析,1月5日,乌克兰发起库尔斯克反攻

蒋百里先生。

蒋百里,中国现代军事与战略学鼻祖。

诸多原因限制,中国近代军事发展远远落后欧美、日本,即便传说中的战神白崇禧、粟裕、林彪等等,虽然网络颇多将战神列为世界名将,风光无限……

然而,这仅是网络排名。欧美军事学对他们少有关注和研究。

不过,蒋百里却是例外。

说到蒋百里,就会说起他的好友蔡锷将军。

蔡锷将军极为朱德元帅推崇,早在护国战争期间,蔡锷率滇军北上四川,炮制全套游击十六字诀战法,以弱胜强,打得四川军阀无法招架。

多年以后,游击十六字诀战法由蔡锷将军的老部下和学生朱德元帅带上井冈山,应用实战,所向无敌,于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如此而论,蔡锷实属中国游击战鼻祖。

当年,蒋百里之所以成为后来的蒋百里,即与蔡锷的助力密切相关。

甲午战争结束,从1898年开始,清廷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军事。

第一批留学生于1900年12月出发,到毕业于1938年6月的最后一期回国,中国留学生共计29期,约有1,300~1,500余名。

当时,按照入学规定,中国留学生需要在日本成城学校、振武学校进行入学预教,然后以士官候补生到日本陆军部队实习6月以上。

留学生需要完成由实习初期一等兵军衔,在实习结束得获军曹军衔,这才有入学陆士资格。

蒋百里满腔热血赶到日本,却因为缺少军队实习环节,被日本陆士拒绝入学。

无奈之下,蔡锷拉住准备回国的蒋百里,并且把他举荐给在日本颇具人望的梁启超先生。

是以,蒋百里得以顺利入学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步科。

日本陆士留学期间,蒋百里和本庄繁、松井石根、小矶国昭虽然名为同学,但就读于日本陆士为中国留学生安排的特设班。

日本陆士心机重重,所以对中国留学生实施分班、保留性教学。

是以,蒋方震、蔡锷、张孝准的士官三杰一说,以及1905年该期毕业,蒋方震夺得日本天皇御赐军刀一说,纯属文人吹牛,后人误会。

早先,我也误认为此事当真。

后来,一位曾经留学日本陆士的留学生的后裔朋友专门给我发来资料,我才大致明白,中国留学生当年要在日本学得军事真本事,确实颇具难度。

彼时,日本校方对中国留学生发放生活费以及军队章服等配给,在教学、考试方面,区别中日学生对待。

陆士中国留学生着日军军服,说日本话,按照日军纪律进行学习、生活——日本本欲图在留学生里培养亲日情绪,不料日军陆军蛮横风气,对留日学生刺激颇深。

日本对华亲日教育,在日本陆士无疑遭到失败。

当时,如蒋百里等人均在隐忍中认知日本,认知日军,学成归来更是致力发愤图强,备战日军。

近现代中国军界精英,最早多出自留日士官生。当时保定军校因归国留日士官生加盟,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

后来,黄埔军校在国共分流之后,主要军事专业师资大多也是留日士官生,以及他们在保定军校教出来的学生。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如蒋百里、阎锡山、汤恩伯等日本陆士学生,均是抗日极为坚决的将领。

在校期间,蒋百里既学军事,对改良与革命也有自己的思考。为此,蒋百里与梁启超数次为中国变革论战。

蔡锷质疑蒋百里如此论战激烈,蒋百里直言相告: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1906年,蒋方震学成归国时,正逢清廷军事人才奇缺。

于是,回国之初,蒋百里得到恩师陈汉第举荐,就任赵尔巽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即新军参谋长。督办由赵尔巽兼任。

陈汉第创办求是书院,出国前的蒋百里,在此启蒙。

这所书院名气很大,是甲午战争之后各省派往留日之首倡地。

该校倡导求是,尤其发起人汪康年和陈汉第,既是当时满清变法呼吁者,也是教育强国的早期践行者。

该校前后数十人,先后被送到到日本士官学校求学——陈汉第其人,少见军迷提及,不过蒋百里确属陈汉第一力推荐而东渡日本

闲话。

身居赵尔巽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肥缺,蒋百里假如民国时期其他军人同类,贪恋功名,沉浮市侩。那么,假以时日,他免不了混得风生水起,风云一时。

不过,真如此,后来史册可能多了一个类似吴佩孚,冯玉祥类似军阀,却少了一个勾画中国国防战略及底定抗战战略大业的英雄。

莅任总参议,蒋百里可谓少年青云。

然而,蒋百里天性直爽,勇于创新,平常行为做事与宦习气格格不入。

他数次对陈汉第表露了他对日本军事战略的认识,以及对日本可能侵华的担忧。当时,他对在日本学习军事所获,极不满意,索性要求陈汉第代为斡旋,助他去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德国深造军事。

蒋百里认为:

中国国防,应当取法乎上,世界陆军则以德国为最强

这一年秋,蒋百里本着“取法乎上”的军事救国愿望,再次出国,在德国第七军担任实习连长。

在德国求学军事,蒋百里融入当时世界陆军最先进环境,眼光大开。

1907年,蒋百里参加北方德意志陆军演习,这次演习中,蒋连长麾下其中一位年轻的见习排长,就是二战扬名的曼因斯坦。

蒋百里作为连长,率领他的步兵连在战术演练中脱颖而出。

演习结束,蒋百里和表现同样出色的勃洛姆堡、龙德施泰特两位连长,同时被允许参与该军指挥部进修。

后来,二战爆发,勃洛姆堡和龙德施泰特双双成为德军元帅。

在德军参谋部作业研修时期,德军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对蒋方震军事才华赞誉鼓励。

坊传,兴登堡更是褒扬蒋百里:

拿破仑说,若干年后东方必出一伟大的将才,这或者就应在你的身上吧

虽然说是坊传,但是,蒋百里在德军实习备受德国军界好评,倒是诸多记载。

多年以后,后辈如邱清泉、蒋纬国等人赴德留学军事,偶尔也会听到蒋百里的往事。

蒋方震留学德国期间,正是世界军事进入机械化战争革命的早期。

军事天赋和学习精神,以及当时在德军参谋部实习条件,蒋百里接受的现代化大纵深大战略思想浸染、培育,远非国内、远东军人可比。

事实上,当时与蒋方震同期的德军青年军官们,在现代化大纵深大战略思想基础上,也创造出战争史上空前的闪击战战争奇迹。

可惜,蒋百里的祖国,没有现代化的战车、战机、大炮。

所以,蒋方震只能基于积贫积弱的国情,把主要研究方向,放在大纵深战略防御。

这是基于国军近代化轻武器基础上的战略防御。

辛亥革命前夕,蒋百里由德国回国。

彼时,清廷计划全国编练新军36镇,京畿编练新式禁卫军,作为全军实施新军改革师范军。

满清末代干臣,君主立宪主要推行者,蒋方震日本士官学校同窗良弼,即为满清这次军队改革的谋主。

良弼以军事强国劝说蒋方震屈任新式禁卫军标统——相当于团长。

实则,军改展开,良弼不论大事小情都向蒋方震咨询。

满清军改,如果说良弼是主管新军改革的载涛的参谋长,蒋方震则是参谋长的参谋长。

国力不竟,强邻环伺,要内除虏廷,外御暴敌,赤手空拳靠书生意气,绝无可能。

千头万绪,建军为先,蒋方震为清廷练兵,民国时期职业革命家们也为之叹服。

1911年,四川总督赵尔巽调回奉天,再任东三省总督。

其时,东北已经成为日俄势力博弈的焦点,满清龙兴之地,实为国防最前线。

赵尔巽奏请调蒋方震续任新军督练公所总参议,以相当于中校的标统而提升为相当于中将的督练公所总参议。

一夜之间,蒋方震成为清廷二品顶戴的要员。

他受职离京是日,他的全营官兵围楼挽留,后来,良弼用梯子后楼接他下楼,这才离京就职。

辛亥革命爆发,满清关外新兵内调入关,东北空虚,旧军军头张作霖等迅速崛起。

东北新旧军矛盾加剧,张作霖数次主持企图谋杀蒋百里,无奈之下,蒋方震只得离开东北。

张作霖逼走蒋百里,到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蒋百里即为吴佩孚献策助吴运筹,将张作霖打得大败。

时人尽知玉帅厉害,只有玉帅明白,蒋百里确属厉害。

辛亥革命之后,民国立国。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在一览而小天下的袁世凯的眼里,当时中国军界,唯有二人大才。

一是蔡锷的将兵,可任陆军总长;一是蒋方震的练兵,可任军校校长。

民国元年,1912年,蒋百里正式接任保定军校校长,时年,三十岁。

建立中国国防,实现军事强国,练兵和培养军事人才,是无二的基础。是以,蒋百里就职之初,便立下誓词:

方震如不称职,当自杀以谢天下

蒋百里认为,中国从日本学了两样最坏的东西,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军事。办军校尤其如此。

所以,保定军校率先引入德国、欧洲的最新军事思想。

有次,蒋百里上课,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让学生们讨论:

一个人打十个人,怎么打

一对一,一对二都还好说。这是一对十,怎么打?学生们狐疑不堪。

一个人打十个人,不能死拼。

唯一取胜之道,是退让着寻找机会,打了一个再打一个,集中战力,各个击破

——蒋百里话音落地,学生们掌声欢呼。

保定军校不参与军阀和政治势力角逐,堪为中国现代史最干净的职业军校。

是以,每每为时局动荡、势力渗透所困,保定军校学生涣散,财政吃紧。

为此,蒋方震数次斡旋北洋政府未果,集合学生开会明志,拔枪自杀。

蒋方震中弹后,被七手八脚抬到校长室。

办公桌上,赫然放着写好的几封遗书。给母亲遗书中,他写道:

为国尽忠,虽死无关重要。遗币二百,薄田数亩,聊供赡养

此外,还有他致教育长绝笔。

蒋方震中弹当晚,消息传到总统府已经半夜。

正在睡觉袁世凯得悉,翻身起床,立刻手令去日本大使馆延请外科医生,着总统府专车直达火车站,专发一趟列车,连夜赶赴保定抢救。

当时,日本大使馆派出精良医疗小组。

其中,一位执行抢救的护士,后来成为蒋方震的妻子。

蒋百里与家人。

抗战爆发不久,蒋方震病逝,蒋夫人和日本再无来往。

抗战中,她为中国伤兵治疗、裹创。独自抚养五女,不习日语一字。

其中,蒋家三女儿蒋英的丈夫,即钱学森。

蒋家五女儿蒋和,幼年随父旅欧,后定居北京。文革审查,蒋和傲然笑骂陈伯达,审问人员胆战心惊,不敢上报。

又是闲话。

回望历史,以蒋方震对抗战献策的战略理论贡献之巨大。当年袁世凯严令抢救蒋方震,实则为后来的中国,抢夺了一份希望。

彼时,蔡锷和蒋方震历来交好。蔡锷在云南办武学,蒋方震也曾大力支持。

蔡锷得讯,立刻大怒,电报袁世凯,要求追查因果。一时之间,举国媒体相应。

事情闹大,保定军校得到最广泛的社会关注,办学条件改善颇大,得以存在到1923年。

也正是因为中国有一个保定军校,蒋百里这些先进的军事思想和灵动的教育,大开了学生们的眼界。

保定军校更是培养出类似陈诚、薛岳等优秀学生,成为后来的抗战栋梁。

抗战八年,蒋百里虽然未曾领兵上阵。

但是,保定军校陈诚、薛岳、顾祝同、刘峙等代师上阵,都在抗日战场大显身手。

他们统帅近乎平面近代化步兵的军队,于平津,淞沪,华中而大江南北,机动进退,以弱势兵力大手笔迂回、穿插、转进,均显示出比日本将军们高得太多的战略眼光。

客观而言,保定军校生对抗战贡献之大,蒋百里对保定军校贡献之大,怎么书写,都不过分。

蒋方震和徐志摩深交。

当时,徐志摩闻讯,背起铺盖,大呼小叫要进去陪他坐牢。

后人,人们告知徐志摩,南京军事法庭只审政要不审平民。

徐志摩这才悻悻而去。

也正是这次监禁,当时,南京军界尤其保定系多人极力奔走斡旋,两位民国军界明星蒋介石和民国军界奇才,这才有了第一次深刻的接触。

两位蒋公首次会晤,即谈及中国自强和对日战略。

一谈之下,话语投机,惺惺相惜。

就此,两位蒋公始有默契开始致力于他们一生最伟大的事业:

谋划抗日方略和践行抗日!

两蒋会晤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

蒋介石在杨永泰辅佐下,制订攘外安内国策。

高调执行这一国策同时,南京国防部开始秘密拟定对日国防草案,而蒋百里则受蒋介石秘密委托,以私人名义,长期滞留日本。

这是蒋百里,以及中国近代史最具战略价值的潜伏。

在1933年到1935年间,蒋百里在日本就近观察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尤其走访交好日本军政旧交,开始深度调研日本政策和军事。

这期间,蒋百里通过秘密渠道,为南京输送日本战略动态及分析,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蒋介石、陈诚等人主导制定的抗战战略: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积极应战日本采取的持久、退后作战战略,正是依照《国民政府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甲,乙两案)和该计划的修正案。

蒋百里为此战略定策,居功至伟。

除却参与中国抗日国防战略、政策之外,蒋百里还就中日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全面比较,以非常专业的军事视角,写作了那部关于中国军事不朽名著《国防论》。

这部指导中国抗战的战争理论名著,抗战结束之后,被国民政府授权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国防论》极为精确指出,以日本领先国力、军力,即便侵华取得优势,实则,日本本身国力不足以支撑日军拉长侵华战线。

同时,中国一旦觉醒,地不分南北进行持久抗战,拖垮日本纯属自然。

后来抗战初期,日军将领在战场上得到该书,以为惊奇,侵华日军一时上下争读《国防论》成为风潮。

日本军人众多,愤青更是众多,读完不以为意。由此,侵华战争也由平津、淞沪而跨越制令线,延伸到南京、武汉、广州、宜昌。

继而,日本疲于中国战场压力,最终不得不向东南亚发起战争,直到最后自挂偷袭珍珠港的绞架。

日军八年,践行不过是蒋百里《国防论》的预言。

《国防论》扉页题词: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这句题词,言简意核,预言了中日全面战争结局。

抗战的结果证实:中国是有办法的!

现在回顾八年抗战,蒋百里以及更多的时代精英们出现在分崩离析、积贫积弱的中国,实为历史予中国的运气。

1935年,中日局势更为严峻。

是年,蒋方震受命率中国军事代表团,以备战抗战为目的,出访、考察欧美各国。寻求德、法军事援助,研究英国岛国战略、意大利军政,采购捷克轻武器,又转赴美国,考察美国军事。

蒋百里回国即呈报告,建议抓住战机换代,备款以抢购最新战机,全力发展中国空军建议,全然抓住当时军事发展的脉搏。

蒋介石迅予采纳。

1936年,擅长外交和有着深厚美国关系的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紧锣密鼓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组建空军。

由此,这才有了后来中国空军成军,奋战日寇的悲壮故事。

抗战爆发前三年时间,其实一直是中国紧急备战的三年。

现在很少有史料记载说明,国民政府在这三年,为抗日的备战,以及争取英、美、德、意、苏等国对华抗日的支援付出的外交努力。

其中,在这三年,德、意专家团和德、意军援、军售的战机、鱼雷艇、火炮、装甲车源源不断来到中国。

德、意援建的小规模的空军、海军、炮兵、防化兵和装甲兵正断断续续补充到国军。

这些在抗战前的新装备成军的军队,成为后来开战之初中国绝对的主力军。

抗战国军也正是靠这些少得可怜的现代化装备的军队,苦耗八年,最后拖垮了日本。

蒋百里和上官云相在意大利。

此外,中日大战在即,蒋百里斡旋德军,选派尉、校、将各级军官赴德、意受训更是临阵磨枪,为抗战国军培养了很多英才。

其中以王叔铭、桂永清、俞大维、毛邦初、邱清泉、徐培根、李忍涛、黎玉玺等,在德国学成军事,后来投身抗战战场,均为军队杰出的干才。

当然,蒋百里引入德军理念对中国抗战的贡献更大、影响更大。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夜。

蒋方震率领国防部从员秘密视察国防,按照他的战略大纵深理论,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跑遍了武汉以东半个中国。

这次考察最后确定了他的《国防论》最后定稿。

《国防论》的核心,是以总动员,以中国福员广袤和政治势力林立的大的自然和人文纵深背景下,与日本展开持久战。

于此,抗日国防战略有三大核心:

一、中国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而,不再退让,主动抗日。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打碎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

二、主动出击上海,诱使日军主力改变进攻路线。

由东北、华北而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逆长江仰攻的东西路线。

利用沿江山地与湖沼地利,消耗日军兵器装备和训练优势。

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

把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以总体战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至今看去,抗战几乎完整走完了蒋方震在《国防论》里完成的构思。这期间,白崇禧和陈诚等人,也有同样的论述、补充。

尤其,白崇禧简练定策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

这个“白十二字诀”,正是当时民国军委会通令全国全军执行的抗战战略指导方针。

后来,战争电影《地雷战》里面,男一号读的《论持久战》,更是让但凡中国人,无人不知持久战。

《国防论》在庐山草草发行,因为涉及国防机密,仅军队高级官员阅读。

庐山会议期间七七事变爆发,中日战事迅速扩大。

当时,每日,陈诚在庐山点名学员奔赴战区作战,出发时候,即分发《国防论》给部分高级军官。

1937年8月之后,淞沪抗战同期,德意日三国轴心日趋形成。

9月,蒋百里以南京政府特使赴欧洲访德意。

这次,通过他在德国军界朋友,蒋百里会见了当时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和德国戈林,争取得到德、意同情,得到一批军援。

这是抗战期间,中国最后一次得到德、意最后的军援。

当时,德国摇摆于中日之间,德军驻华军事顾问也受令随南京政府西迁,德国媒体谴责日本侵华。

很大程度,与蒋百里率团访问德、意,有着相当的必然关系。

1938年10月,按照持久战略进行的武汉会战同时,在中国军界具有极大威望的蒋百里受命出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

11月,往西迁校途中,蒋百里突发恶疾,医药不及,不幸病逝于广西宜山。

时人惋叹:

宵夜病急难求药,地僻医迟未处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绝鹤山傍

1947年,抗战胜利后蒋方震被追授上将。

同年,亲友拟迁葬,起棺尸身不朽。

蒋方震生前至交竺可桢目睹旧友,感慨八年,情不自禁挥泪如雨:

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天高云淡,哭声空旷。

此刻,蒋百里的预言尤在天边回荡:

是土也,我衣于是,我食于是,我居于是,我祖宗之坟墓在焉,妻子之田园在焉。

苟欲夺此土者,则是夺我生也,则牺牲其生命,与之宣战。

胜也好,败也好,就是不要同他讲和

蒋公,千古!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9192.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