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企业    行业  设备  上海  未来 

互联网巨头种黄瓜,还在国际种菜大赛拿奖了!人工智能农业来了?!

   日期:2024-12-22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5037.html

今天要先向大家介绍一筐黄瓜。

它们和平常的黄瓜有什么区别呢?放大了图片看看……其实看着也没啥区别,依然是大家熟悉的黄瓜,可做汤,可爆炒。

但这真不是一筐普通的黄瓜。

没有“人”浇水,

没有“人”施肥,

没有“人”打顶,

通风、光照、湿度、温度全部交给人工智能,

每平方米足足出产114斤黄瓜

……

它们是由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团队的成员协同国内外农业专家和学生,使用AI(人工智能)在荷兰一间温室里种植出来的黄瓜,最近还在荷兰举行的国际人工智能种菜大赛上获奖。

这筐“AI黄瓜”具体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筐黄瓜的诞生,要先从这个国际挑战赛说起。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面向全球人工智能团队,发起了一场线下真人实景大型农作物养成与模拟经营类挑战赛——种黄瓜。

它设定的挑战目标是:4个月时间内,在指定的无差别的温室中,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获取温室气候、作物发育情况等数据,加入自己的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远程控制作物生长,最终根据生产出的黄瓜产量、资源利用率和收益来评判获胜队伍。

(比赛的温室)

这场挑战赛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14支团队参与。不乏微软(Sonoma队)和英特尔(Deep_greens队)这些著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其中,iGrow队由来自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的AI专家,以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植物学会、Syngenta种子公司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农业专家和学生组成。这支跨国联合团队凭借这批黄瓜和优秀的黄瓜AI种植技术,获得了“AI策略”单项第一名、总分第二名的成绩。

1. 浇水、施肥、打顶都由人工智能完成

和传统种植相比,AI种黄瓜最大的不同是整个过程几乎没有人工操作。比如浇水、通风、光照、施肥和打顶这些工作,都是由人工智能AI自动进行判断和决策,再驱动“机器人”设备完成的。

在比赛中,首先,AI专家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温室环境,建立一个模拟气候环境和作物生长的仿真器。

然后,在农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人工智能管理系统。比如,对温室的光照、通风、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怎么控制,什么时候该浇水、打顶、剪枝,所有人类种植的步骤都会植入AI系统。

当摄像头和传感器识别到某项工作应该执行了,它就会自动进行决策。

2. 产量是人工种植的5倍

AI系统相当于一个顶级农业专家,从一开始就决定种植密度、留茎比例,后来的留叶、留果策略也都由它进行智能决断,提高黄瓜的产量。

一般来说,黄瓜的亩产(666平方米)大约在15000斤左右,折合每平方米产量22斤。

而腾讯AI却在61平方米的温室内,种出了6992斤黄瓜,平均每平方米114斤,产量足足是人工种植的5倍多。

这些黄瓜质量稳定、形状统一,普遍为重375克以上的A级优质瓜。

(温室里的“人造太阳”——高压钠灯补光)

(远程监控的温室)

(远程监控的温室)

3.持续迭代升级的学霸

与人类知识融合之后的AI系统,无需专家再次干预,就能自动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变化,因此可以快速复制到同类温室种植中,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提供条件。

它能不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加以修正,不断积累正确的种植经验并加以优化,持续地迭代升级。

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智能农业

今年6月,阿里正式发布“ET农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指导农民播种、施肥和耕作,进行智慧选址,针对不同品种的果树选择最适宜的水土环境。

除了种植业,阿里ET农业大脑还迈出了人工智能养猪的步伐。阿里云给每头猪建立档案,包括品种、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等,通过这些数据,对猪的行为特征、料肉比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养猪效率。

百度在农业的布局也已展开。百度云携手中化农业,展示出一个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平台,从连接、理解、唤醒三个层面推动智慧农业体系建立。

目前,京东植物工厂已经落地,它推出一套智能水耕技术,一块足球场大小的菜地实现了年产300吨蔬菜。

除了种菜,京东还成立京东农牧,推出人工智能养猪方案,给猪“刷脸”,使用喂猪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极大地解放了养殖户。(可戳链接看详情:京东也宣布进军养猪业,打的什么“算盘”?)

展望:人工智能可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已逐渐渗入农业生产全过程。

产前:育种选种、土壤分析

在产前阶段,深度人工神经网络(DNN)可利用物联网获取的数据,对灌溉用水进行分析和指导,并通过对土壤成分的检测分析,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品种,合理施肥

通过对农作物市场周期需求的大数据分析和预测,也可以指导农民,避免产销脱节引发价格剧烈波动,造成经济损失和农产品浪费

另外,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还可以帮助筛选和改良农作物基因,达到提升口味、增强抗虫性、增加产量的目的

产中:病虫害管理、自动采收

在产中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监测环境数据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通过建立病虫草害特征分类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识别作物品种、病害程度和杂草生长情况,可实现智能预防和管理病虫草害,减少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提升农产品安全性,减轻环境影响。

针对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缺陷,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处理卫星图像数据,可预测天气等环境变化对作物的影响,提前应对

在采收环节,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机械臂或机器人结合,可实现24小时自动化采收,节省人力,降低成本。

此外,大数据处理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可运用于农业智能专家系统中,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各种技术问题。

产后:品质检测、优化物流

在产后阶段,具有计算机视觉的机械臂可以进行农产品售前品质检测、分类和包装等工作;用大数据分析市场行情,可帮助农产品电商运营,引导企业制定更灵活准确的销售策略;通过人工智能遗传算法和多目标路径优化数学模型,可对物流配送路径进行智能优化,完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等。

人工智能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全阶段的渗入,对推进农业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技术发展和应用并非一蹴而成

腾讯AI Lab团队表示:“当年轻的人工智能与古老的农业相碰撞时,会遇到诸多挑战,如何预见和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耐心、创新,甚至是一些灵感。但其中蕴含的机遇也是巨大的。”

图文来源:腾讯网、中国蔬菜、土地论坛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5037.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