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八大民主党派,即除中国共产党外的八个民主政党,分别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这些党派多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逐渐形成,主要是由知识分子、企业家、留学生、华侨等各种社会力量创建而成。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
1949年,共产党召集各民主党派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并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些党派被纳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中,在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内,扮演“参政党”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八大民主党派继续在人大、政协等各类政治协商场合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协助共产党在社会管理、政策制定中听取不同意见,逐渐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既保持了统一的领导,又在形式上形成了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下面我们逐一来介绍这八大民主党派及其诞生过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成立时间:1948年1月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李济深、何香凝等
成立背景:民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孙中山的中国国民党。1947年,随着内战加剧,国民党内部分进步人士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不满,特别是一些追随孙中山“联俄联共”的遗老遗少决定另起炉灶,于是在1948年1月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代表了一部分希望“改良国民党”的革命力量。
成员类型:以国民党左派人士、反蒋人士为主,后来不断吸收知识分子、爱国人士等。
主要目标: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实现民主和平。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成立时间:1941年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张澜、黄炎培等
成立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教育界、文化界、科学界的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形成了早期的反对国民党独裁的民主力量。1941年,这股力量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成员类型:由知识分子、文化人、教育界人士、自由职业者等组成。
主要目标:最初是反对日本侵略,后来转向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成立时间:1945年12月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胡厥文、黄炎培等
成立背景:抗日战争结束后,一些民族工商业者对国民党在经济政策上的腐败和无能感到不满。于是,这批商界精英们联合成立了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它代表了民族资本家及一些中小企业的利益。
成员类型:主要包括工商界人士、企业家和商界精英。
主要目标:推动经济民主化,维护民族工商业利益,反对官僚资本垄断。
成立时间:1945年12月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马叙伦、许广平等
成立背景:民进的成立背景同样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一批热衷于教育、文化和出版界的知识分子感到国民党政权对思想文化的压制日益加剧,要求更多的学术和文化自由。于是,他们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成员类型:以文化、教育、出版界人士为主。
主要目标:反对思想文化独裁,争取学术和文化自由。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成立时间:1930年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邓演达、章伯钧等
成立背景:农工党的前身是1930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经过几次改组,1947年更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在早期阶段,该党同样曾受到国民党威权体制的压制,代表了部分城市中下层阶级的利益。
成员类型:最初以进步知识分子、劳动者为主,后逐渐吸收医学、公共卫生界人士。
主要目标:争取劳动者的权益,推动民主和社会进步。
中国致公党(致公党)
成立时间:1925年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孙中山、陈炯明等
成立背景:致公党致公党,前身是由华侨社团——“美洲洪门致公堂”发起的洪门(又称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组建的海外组织,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关注民族的独立和祖国富强。
成员构成:主要是华侨和归国华侨知识分子。
主要目标:关心华侨权益,支持祖国反帝反封建事业。
九三学社
成立时间:1945年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许德珩、严希纯等
成立背景:九三学社起源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知识分子团体,因成立时间在“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而得名。九三学社以科技、文化、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成员,致力于推动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成员类型:科学家、工程师、教育工作者等知识分子。
主要目标:推动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成立时间:1947年
创建者与代表人物:谢雪红、杨克煌等
成立背景:台盟的成立背景是1947年爆发的台湾“二二八”事件,当时一些台籍人士为了反抗国民党在台湾的独裁统治,组织了台盟。
成员类型:以台湾籍知识分子、台胞为主。
主要目标:促进台湾的民主自治,反对蒋介石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