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快速    中国  行业  设备  未来  上海  企业 

为何西南地区恶性暴力行为多由婚恋纠纷引起?

   日期:2025-09-24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11903.html

图片

在贵州东部乡镇调研得知,当地的治安事件中,恶性事件占比10%。排在第一的,是由婚恋纠纷引起的恶性事件。由精神病人引起的恶性事件排在第二,由入室抢劫强奸杀人引起的恶性事件排在第三。其中,婚恋纠纷就占到恶性事件的80%。

“民转刑”“刑转命”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两种情况。具体来说,“民转刑”是指因工作生活中的纠纷、矛盾、债务、婚恋、医患、邻里琐事等民事纠纷激化形成的刑事案件,起始以民事诉讼立案的,随着案件的发展,可能演变成刑事案件。这类案件通常是因为民事纠纷未能及时化解或化解方式不当,导致矛盾激化,最终演变成刑事犯罪。

而“刑转命”则是指刑事案件在特定情况下具有极强的报复性,转变为涉及人员死亡的刑事案件,即命案。这类案件的发生往往与民间私怨不断升级、怨气长期积累有关,从矛盾发生到出现刑事后果具有较长的期限,外界力量有足够的时间、力量去干预纠纷,化解矛盾。一旦发生,对当事人双方及其家庭的打击和破坏都是毁灭性的。

为了建立对恶性事件的预防机制,控制“民转刑、刑转命”的情况发生,当地推动政法综治、法院、公安、司法、妇联、民政等部门六线合一,搭建信息平台,设立婚姻矛盾专栏,将相关部门接入端口,以此构建纵横联动、上下互动、专群齐动的婚姻家庭纠纷“定分止争”新格局。这些部门会对案件进行综合研判,根据案件升级的风险为案件赋予蓝、黄、橙、红等标记,并定期对案情展开跟踪摸排和回访。春节前后,他们的摸排任务最大。必要时,其他部门会联系公安和司法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及时介入案情发展,最后上报县综治中心闭环办结。

在贵州了解到的这种串联案件分析、派送、发包等多个环节的多部门综合协同治理机制,是由政法委主抓、平安建设办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基层预防性治理创新。这一机制,实现了治安案件的全流程防控,让命案倒查和责任追究成为可能,使“打击犯罪,命案必破”真正转变为“命案可防,命案必防”,赋予了命案以可预防性

据了解,该经验最先属于浙江嘉兴的地方经验。引入笔者调研的贵州东部某地后,2020年以来,当地全市共创建“平安家庭示范户”6万余户,家庭婚恋纠纷引发命案率下降17.64%。

上述现象,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分析角度。

第一个分析角度,是“大综治”的成本问题。

以六线合一为主轴的命案预防体系,其运转成本无疑是很高的。全市上千起治安案件,要一个一个进行排查,做风险评估,最后办结。在办结之前,案件一直会在信息库里,需要各部门保持关注,而信息库的案件还在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

县一级政法委一般就3个人,1个政法委书记,另2人主要负责电脑上的公文事务和具体问题的处理。但是另一方面,社会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毕竟法律只是一种工具。通过赔偿和诉讼,往往只能解决为数不多的一些方面。参与排查和调解的人员,需要在法制的轨道上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套具体方案,而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将事件的前端、中端和后端都观照到位,特别是后端,因为它往往会成为新矛盾的源头、新循环的起点。

社会发展很快,必然意味着社会矛盾不少,维系社会稳定的成本难免会提升。在这种背景下,能做到恶性事件的持续减少,的确反映出我国地方社会的治安水平之高。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综治体系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结果。

综治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一种工具性的剩余部门,主要负责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的调解,经常面对尖锐的社会问题。而大综治体系的建立,反映出地方基层治理的制度弹性。预防和化解恶性事件的体系,是一种系统性全覆盖的体系,相关部门在其中几乎承担了解决社会纠纷的无限责任。

不论是家庭教育问题、贫困救助问题,还是心理干预问题,如今都被纳入政法委介入的职责范围内。问题少年的家庭回归问题,夫妻婚姻出轨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心态失衡、心理失控和精神失常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教育部门或者民政系统的工作,但如果朝着治安隐患的方向延伸开去,从预防的意义上讲,也可以纳入政法委的工作范畴。这也意味着治安事务越来越服务化。由此演化出来的一整套治安服务体系,最终指向的是社会矛盾的托底式解决。

第二个分析角度,是婚恋纠纷的暴力转化问题。

突出的恶性暴力行为,为何由婚姻引起?婚姻何以转化为暴力?

家庭转型,往往构成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社会中的家庭已然走向解体了,夫妻之间相互没有期待,恶性暴力行为也就消失了。但是,在家庭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不再有人说和家事,托底家庭矛盾调解的公共文化正在消退;另一方面,夫妻中总有一方在遭遇另一方出轨等问题时,会无法从惯性式的家庭伦理文化中抽离,产生巨大的个体情绪。而个体情绪的纾解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在以贵州地区为代表的一些农村社会,普通家庭缺少发展目标,家庭投入能力弱。大量的早婚、早孕、早离现象,带来为数不少的破碎家庭,小孩几乎全靠乡镇中小学兜底其成长。由于家庭发展目标不强,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较弱,教育观念也不强,他们几乎没有改变命运的想法。一些农村青少年,上不了高中,初中就谈恋爱,甚至有的在宿舍里就怀孕了。在他们看来,一切无所谓,一切都好像没什么问题。他们对性很开放,对光棍有很高的容忍度。光棍可以找离了婚的女人,甚至社会上流传“娶妻不如租妻”的说法。父母尊重子女意愿,呈现量力而行、不走极端的低度责任意识。家庭关系在这些社会中本就相当松散。婚姻制度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上,似乎也快要走向解体。

而近年来兴起的自媒体,为他们带来了消费主义和浪漫主义想象。他们借助于网络媒体,从前现代直接进入了后现代。其后果,是社会的去道德化。在当地调研时,访谈对象对身边一些涉及婚姻和性的极端案例可以信手拈来,如果有旁人在场,他不会因不好意思而讲不下去,反而越发不避讳。农村的一些村民或许很淳朴,但在社会转型和道德失范的时期,或许可以比处在巨大生活压力之下的城市居民,表现得更加堕落、更加不要面子、更加不知羞耻。

一方面,家庭关系的松散和社会的去道德化,为婚恋纠纷提供了孕育的土壤和展演的舞台。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女性地位又总体较低,许多农村妇女将被家暴视为一种正常现象,而男性可能认为自己有权控制配偶,并通过暴力手段来维持这种控制。两方面因素叠加,造成当地男性杀出轨女、杀情夫的现象在婚恋纠纷引发的命案中占据相当比例。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11903.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