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公司  中国  快速    企业  行业  未来  设备  上海 

《夕照遐思录》译后记

   日期:2025-03-27     移动:http://keair.bhha.com.cn/mobile/quote/10810.html

◆金蔚

图片

《夕照遐思录》这本书是1951年出生的野村喜和夫(战后日本现代诗代表诗人之一)的近年著作,野村喜和夫距今连续诗歌创作40余年,著作丰硕。

作者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当代诗选》(2003年版)曾作序《日本现代诗的50年》,在文中不仅介绍了日本近代现代诗歌的历史发展,日本战前战后诗人创作年谱,同时也对读者披露了自身诗观。

“那些关闭在原实验室里的诗,情绪高尚的诗,为意识形态服务的诗,抒发共同体的传统的诗,今后都应不复存在。唯一可能存在的诗,必须是在否定自身的基础上才得以成立的诗。关于隐喻在序言中有写到:“思想就是语言”“语言就是思想” 并提醒重视“诗性语言的自律性”“节奏之魔”。

“隐喻使表现出来的内容带有更真实更深刻的现实性”:

喂喂  自行车啊

在这样黄昏的微明

为何逃跑了 是我的自行车吧

我骑着你

你才光芒四射 你才美丽动人

——《夕照遐思录》第五号

日本诗人评论家涉谷孝辅曾经评野村喜和夫的诗:“枯死寸前的插枝重生”在法式浪漫狂气中虽然不抱乐观但也不是完全看不到一点希望:

轻飘飘

仿佛致死量的希望

你的周遭已然逐渐被夕阳所照

身体几乎被烘培烤焦

轻飘飘

——《夕照遐思录》第十一号

野村喜和夫有著作《parataxis诗学》(水声社)主要阐述了德国古典浪漫派诗歌先驱,诗人、思想家荷尔德林诗的诗学特征,无连接词的并列句式,将连接词让位给读者的想象:

向着夜晚的脐带

在深夜

人们都到哪儿去了

好像附着少许果冻般暮色的街上的居民们

——《夕照遐思录》人们去哪里

难于测度的机器形状,拥挤不堪无人

在诞生和死亡之间 在石头和玻璃之间的

金属夹缝

多眼

抒情诗

——《夕照遐思录》眼多抒情诗

在日文原诗里,很多段落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我”,但是第一次出现的是现实的“我”,接着出现的是不存在的或下意识的我“わたくし”。出现了同中有异的艺术效果,所谓人的虚实两面性:

把手的动作

收集

成为我

——《夕照遐思录》序诗

诗集中平假名部分作者在日语原诗中运用了很多旧假名,为了更好的体现原著原味在译本中特别辑录了主题部分的日语诗,以馈读者。

这本诗集日语版本是2019年在日本出版(书肆山田),获得了第38届现代诗人奖。(书肆山田曾出版《芒克诗选》1990年)

《夕照遐思录》诗集围绕着特定黄昏夕照下的梦与现实交错的主题,“我”努力对于现实中自身的存疑,不停向上追寻向下探求,进行超越性的捕捉,提出诘问,就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辛波斯卡说的“诗人是报警的孩子”。

在《夕照遐思录》中,可以看到即使在浊泥和血腥双重危机下也展现了“我”一而再地逃跑场面,呈示了“我”竭力渴望冲破精神阈值束缚而作的一系列抗拒和挣扎的意志。面对宿命,所谓扁舟意不忘,也会试图反击,收获小胜,诗涵狂气浪漫中的明快感,这也是野村喜和夫自成一体的诗作精神气象。

逃亡在继续,不过,是什么时候,我竟然坐在挖掘车上,出发去逆袭。

大块头的男人们不会再如愿,我要像处理瓦砾残滓一样把他们干掉。

——《夕照遐思录》逃亡在继续

野村喜和夫著有译著《勒内 夏尔诗集》同为超现实主义的法国诗人勒内・夏尔说“诗歌——不仅仅是语言,他能躲避腐朽”,又说“诗人最终目的是留下足迹,而不是论证”。

原诗集日语名为《薄明のサウダージ》最早刊发在《月刊美术》(2011)是和日本画坛著名画家宫崎次郎的画作一起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另外一部分诗作《打开门榄》为和美术家北川健次先生合作共同发表。

其中《天文馆在燃烧》《宛若蚕茧》《让 杜布菲碎片和其他碎片》《危机过去了》四首是选录摘自野村喜和夫诗集《狂气的冰凉种子》。(1999年思潮社)

疫情结束前的2022年笔者参加了野村喜和夫老师在东京千代田区主办的现代诗选读课,也有幸得以有序地了解并拜读了日本诗人的代表作品,富永太郎、中原中也、涉泽孝辅、田村隆一、吉增刚造、高桥睦朗、谷川俊太郎、辻井桥、平田俊子等,并且开始着重拜读学习野村喜和夫的诗,去年12月2在日本《思潮社》“小田久朗”追思会的会场,特别荣幸地由诗人田原先生陪同向野村喜和夫先生谈及了翻译他在2019年出版的日语诗集《薄明のサウダージ》,就我的能力其实当时是诚惶诚恐的,承蒙野村喜和夫先生的宽容和不弃。知难而进,开始边学习边翻译。在此特别感谢日本城西大学的田原教授在翻译过程中给于我的鼓励和支持,田原教授的译作“读谷川的诗”《谷川俊太郎诗歌全集》(上下两册)在翻译过程中给了我莫大的借鉴。希望这本《夕照遐思录》能给喜欢诗歌的读者朋友们对了解日本现代诗有所助力。当然不足之处也恳请读者朋友们能够不吝赐教。

另外对给予我多年帮助和鼓励的日本华文作家协会的各位前辈也一并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感谢。诚如野村喜和夫先生序言里写的“译者的冒险”,如若没有日华文学的诸师友的鼓励是无法有此勇气的。

接下来还要深深地感谢在本书付梓之际,野村喜和夫先生为诗集的中文版读者写了序言,对诗集原题目用的葡萄牙语“Saudade”作了细致周道的阐释。从中也见野村老师的宽厚仁和,又发来邮件特地对笔者说序言中的“时间之外的光点”,“忘我”等词汇的意旨相信我能够很好地理解,感谢野村喜和夫先生的信任。虽然不能洞悉幽微,请容笔者抛转引玉在这里累赘一句,虽然理所当然要联想到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画作,可是当时我马上联想到的是荷兰画家维米尔的画作“绘画的寓言”里的双重几何光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艺术家之眼”。

最后在此请容许我再引用野村喜和夫先生在《日本现代诗的50年》中写到的一句对我来说至今也弥足珍贵的话:

本文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10810.html    康宝晨 http://keair.bhha.com.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30223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