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莉彭:在访谈正式开始前,先跟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背景吧
徐皓天: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妈妈做生意,爸爸从事媒体工作。在港大读的本科,2020年毕业。
凯莉彭:你的第一个一百万,是什么时候赚到的?
徐皓天:其实严格来说,第一笔收进来是87万,差不多大二的时候。第一笔1000万是大三赚到的。
凯莉彭:这两笔是同一个业务吗?
徐皓天:不,完全不一样。
凯莉彭:那第一个亿是什么时候赚到的呢?
徐皓天:我毕业就赶上疫情了,就是那时候赚到的。
凯莉彭:目前做过多少个生意?
徐皓天:20个以上吧,说实话,太多了。有的生意我发现它的本质后,觉得不值得做,就放弃了。
凯莉彭:那你现在主要在做什么呢?
徐皓天:我们在医疗健康的细分领域,做减重相关的。再赚钱的人其实都不太方便讲自己很赚钱的事。
凯莉彭:这是你最主要的项目?
徐皓天:其实不存在项目。我有卖货的业务,有做传播提升影响力的,不过这些都能给我的核心业务赋能。要是问最赚钱的类目或者说主业,那就是现在做的这个医疗健康领域。
我在很多类目里都做到了行业领先,至少在影响力层面是这样的,像在中东媒体以及医疗健康出海领域都做得不错。
凯莉彭:我觉得你走的路跟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而且你很早就意识到打工没出路,很早就开始创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靠做生意赚钱这个想法的呢?这背后有什么契机吗?
徐皓天:我把你这个问题拆解成三个问题哈。
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知道赚钱很重要的。当你看到背景差不多的人,因为思想上的转变,做出不同行为,然后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就会思考这是为什么。
比如说观察赚钱前后的生活变化,有钱人和没钱人的生活差异,还有从体制内或者上班族变成成功商人后的生活状态,这些对比会让你有很强烈的感受。
对我来说,我父母的经历给了我特别直观的感受,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赚钱的重要性。
凯莉彭:你的感知是赚钱很重要,而赚钱要靠自己做生意或者创业。
徐皓天:我的感知是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
凯莉彭:指的是哪种活法?
徐皓天:是生活的状态和质量。这个世界上你没有见过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挺可怕的。但是见到了又没有那样的能力和执行力,那更可怕,还不如不见到。
但是恰好我和我妈、我家的基因让我看到了,我觉得这个是最好的,我就想要,而且我还有能力得到。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创业而不是打工。
首先我要更正一下,不是说上班不可能得到一个体面光鲜有质量的生活,比如我们在美国这个国家,在中国这个国家都能看到非常多的打工皇帝。
但你得算账,打工付出的成本是青春和时间。就拿大公司高管来说,30岁当上高管,想一直稳住这个位置很难,因为人是乌泱乌泱的进的。
那我们就要思考了,这个世界上的500强企业就这么多,坑位也就这么多,我没有必要再培养一个同样位置,同样年薪的人了。
所以你会发现大公司之间,往往你在这家500强干过,是个大高管,你跳到另外一家500强公司也是高管。人员基本上是有点封闭的,想要到这个位置太难了,他的晋升路径是固定的。
今天你是董事长,你是老板,你希望你整个的人员是稳定的,大家每个人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可以了,我也不想培养什么人创业,我希望按照我的规矩来办事。
你很优秀,但是你很跳跃,我觉得你很危险,那么我就不觉得你应该在我的公司里待着。
能做到高管那个位置,除了他基础业务能力之外,你会不会向上管理?你情商是不是要拉满?领导爱打高尔夫,你是不是得会?这些都很重要。
也就是说,除了你个人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在这个游戏规则之下,让制定这个游戏规则的人认可你。他就不是绝对的有能者居之。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为消费者打工,我的老板是消费者。但你在大公司,你的老板不是消费者,你的老板是你的老板,这就是质的不同。
但是如果你进到市场里,你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我可以挣有钱人的钱,我可以挣中国的钱,可以挣美国的钱,我可以挣企业的钱,可以挣个人的钱,我们有选择权,选择自己的客户,但是大公司就这么多了。
凯莉彭:老板就这么多,打工想要成为打工皇帝的难度,比自己做生意、去服务自己选择的客户的难度要大一些。
徐皓天:曾经不一定是这样,现在是。为什么选择做生意创业,而没有考虑过去打工,是因为我算账了。
换言之今天中国能赚上来1000万人民币的个体户加大老板,已经远远大过这些在大公司里的高管了,绝对的。
一个没有上过学的初中文化,小学文化的人都可以赚到一千万。很多名校毕业出来的爱玩游戏规则,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是你让他挣1000万太难了。
凯莉彭:你是算过这个账,后来发现这个更划算,选择了这个道路?
徐皓天:这是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决定的。规则选错,努力全废。
你的三年,我三个月就能解决。终点都是一样的,我也挑不出来什么更高尚的终点,不就是最开始先多挣点钱吗?
咱们通俗点,我觉得你没有到一定的资产体量或者没有极其特别的家庭熏陶,你很难脱俗。而且脱俗也是建立在你爸妈给你建立了非常好的、俗的基础之上,你才跟我聊脱俗。
所以贵族需要几代人培养,咱们谈不上,我相信看你视频的人99.999%的人也谈不上,大家都很现实。
凯莉彭:你拆解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徐皓天:就是想到了,但是做不做或者如何做的这个问题。很大部分情况是什么呢?
听我的东西觉得也很对,听你东西觉得很对,认知看似拉齐了,但是做不到。本质上就是你不懂,你没懂。看似是执行力的差距,实际上是认知差。
就是你以为你是a,但其实你不是a。但是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差距最重要的中一点就是:自己没有个“B数”,自己根本不不明白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凯莉彭:其实你从小就看着你妈妈在做生意赚钱。但你第一次创业是大二,在这之前,高中、初中有没有想过尝试做点小生意呢?
徐皓天:要是高中、初中就尝试做生意,我估计都考不上港大了。那时候就是个好学生,天天刷题,中国大多数高考生不都这样嘛。得先玩好上一个游戏规则,成为上一个游戏规则的获胜者,才有资格去尝试新的。
不是说你在上一个游戏规则,你说你上来就要玩下个规则的游戏,那很有可能把自己玩脱了。拿到下一个游戏规则的入场券,这很重要。
我并不抱怨所谓的应试教育,你出生在这,你的父母决定了很多东西,如果你暂时无法改变,那你就一条路,把它玩好。当然你能想到一些捷径,一些方法,且有资格,有能力去上这个捷径,也很好。
但如果是你没有能力情况下,那请你把现在游戏规则玩好,我们再带下一个规则玩。我的逻辑就是,你想跟我对话,你得先上这个牌桌,否则我们谈不上对话,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沟通。
凯莉彭:我觉得你上学的时候肯定跟其他学生不一样,能跟我们讲讲吗?
徐皓天:确实不一样。初中的时候,有个英语老师给我代课,我当时问了个问题,我说老外说话为啥手舞足蹈的,中国人跟老外对话也得这样吗?
我当时表达可能比较有张力,那个老师觉得我有点奇怪,但是我自己班级的英语老师就特别欣赏我,还跟我妈说我跟别人不一样,我们现在都还有微信,关系很好。
凯莉彭:你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不一样,但是它是正向的不一样。
徐皓天:对,我只能复述老师说的,因为我做不到完全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还原我当年的情况。
凯莉彭:现在做生意需要组建团队,你上学的时候有没有集结一群小伙伴一起做什么事呢?
徐皓天:有一点我觉得是我一直比较贯彻的,包括我初中,高中...我一直好奇心特别重,对很多事都想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就像这次从CES回来,好多人问我,你一个做医疗的,去CES干嘛?我就反问他们,我为什么不能去?问这个问题的行为本身,就说明他不了解我。
我做过好多行业,每个用心做的都能赚钱,还能做到行业第一。好几个都是做到第一名。
为什么要用行业来定义我呢?我只有27岁,我跟他聊的时候可能只有23、24岁。我这么年轻,就把自己框到一个行业里,有必要吗?
凯莉彭: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好奇心。
徐皓天:比如说我是卖货的,你卖这个饮料,我卖这个手机,那你会说你是做消费品,做饮品行业的,我是卖货的你不是卖货的吗?
卖货就是有人来付费,我知道你为什么来付费,然后你的溢价点在于什么?我怎么样能复制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好奇心这么重?就是我觉得有意思,我就让你了解我,从小就这样。
大多数认为我要拓展行业内的人脉,其实不是,要拓展行业外的人脉。因为行业内的人脉说到底就这么多了,再怎么着你能比你这个行业做了20年的人还多还深吗?
你想换道超车,一定是你拿别的杀手锏把它干掉。你一定是比你的同事多了很多他做不到、想不到、更执行不了的东西,你才能成功。
凯莉彭:你刚刚说,做医疗相关的项目赚了大钱,你是怎么进入医疗这个行业的呢?
徐皓天:我毕业就赶上疫情了,就是疫情的时候进入的。疫情刚开始,很多行业都不好做,但我们这个项目能赚这么多——
一是要创新,不能走别人的老路,要是发现自己在重复别人,就果断放弃;二是要快,我跟那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比,必须得迅速行动,有想法就立刻执行。
而且从大二创业开始,我积累了很多对人、对事的理解,这些经验让我知道,理解人在创业里太重要了,很多创业的问题都是因为对人的理解不够。
比如说被供应商坑了,跟合伙人拆散了,别人许诺个东西你就信了,结果最后人家失约了...那你赖别人吗?
赖你自己傻呀。人家没有错,真的。如果从一个长期的创业者,一定要做事的角度来讲,人家一点都没有错,是你傻,认知不够。
以我为例,每天有多少人给你抛橄榄枝,我每天做的事是say no,不是say yes。我光见谁不见谁就已经要决定很多东西了,我要很大的成本了。
但是这种判断力很重要,我又能获取我要的信息,又想让对的人跟我对话,又想让对话完之后拿到我想要的东西,这个背后要对人非常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能保证我的效率。
凯莉彭:相比别人来说,你能够在比较早比较快拿到结果的原因,一个是判断好的赛道,第二个是动作要快,第三个是你对人的理解很深。
徐皓天:可以这么理解。我觉得什么赛道不好大家都有共识,但是说什么赛道好,这件事情这就变成了个无意义的话题。大健康好自媒体好,用你说吗?这是句废话。
凯莉彭:怎样才不是废话?
徐皓天:前面要加五个定语,你针对什么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在某时某刻去做,然后你跟ABCD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情况下来合作,一起把这个事做了,以什么样的价格把它卖出去。
这个时候第一个阶段说完了,然后下一个阶段你要在什么时候退掉,换下一个东西。这是很体系的东西了,你说不到这个地步,就说明你经验不够。
你跟我谈赛道,谈理想,谈很大的东西,颗粒度和你细致的程度才是决定你这个人的水平高低。
我再举个例子,你说这个事好,哐叽要投5000万,你干不干?风险你要考虑。风险难道不是很重要的因素吗?创业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杠杆要高。
我用一个亿赚1000万,和我用十块钱赚1000万,我跟你说我都能赚。但这就是人的水平高低,我用一个亿赚1000万,我应该是存银行,我为什么要创业呢?
但是今天投进一个亿赚1000万的事不要太多呀,甚至还要亏钱,还要压账期,结果人家存银行了。你没有算账。
凯莉彭:就是我们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针对什么人群,做什么产品。
徐皓天:需要经验,需要判断力。
凯莉彭:但是在你创业的时候,刚大学毕业,创业经验可能没有太多,但你的商业认知比同龄人领先很多。
你有一个视频里说过一句话,你说你觉得他的商业认知还不如你19岁的时候。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的商业认知是怎么建立的呢?
徐皓天:第一呢,你要想方设法让这个世界上认知最高的一群人围绕在你身边,并且你有能力说服他,让他把好东西和真东西告诉你。
那就涉及到下一个问题,凭什么他愿意给你聊好东西。
凯莉彭:看你的时候觉得你是年轻时候的他自己。
徐皓天:很多人都抱着这个幻想。
凯莉彭:来听一下你的答案。
徐皓天:这个世界不缺年轻人,说真的也不缺有抱负理想的年轻人。
前两天不是有一个脱口秀的“passion”吗?我心里想的是“passion”这个世界最不值钱的东西。你跟我讲理想讲热情,我要的是你能给我什么!
凭什么你要表达你的热情,表达你的理想,我要跟你对话,你给我理由,一个做生意的人,连利他的逻辑都不懂。
凯莉彭:好的,现在假设我是俞敏洪,你刚大学毕业,你会怎么去加入他的圈子?
徐皓天:如果我能够站在俞敏洪面前,能一对一这么谈,我有一个前提要求,一定要有一个跟他同级别的企业家给我介绍。
凯莉彭:也就是说你不会以他的学生,比如说报名他的课的身份去跟他去认识。
徐皓天:不可能。
凯莉彭:好,那你怎么让同级别的企业家给你介绍呢?首先你要跟这个人成为朋友。
徐皓天:这个事儿我给大家一个思路。企业家现在其实也很焦虑,但我在我的领域做的比较优秀,业务上能赚到钱,能赚新钱,就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新钱。
说真的,其实我们给企业家带来的启发一点都不少,我们是有价值的。他们认可我,就愿意给我介绍人脉。
之前和千亿大佬合作,他听我说话很认真,觉得我进步大、认知新。我清楚他想要什么,让他信服后,他就给我介绍新人。
虽说他不是我这行的,但能给我背书,这事儿对他来说很简单,我对他也就这点诉求。如果今天见俞敏洪,那我就一个目的 —— 让他喜欢我,不提任何诉求,我找俞敏洪没别的想法。
其次,得弄清楚俞敏洪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我的办法是,通过沟通了解他,也会问给我背书的朋友,该和他聊什么,毕竟他们关系好。
有一点很关键,有靠谱的人给我背书,这是交流和让对方听我讲话的前提。介绍人很重要,信息来源更重要,没分量的人给我介绍,我不见,我知道我们在某个阶段一定会相见的,时间问题罢了。
凯莉彭:我们刚才说到,你的商业认知为什么远高于同龄人,第一个点是要给自己换圈子,加入到这些优秀的大佬的圈子中。
徐皓天:我不是加入到大佬的圈子,我只构建我自己的圈子。你做关键决策时,尤其在合作、人际互动方面,大家决定是否合作的底线,是对对方的底层认可。
打个比方,让你掏 500 万给我,除了认可我的能力,还得认可我这个人。
要是觉得我聪明但人品差,就算知道投资我能赚钱,你也不会掏这笔钱,因为不认可我。所以,除了构建自己的圈子,获得他人的底层认可也十分关键。
凯莉彭:还有什么特别关键的点,你做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帮助你的商业认知远高于同龄人。
徐皓天:深度思考。就拿斯坦福的大草坪来说,国内大学很少有人在草坪上看书,这是文化差异、学校有意为之,还是美国风格、学生需求,亦或是地方大的缘故?
有这么舒适的环境,顶尖人才在这里能更好地生活、学习。看看国内大学宿舍,我们并非没条件,也有不少人才,可为啥有人一来就想留在这里?可能是食堂好、生活舒服,这也是人的底层需求。
我们对人才的定位以及与人才相处是不是有问题?难道非得艰苦奋斗才能出人才?人才真的倾向艰苦环境吗?从生活小事,不能只看表象,得思考底层原因。
我想找答案,会问留学生、老外,还有在这边工作的人,他们生活多年,可能有答案,如果验证正确,我就能深入思考。
顺着这思路,该在哪上学、欣赏谁?国内就没优点吗?当然不是。中国培养了很多人才,艰苦奋斗也有好处,中国学生能吃苦。印度环境更差,却有很多优秀人才在硅谷当高管。
每个文化、现象背后都有逻辑和本质,与人和人性相关。当你无限的去做这种思考的时候,你会对这个世界建立一个更加多维的认知。
商业很简单,我用我的能力和语言让你付出溢价。为例,它的制造成本可能只有三毛钱,在KTV,中国能卖20元,美国能卖20美金。
东西一样,环境、调性变了,价格就不同,因为销售对象、讲述的故事变了。渴了,这东西8美金你都买,要是无所谓、不刚需,可能标1美金我也看都不看,需求不同价格也不同。
基于对各种因素的理解,商业模型才能成立。
平进平出那是慈善,从进货到销售要花费心力脑力,平进平出就亏了。三毛的东西卖四毛,相当于脑力劳动只值一毛钱,青春也只值一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