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将于本周在北京召开。《中国青年报》多年来一直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孩子的成长,关注走进高等学府的农家子弟的命运。我们深知,惟有教育,才能缩短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惟有教育,才能使农村走向文明和富裕,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
重视农村教育,不只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还涉及到农村教育目标的定位、农家子弟进入高等学府后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因为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后成长为怎样的人,将直接影响农民对教育的态度。
今天,在1版和5版推出一组关注农村教育和农家子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状况的报道。《不一样的贫困大学生白云苹》让我们感动,我们希望这个女孩儿的自强自立,能给从农村走出来的贫困大学生以启示和激励;《身处寒门专业冷门选择就业还是考研》让我们无奈,贫困大学生面对的痛苦抉择,又何止是就业还是考研这一个?除了提倡学生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外,我们更希望社会和学校能给予他们帮助;《北京示范校让农村教师看了难过》让我们心酸,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要钱、需要人,但更需要教育环境整体性的变革。
9月12日,河南中医学院校园里贴出一张海报。
海报上说,该校二年级有一位女同学,以前靠捡破烂挣生活费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后,她每天吃饭只花两块钱,每月生活费不到80元,家里还欠着债,可她却坚决不收别人的捐款,用别人给她捐的几千元钱成立了一个“贫困生基金”,专门帮助其他贫困同学。
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靠捡破烂挣生活费读完高中———她能做到吗?
一个女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不到80元———她怎么生活?
一个家里欠债、自己生活紧张的人,把捐款拿出来帮助别人———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承受”
200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河南南阳邓州市第四高中。
离高考只有几个月了,晚上10点多,晚自习早已结束,同学们也基本上都睡了。高三(2)班的班主任
在手电筒晃动的灯光下,在教学楼前的一个垃圾池边,他突然看到有个人影在时蹲时起,不停地寻找着什么。
看到老师,白云苹尴尬地站在那里,低着头不知所措。她左手提着一个塑料编织袋,右手刚拾起的一个啤酒瓶来不及往袋子里放,“当”地一声,掉在地上。
瓶子碎了。
白云苹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一个妹,父母亲都没上过学,至今不会写自己的名字。长期以来,家里五口人仅靠种几亩地、喂几只牲畜维持生活。
由于母亲生病欠下一万多元的外债,妹妹和哥哥接连辍学,只有白云苹坚持着读到了高中。由于家里困难,整个高中三年,白云苹只能吃最便宜的馒头和稀面汤,一天的饭费只有1元钱左右,加上其他的花销,每月住校的生活费总共不到50元。
可即使这样,到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时候,家里还是供不起她了。在班主
虽然几年来的暑假期间,白云苹一直都在卖芝麻叶、卖冰棍儿挣钱,但对于19岁的她来说,捡破烂总还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儿。为了躲开同学
捡到的废纸、废瓶子和废塑料等积攒起来,每星期卖一次,能卖10元钱左右。这些钱,就是白云苹一星期的生活费。有时候,她还能剩下一点点,给母亲买几个水果吃。
对这段经历,白云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承受。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自己的路才能走下去。”
她对
就这样,用捡破烂换来的生活费,白云苹度过了她高中生活中最后那段紧张的时光。因为母亲生病对她造成的影响,她报考了河南中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吃穿用,20多天只花了40多元,还说没困难!
2002年9月30日。郑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该过国庆节了,上午,辅导员
“不回了。一来一回得几十块钱哩。”白云苹说。
“有困难吗?”“没困难。”
这时,
白云苹:“有。还有二十几块哩!”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白云苹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知道,父母即使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了,也凑不够学费。但是后来,《南阳日报》刊登了她捡破烂考上大学的事迹,有关方面热心捐助,帮她凑够了学费,让她得以跨入大学校门。
2002年9月8日,白云苹到河南中医学院报到。原来她计算着交完钱还剩下100多元,足够自己用一个多月了。可没想到,她没把保险费算进去,等把报到手续全部办完时,兜儿里就只剩70多元了。
报到后的第一件事,白云苹让一位高年级同学领她找到了辅导员
新生刚入校,首先是军训,勤工助学的事儿,一时还找不到。白云苹就拿着70元钱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为了节约生活费,她又像上高中时候那样,过起了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只吃馒头、面条,把一天的饭费控制在两元以内。
陈国富说:“我真没见过这么有志气的女学生!”
整天朝夕相处,班里的同学也渐渐注意到了白云苹的情况。有些同学从报上看到过白云苹捡破烂考上大学的报道,也私下里相互传说。
消息传到班长赵剑耳朵里,他坐不住了。在避开白云苹的情况下,赵剑开始动员班里其他同学为她捐款。几天下来,同学们捐了600元钱。可正当赵剑想要把这些捐款交给她的时候,白云苹却主动找到了赵剑,坚决表示不能要同学们的捐款。
“为啥不要?不想接受同学们的帮助?”赵剑问。
“不是。同学们的心意我领了,可班里有的学生比我还苦哩,我咋能收他们捐的钱?老师正在帮我联系勤工助学岗位,我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这些钱还是退给大家吧。”白云苹说。
说服不了白云苹,赵剑又让辅导员
“后来,我们学校决定免去她5年的学费,并把她第一年的学费3100元钱退还给她。她当时就非要把这钱也入到基金会的账上。我费了好大劲儿才让她打消了这个想法。可后来,社会各界给她捐的几千元款,她都入到了基金会账上。”
支取的不仅是一笔应急的救助款,而且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2002年11月20日,以白云苹的名字命名的“白云苹贫困生基金”,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资金来源首先是白云苹的全班同学捐给她的600元钱,然后就是学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的捐款。
为了让基金更好地运转,学校帮助白云苹在学生中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成立了一个基金管理组。管理组设有财务组、内务组和外联组等,分别有各自的职责。在第一临床医学院02级的9个班里,基金会还分别设立了联络员。同学们想获得帮助,通过班里的联络员,就可以很快与基金会取得联系。
四川名山县电力公司一位老技师叫何云锦,给白云苹写来了一封信,同时汇来500元捐款。白云苹把钱交给了基金会;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的释法凯大师给白云苹寄来了1000元钱,白云苹把汇款单和身份证交给
财务组里有会计,有出纳,出入基金会的每一分钱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截止到2003年9月14日,基金会接到的善款总额为6982.2元,其中大部分都是白云苹收到的捐款。
另外,基金会还通过学生会外联部为贫困生寻找勤工助学的岗位,帮助贫困生自食其力。
在基金会成立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有49人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尤其是4月25日到6月中旬,学院因非典实行封闭管理,过去靠业余时间外出打工挣生活费的同学断了生活来源,基金会成了他们的好帮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27名同学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
除此之外,2002年冬天,基金会为几位贫困学生赠送了棉被。2003年3月4日,基金会还向新疆地震灾区捐款500元。
一位从基金会借到救助款的同学说:“从这里,我感觉支取的不仅是一笔应急的救助款,而且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督促自己像白云苹一样,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另一位曾从基金会借过钱的同学则说,通过那次借款,她从白云苹身上学会了关心他人。后来,她把自己联系到的一份家教的工作,主动让给了一位更贫困的同学。
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贫困生有帮助,可主要还得靠自己
不用别人的捐款,白云苹自己的生活费全部靠打工去挣。她现在打两份工,一份是学校提供的,任务是定期到学校实验楼打扫卫生,每月50元报酬;另一份是校外一个餐馆提供的,从中午12时到下午2时半左右,周一到周五,每天5元钱,外加一顿免费午饭。
白云苹在餐馆的工作是送外卖、传菜和打扫卫生。为了赶时间,她上午一放学就往餐馆里跑。餐馆的生意很好,两个多小时的工作时间,她基本上忙个不停。工作结束,匆匆吃点儿饭,她就赶快赶回学校上课。
与白云苹同寝室的范同学说:“她没有一件化妆品,洗脸、洗头也都是用最便宜的。有一次,我让她买了一瓶9块钱的洗发水,她老怨我让她买贵了。她很少买衣服,身上穿的,几乎全是亲戚送的。”和白云苹十分要好的王同学也说,她经常和白云苹一起吃饭,没见白云苹一餐吃过超过一元钱的饭。
记者问白云苹:“社会各界给你的捐款,你为什么都入到了基金会?”
白云苹说:“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贫困生有帮助,可主要还得靠自己。我现在一个月打工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够我自己用了,别人还给我捐款,可别的贫困同学,条件还不如我却没人帮,这不公平。”
她说:“有个同学,前一段时间老是头晕,眼冒金星。我陪她到校医院检查,原来是长期营养不良,严重贫血,得补充营养。在回来的路上,这位同学让我别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怕别人看不起。你说,要是你处在我的位置,看着自己天天有人捐款,可比你还苦的同学却没人管,你能心安理得地去花这些钱吗?”
说这几句话的时候,白云苹流下了眼泪。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是她惟一的一次流泪。除此之外,在说起自己艰苦的经历时,她始终都是面带微笑。
国家和学校提供了优惠政策,贫困生又该做些什么?
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彭勃向记者坦言,学校的贫困生问题不容乐观。
他说:“截至今年开学,不包括今年的新生,学校其余四个年级的学生欠交学费的总额已达到600万元。其中情况最严重的一个班,欠费率竟达到40%以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交学费,这还了得?他们中是真贫困还行,可据我们实地调查,约有10%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困难,交齐学费应该不成问题。甚至有个别学生家里盖的是两层小楼,到校后,却拿出所谓的贫困证明,要求享受救助。”
他说,去年,一名申请救助的贫困生没有按时报到,系里打电话到该生家里了解情况。家长也很纳闷,因为孩子早拿着学费去报到了。学校事后调查方知,原来该名“贫困生”带着女友旅游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白云苹在自己十分贫困的情况下,却拒绝使用别人给她的捐款,而用这些钱成立基金会去帮助其他同学,就更令我们感到高兴和感慨。虽然基金会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但是她的精神却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曾在一次学生大会上说,我们上大学来学什么?我认为一是要学专业知识,学本领;再一个就是要接受文化的熏陶,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大学学习的知识是会过时的,不是永恒的。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会受益终生的。
“现在,国家和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贫困生又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白云苹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社会对她献出的爱心没有落空,而且已经由此催生出了新的爱心。她让我们觉得,国家的政策没有落空,自己的关心没有给错人。”彭院长有些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