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4月11日消息(记者唐磊)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推动高校与高中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升级,4月10日,“2025年全国重点高校高中协同育人对话交流会”在山东潍坊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200余所高校、高中代表和教育界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
记者了解到,本次大会以“大中协同育人 共筑教育强国”为主题,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教育衔接、数智赋能教育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共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近年来,山东省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李霞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高校与高中共同研讨协同育人新思路、新探索和新实践,必将对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潍坊历来是教育大市,也是基础教育名城,职业教育高地。“潍坊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各类教育协调、区域优质均衡、体制机制灵活、群众满意认可’的良好生态,高质量教育已成为潍坊突出的竞争优势和亮丽的城市名片。”会上,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王霞介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会上作了《从教育强国建设看高考改革深化与完善》的主题报告。
“让每一位学生在镇海中学成人成才,这是我们办学的核心目标。”会上,镇海中学校长吴国平以镇海中学为例,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招生组组长金涛作了题为《中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他表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强化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发展;南京大学山东招生组组长毛予倩作了题为《AI赋能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南京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南京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高磊在《教育变革与学校责任——一所百年学校的守正创新之路》的报告中强调,学校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张申在《昌乐二中大中协同共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经验分享》报告中,介绍了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
本次大会特设圆桌交流环节,围绕“聚焦大中衔接之路,共育拔尖创新英才”主题,高校与高中代表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就课程贯通、师资共享、人才共育等议题达成多项共识,为未来大中协同育人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