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市北区专场,介绍“担当作为打头阵 实干攻坚当先锋 奋力谱写市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工作情况。市北区委常委、副区长、新闻发言人韩千钧,市北区城市建设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志鹏,市北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隋淼,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牟荟如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经济发展在持续承压中稳健前行
产业活力在强链延链中着力增强
营商环境在用心服务中增显效能
特色名片在精耕细作中不断擦亮
宜居品质在建管并重中更加彰显
民生福祉在固本提优中持续增进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8件34项民生实事进入收尾阶段,29项已提前完成。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建成“就享家”乐业服务站51家,带动新增城镇就业4.39万人、扶持创业5700余人。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7亿元。新打造9处街道“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升级36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累计启用99处助老食堂,免费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10万余人,入选全省首批“五床联动”养老服务试点区。
公共服务向优提质,新开办青岛启润实验学校等2所学校,增加学位3200余个,新建续建6所学校、7所幼儿园,成立全省首个儿童项目式学习研究中心,获评全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组建医疗健康集团管委会,促进齐鲁医院、中心医院等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区妇幼保健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年内竣工,群众就医将更加方便。
文体惠民扩容添彩,恢复举办的萝卜·元宵·糖球会吸引客流量550万人次,新增葡萄酒博物馆等2处国家二级博物馆,启动建设唐河路全民文化体育中心等2处综合文体中心,里院美术馆、台东记忆馆投入使用,弘诚体育场、滨海活力运动中心年底前对外开放,累计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赛事5500余场次。
基层治理务实提升,整合政务热线、北尚诉办等治理平台,集中力量“一口快办”。深入推进党建引领“精治小区 幸福家园”建设,小区治理更加精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事故数量呈下降趋势。
下一步,市北区将全力以赴加压奋进,在奋力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好明年各项工作安排,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市北的加快发展和居民的安居幸福。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起来看
↓↓↓
Q1
中国报道记者:请问市北区在建设“好房子”、改善提升居住生活品质方面有哪些总体考虑和具体安排?
于志鹏:市北区是青岛主城区,也是一个老城区、人口大区,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一直是我们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我们区2013年-2018年集中实施了4.9万户的棚户区改造工程;通过三年的城市更新行动,市北区又全面实现河西、河崖、盐滩三个城中村的清零,完成了311个、惠及11.24万户、总建筑面积764.5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北区居民的住有所居问题。面对当前加快“好房子”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5年我们将按照国家、省、市住建系统部署安排,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着力构建“12345”工作体系,让市民住上满意的“好房子”。
“1”是抓住一个基点: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好房子为基础,全力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对于市北区来讲,好城区的落脚点就是加快建设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2”是把好两个方向:这也是我们“好房子”建设的两个目标,即实现“宜居”“宜业”。“宜居”就是通过“好房子”建设,从住房品质、社区环境、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广大市民的居住生活质量;“宜业”就是通过“好房子”建设,充分发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两个支柱产业引领作用,带动建筑材料、煤水电气、装饰装修、智能科技、家电家具等相关行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3”就是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聚焦公建配套领域,坚持公服配套先行,在学校、医疗、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先行落实“好房子”建设标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目前我区在建的、共可提供12600个学位的大沙路学校、劲松三路小学等6所学校均按照“好房子”标准进行建设;二是聚焦老旧小区领域,结合城市更新试点“自主更新”模式,推行老旧小区数字家庭改造、老房子节能减排改造,让“老房子”也能改造成“好房子”;三是聚焦新建房屋领域,在河西、郑州路、盐滩等重点片区的规划中,引入“好房子”规划理念,为打造高品质居住环境奠定规划基础。
“4”就是贯彻四个标准:即“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四个标准。在新建房屋中落实绿色建筑标准,特别是学校等公建设施贯彻实施二星级以上绿建标准要求,建设环保节能的好房子;有条件的建筑试点推行智能建造要求,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建造技术及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房屋建设中,减少房屋建设的碳排放。比如,市北中学小学部项目成功入选青岛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并在第五届“金标杯”全国BIM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全区推行数字家庭建设,将数字家庭应用到双碳减排、医疗康养等“八大场景”中,提升居民日常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体验。今年我们联合华为公司在滨海中心建设了1600平方米的“方舟壹号”空间智能开放实验室(青岛),也欢迎大家前去参观体验;强化城市既有建筑体检,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就是管控五个环节:2025年,我们将立足“好房子”全生命周期建设理念,切实推动“好房子”建设实践落地。在规划设计环节,深入研究功能布局、开发强度、公服配套等多方面内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地块不同受众打造不同的“好房子”;在土地配置环节,依据项目需求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优先保障重点民生项目,引导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参与高品质建设;在前期手续办理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项目成本,赋能“好房子”建设项目高效推进;在建设监管环节,通过建立智慧城建管理平台,运用“白名单”等信用体系,更好的助企赋能,确保项目保质按时交付;在后期运营环节,引导企业采取搭建智慧化物业管理平台等科技手段,维护设施设备功能长期安全稳定。
下一步,市北区将聚焦“好房子”建设,加快繁荣美丽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补齐配套短板、改善宜居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舒心、更安心。
Q2
山东商报记者:今年国家层面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市北区作为传统商贸大区,在把握政策机遇促消费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年初承诺的山姆会员商店、京东MALL等项目均已落地,市北区明年又将在内外贸一体化方面给企业带来什么新机遇、为市民提供哪些新场景?
隋淼:近年来,市北区始终树立项目思维,通过一批大项目推动从商贸消费大区到消费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山姆、京东等一批山东首店相继落地,理想、小米等自带流量的汽车“新势力”齐聚我区,台东步行街入选全省唯一一条“全国示范步行街”,大鲍岛街区成为“文旅+消费”的典范。目前全区已形成以6大商圈、8条商业街区、11处商业中心为核心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
今年以来,我们把握国家战略,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风口。一方面,利用4个月时间新招引的京东MALL山东首店迅速“圈粉”,掀起消费电子领域的购物热潮,叠加配套的以旧换新政策,从开门迎客到正式开业,不到80天销售额便突破1.5亿元。新招引天猫优品、老板、方太等一批电商区域总部项目集中落子,推动以旧换新再发力。同时,引导利群商厦等传统商贸企业开展线上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探寻线上线下流量相互转化、服务相互支撑的消费提升新格局。截至目前,市北区参与家电以旧换新企业32家,申请使用家电以旧换新补贴金额突破4000万元,带动家电消费2.22亿元,均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均位列全市首位。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消费一直是市北商贸业支柱,近两年我们抓住新能源汽车风口,以新建的青锋国际汽车城和不断转型的重庆路汽车贸易大道为双引擎,小米汽车山东首店、华为鸿蒙智行山东首店、胶东半岛最大的理想汽车交付中心等相继实现当年招引、当年开业、当年放量,新能源车销售份额同比去年翻了一番。截至目前,市北区新车、新能源车销售市场份额均居全市第一。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市北区申请使用汽车以旧换新补贴金额突破2亿元,带动汽车消费近20亿元,均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同样位居全市第一。
2025年,市北区将以内外贸融合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商贸强区。具体来说,我们将加速推进山姆会员商店建设,注册法人实体,率先实现5个云仓开展网上销售,让市民朋友抢先一步体验到山姆带来的优质服务和高质量商品。我们将抓住邮轮港区更新改造契机,引入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冷冻食品展,打造青岛主城唯一的综合性冷链产业园区,丰富市民朋友的“菜篮子”,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高品质需求。我们将优化商业空间布局,加快北部、西部等老城区新兴商圈发展,推动辽宁路商业综合体项目落地开工,以青岛啤酒休闲文化为特色,打造台东步行街-登州路啤酒街-青岛啤酒博物馆-商业综合体为一体的“吃喝玩乐游娱购”消费新场景,充分激发老城区商业活力。我们将整合沿黄流域汽车流通、物流、供应链企业资源,建设新能源汽车出海基地,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经济出海口”,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我们将启动重庆南路出行大道专项招商行动,新招引一批新能源汽车品牌,新落地一批休闲娱乐业态,新举办一系列汽车文化节活动,打响“购车指北”新名片,诚邀市民朋友到市北区感受不一样的汽车文化氛围。
Q3
青岛晚报记者:市北区医疗资源丰富,常住人口众多,在持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便利度和获得感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牟荟如:市北区作为人口大区、民生大区,始终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今年以来,通过聚焦保障人民健康,深入实施医疗改革提质增效、民生项目提速落地、基层医疗提档升级“三大工程”,系统打造健康市北新高地。
一是医疗改革提质增效,全链条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立区级医疗集团管委会,组建以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为龙头的两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利用三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建立内分泌等3个联合门诊,“三高共管”、呼吸内科等6个联合病房,检验、影像等5个资源共享中心,开展联合会诊、专家坐诊等千余次,家医随访出院患者1000余例,开放下沉号源1.1万个,检查检验结果互认1.2万人,双向转诊1000余人,基层诊疗量占比提高2.38%,“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二是民生项目提速落地,全方位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按照“做大龙头、做强基层”的原则,保障推进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二期改扩建、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一期改造等省市重点项目。市北区妇幼保健中心将于年内竣工,致力打造全市领先的妇幼保健一体化服务阵地。市北区人民医院分院正在加快建设,计划明年10月竣工。同时,启动市北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实现基层HIS上线、电子病历数据互通等多项功能,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医体验。
三是基层医疗提档升级,全要素打造“群众身边的优质医疗服务圈”。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医疗机构与街道社区共同体建设,建立6个片区联合党委工作站、家医服务站,及时收集居民卫生健康需求及工作建议,打造“北卫先锋”“北卫清风”“医心‘首’护健康”三大品牌。在市北区慈善基金的基础上,驻区6家三级医院出资,免费为1000余户困难家庭提供健康筛查。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机构6S规范化管理,开展义诊、健康宣传等270余场次,妇幼保健“四筛三检”、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等健康服务覆盖20余万人。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举办“学八段锦、打卡中医药文化”系列活动,吸引30余万人参与。创优“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医疗”,向全区居民患者提供“手机预约、接单上门”的便捷服务,居家护理项目共计74种,网络问诊购药等服务惠及5.4万人。有序推进全省“五床联动”医养融合服务试点项目,最终建成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期疗护服务有序衔接的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