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
如果要论起国内那些讨论度爆表的综艺节目,《》系列绝对无法被忽略。几年前播出的前两季,留下的不仅有凭借精湛演技出圈的片段,还有许多因为过于“抽象”而形成的“梗”,并且至今还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近日,《演员请就位》第三季以强势姿态回归。节目未播先火,在官宣阵容之时就一石激起千层浪。首先,导师阵容堪称豪华:、、……甚至还有获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的法国影后于佩尔。而反观学员名单,除了一部分演员,还有网红、歌手、模特、爱豆,和不少具有争议的艺人。从对学员的选择就可见,节目组“黑红也是红”的心态昭然若揭。
节目正式播出后,更是引发热议。与的“纣王妲己浴池戏”、刘梓晨的“NPC式表演”、的“消失”等争议话题霸榜热搜。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综艺狂欢背后,却是演技类综艺背离初心、沦为流量附庸的行业困境。
《演员请就位3》的学员名单堪称“自带流量”。深陷舆论漩涡的杨子、因整容和低俗视频被封禁的网红刘梓晨、被曝出过情感丑闻的和姚笛……节目组以“多元包容”之名,行“流量收割”之实。这些艺人虽未被官方定性为“劣迹”,但其争议性远超其专业性。例如杨子在即兴表演环节将西门庆塑造成“当街骚扰者”,夸张的肢体语言令于佩尔“吓得裹紧大衣”,吴镇宇也忍不住吐槽。而刘梓晨僵硬的面部表情和“诈尸式演技”也成为网友嘲讽的对象。
此类表演被节目组刻意剪辑为“名场面”,通过网络疯狂传播,将“辣眼睛”转化为流量密码。然而,当“审丑”成为核心卖点,演技本身反而沦为边缘配角。
除了学员的配置引起争议,出圈的还有导师的“毒舌化”。从的“三如”到吴镇宇的犀利点评,导师的“嘴替”属性被无限放大,专业点评沦为制造冲突的工具。例如章子怡对张嘉元“你下去”的怒吼,被剪辑成冲突片段反复播放。同时,赛制的“畸形化”也难辞其咎。本季新增的“表演之城”环节要求演员在20分钟内完成即兴表演,导致大量演员选择情绪极端化、戏剧冲突强的片段,如代高政的“霸道军官下跪”、张嘉元的“头扎菜堆”,最终呈现的“癫狂式表演”与其说是考验演技,不如说是刻意制造笑料。这种流量至上的逻辑,折射出行业的深层困境。演技综艺沦为“话题垃圾桶”,真正实力派演员的精彩表现反而被淹没在“审丑”狂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