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AC/E/Mobi
最近半个月,我一直处于疯狂卸载各种浏览器(和其他软件)的状态。UC和QQ浏览器是最早卸掉的,因为他们实在太臃肿了,不kill掉它们的一堆进程的话,手机内存受不了,kill掉的话,网页就没了。所以,我只能换浏览器了。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我用过的各种浏览器。
(全程回忆杀预警!)
简而言之,用过这么多手机浏览器,现在最让我满意的只有Via,虽然不能让我完全满意。所以我推荐大家安装Via,安装包只有几百k大小,却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场景的需求(好像是不支持老掉牙的Flash)。
1 UC
回忆一下,大家还记得那个神秘代码,叫*#220807#吗?还记得那个叫dsm_gm.mrp的神奇文件吗?还记得不太大的存储卡里那个名叫mythroad的文件夹吗?
对于用过斯凯(sky)平台的山寨机的人来说,这太熟悉了。(扯远了)
说实话,现在的UC就是在浪费我的感情。
我从山寨机时代就开始用UC浏览器,当时UC浏览器的山寨机版体验并不好,具体怎么不好我也忘记了,完全不如山寨机的QQ浏览器。那时,是2010年。
之后的2011年,我用上了Java(严格来说叫J2ME)平台手机。那时我一般装很多浏览器,因为我那台X想td80t自带浏览器慢到怀疑人生。当时,我最喜欢的浏览器就是UC,原因很简单,功能最全面,而且一直都在更新,直到8.9版。
Java平台的UC有非常多的品种,标准版、mini版、lite版等等,每种版本又分为签名版和未签名版,而且UC7和UC8可以共存。当然,标准版依然是最好用的,功能全面,稳定性也好(前提是手机配置不能太低)。虽然最后止步于UC8.9(因为当时Symbian都药丸了),但是我依然喜欢用UC。
甚至还有换一个主题的“时尚版”
之后的2012年,我换了一个三手塞班机(对,穷啊!),诺基亚5233,Symbian OS v9.4(S60v5),这些参数懂的人自然会懂。那时我依然在用UC,因为S60v5的UC也很不错。然而很快也停止更新了,因为塞班用户越来越少了,安卓的时代要来了。
(几年后买了一部诺基亚N73,我也安装了UC,感觉也不错,因为是为键盘机设计的,所以和java版界面很像。)
真的,2011年我就接触了安卓机,但是大概是安卓2.1到2.2,用户体验比较糟糕,但是完全就是一种“智能”(其实是有些复杂)的感觉。当时我去电信营业厅体验了一款酷派(为酷派默哀一秒)的安卓机,里面就预装了UC(其实基本电信定制的安卓机都预装了UC)。而预装版的UC真的还不如塞班的UC体验好,甚至还不如java版,连退出功能我都很难找得到(没办法,我笨)。
到了2012年,我刚用塞班机的时候,我的朋友们都开始用2.3的安卓机了。没办法,自己没有,折腾他们的。各种安装软件(然后卡得不要不要的),当然,也有UC。这时的安卓版UC体验和功能已经很好了,完全体现出安卓手机硬件的强大(相对于塞班来说)。
终于我也买安卓机啦!小米2S,直接就是安卓4.1(然后万年4.1)。哈哈哈!但是那时已经是2013年6月了。买手机装软件,包括手机QQ(聊天软件,不是浏览器),但是不包括UC,因为是预装的。在流量紧缺、WiFi很少的年代,只能用UC了。而当时的UC也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毕竟在强大的硬件支持下,当时的UC真是很流畅和好用。
以前的安卓UC,比较简陋
时过境迁,转眼就到了2016年,我还在用UC,但是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垃圾通知(只能禁止通知),越来越大的安装包,越来越慢的启动速度,越来越多的广告,还有广大网友津津乐道的“UC震惊部”。尤其是震惊部这种东西,正式名叫“UC头条”(带头条二字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没节操),不仅UC屡试不爽,别人也都学会了,尽管很多用户极其恶心这种东西。
UC“专属”网页广告
不仅如此,几个月前的版本开始,UC头条还渗透进各种场景,包括一些网站的下面,而且更加无节操,甚至不惜造谣,什么“XX葬礼上父亲揭露死亡真相”(其实XX活得好好的,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UC震惊部已经快要变成UC造谣部了。还有一点不能忍的就是,在百度百科这种我最常用的网站,里面都有假的百科链接(深蓝色的,点开之后不是其他百度百科词条,而是UC自己的神马搜索)。再加上启动后运行的6个进程7个服务,共占用202MB内存,甚至还唤醒其他“杭州师范学院某外星人”系应用程序。真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卸!滚粗!
这竟然是一个浏览器
2 QQ浏览器
电脑也有QQ浏览器,是IE加了一个壳,基本上都是腾讯产品的捆绑安装(只要你稍微不注意,你就安装了它,几乎防不胜防)。
只要我安装UC的手机,就会顺便安装QQ浏览器。QQ浏览器一直都像是一个手机浏览器领域的模仿者,基本上UC有什么功能,QQ浏览器也会跟进(包括震惊部)。但是QQ浏览器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不完美的模仿者。
但是我之前说过,斯凯山寨机上的QQ浏览器很优秀,运行流畅,内存占用也不高,在配置较低的山寨机上也不怎么闪退,翻页也很流畅,即使是2G网络也有可以接受的网页加载速度(当时的网页也很简单,而且开无图模式)。
之后的java时代,QQ浏览器有3个版本,普通版、mini版、supermini版。普通版更新到2.1就停止更新了,虽然界面最“华丽”,然而很多新功能就没有了。而mini版成为主力,jar安装包大概200多k,界面简洁,功能够新,但是没有UC那种触屏模式,所以我的触屏java机很受伤(本来就是电阻屏,灵敏度低,按键还那么小,只能借助触笔了),更新了很多版本。还有一个supermini版,jar大小128k,给超小内存手机(比如一些早年的诺基亚S40手机)准备的,功能很弱,界面简陋,但是运行起来飞快,打开速度也快得惊人。
之后是S60v5版的QQ浏览器。说实话装它纯粹是为了玩手机版的Flash游戏QQ农牧场(我最喜欢的“网游”“页游”),虽然效果不怎么样,可总比没有强。
S60v5版QQ浏览器
之后的安卓版,感觉总少了些什么。但是似乎比UC老实一些。至于互相唤醒这种事,懒得管了,爱咋咋地。
QQ浏览器的安卓版最大的槽点在于意外退出后恢复网页只能恢复一个网页,这一点直接导致我抛弃了它。QQ浏览器的震惊部也是差不多,毕竟“东施效颦”谁不会嘛(说得就像UC多美似的)。内存占用方面,我只发现了1个25M的进程,和1个服务(乐视2测试结果),似乎清爽多了。但是昨天用电脑的安卓模拟器开发现了另一个进程。
总之,功能性不如UC,还不如不用,卸!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