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i2oyeu

http://keair.bhha.com.cn/comi2oyeu/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先生
  • 电话:15811251143
荆荆高铁沿线“十大特色美食”推荐——排骨香肠:一份乡愁传千里
发布时间:2025-02-25        浏览次数:2        返回列表

图片排骨香肠。

荆门晚报记者 张亚男 陈小荣 实习记者 王杨哲 文/图

在荆门,家家户户都有吃腊味的传统,而排骨香肠是荆门冬天必备的一样美食,它味道咸鲜醇香,令人回味无穷。现在这份代表着荆门独特记忆和乡愁的特色美食正从荆门的餐桌走向全国。

腊肠源于南北朝,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灌肠法。说起腊肠的起源,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家境贫困的秀才,在寒冷的冬日里,他用仅有的铜钱买了几两肉。由于不会烹饪,他请肉店伙计帮忙配上佐料,准备请邻居帮忙炒制。不料天降大雨,肉店掌柜灵机一动,将肉和脆骨灌进猪肠子里,用绳子系好,让秀才带回家。后来,秀才因病遗忘了这条香肠,直到半月后发现,肉和肠子已合为一体,蒸煮后香味扑鼻,从此,这种独特的吃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荆门排骨香肠的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清末。当时石桥驿镇永盛人赵昌金在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根据楚人的口味加以改进,使排骨香肠更加“楚韵楚味”,也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技艺,深受人们喜爱。赵昌金于20世纪60年代传艺其子赵运庭,赵运庭又于20世纪90年代末传艺其子赵文。2020年1月,排骨香肠制作技艺被列为东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11月被列为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2月,赵文入选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荆门排骨香肠的制作技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古法,从肠衣制作、排骨挑选、调料配比、腌制、灌制、晒制到烹制,每一步都体现了匠人的专注与细致,确保了香肠色香味俱佳的传统风味。

为了将荆门特色美食推向全国,赵文成立了湖北荆溪渔源食品有限公司。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摸索,荆溪渔源一改小作坊形态,走上规模化、现代化企业之路。2021年12月,湖北荆溪渔源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荆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企业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建设有全套的生产加工车间,下设水产、蔬菜、肉类、熟食四条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冷链物流车间、食品深加工研究所、产品展示大厅。企业注册有“西码头”“湖荆源”等多个商标,产品包含水产、肉制品、蔬菜制品等三个大项,特色产品不仅有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排骨香肠,还有风干大白刁,风干鸡、鸭、鹅,外婆坛子肉等,目前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

赵文介绍,为了在全年都能供应最佳口感和风味的腊味,公司研发了一种现代风干技术,通过智能恒温恒湿风干房模拟冬季自然环境,即使在非冬季节也能保持排骨香肠的传统风味。这样做不仅保证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还使得排骨香肠全年供应,风味始终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