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bmkl4q

http://keair.bhha.com.cn/combmkl4q/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先生
  • 电话:18538929296
首页>《回首三千里》 第18章鸭梨手机「首页>《回首三千里》 第18章」
发布时间:2025-01-13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网友:polly 打分:2 [2022-04-29 19:52:26]

赵构活了八十多岁,禁欲有好处呢。

[1楼] 作者回复 [2022-04-30 01:34:58]

是的!赵构长寿应与他南渡之后,大多数日子都必须禁欲有关。
有个相反的例子是汉和帝。笔者正在为下个系列第一部东汉邓绥的故事做研究,才晓得汉和帝虚岁二十七就驾崩了,而且是猝逝,《后汉书》与《资治通鉴》居然都没写原因,没说他生病,也没说他出了什么意外,就冒出来一句说“帝崩于章德前殿”!太不可思议了!一个青年男人会那样突然断气!笔者为了找出他的死因,搜遍史料细查蛛丝马迹,结果发现,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太纵欲了。
对于汉和帝的贪色行为,他的前后两任皇后反应大不相同。他的第二任皇后邓绥所采取的做法会令很多女人无法想像。邓绥能忍人所不能忍,终究成人所不能成,真是古今罕见!敬请期待笔者明年推出邓绥的传奇!

[投诉]

[3楼] 网友:雅丽 [2022-05-03 18:38:15]

作者的回复,是我之前从未思考的视角,是我看的不是很细,对于宋朝靖康耻的历史,映像中更多是交战而败,如果不是作者提醒是投降,我或许会有些鄙夷柔福和宋徽宗的当小妾想法和开始对野利感情。南陈,隋唐被灭国,只是民族内部政权或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的争斗交迭,但也不至于说要祸及底下百姓,比如,鲜卑的北周,任然容得下汉人百姓,不至于说非要赶尽杀绝,就像是先秦时,部落之间也好,华夷之间的斗争也好,但这些也不至于要灭亡对方,更多的是文明融合或兼并,打压。就像是唐朝对突厥,即使两政权之间互相看不惯,但也不至于至死方休。金朝不仅是政权之间的问题,也是民族之间的问题。那已经不是野蛮能概括的了,简直是残忍,鲜少有这么残忍野蛮的民族了,不仅要文化灭国,销毁我们文明,还想灭族。但是如果说,柔福在此之前,接受教育,让她任然以为两政权之间的投降的待遇是如之前多数发生的,那还是情有可原的。虽说这些历史已经过去千年了,但是当了解过去,依然会痛恨胡元,羯人,女真,即使已过千年,有些还早就消失不再了,可看这些,任然会感到愤慨和耻辱。也就越来越替岳飞不值,越来越讨厌赵构

[投诉]

[4楼] 网友:鸭梨 [2022-05-03 18:48:51]

自古国家灭亡不可胜数,但是像金人那样对待宋朝俘虏的,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古代国君,但凡灭国,起码表面上要以礼相待,然而金人残酷不仁,蹂躏妇女,掠夺百姓,还妄想灭我民族,继续侵扰我族,此仇难咽,此耻难雪,以致后来的100年,宋朝皇帝不顾逐渐强大的蒙古会成后患,也要联合蒙古,一起灭金,在所不惜,民间流传的《尝后图》也侧面反映了时人对金人的怨恨,连蒙古人都觉得后来的青城之祸就是金人当初对宋人的报应,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谁能不说在百年以后,金朝灭亡就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呢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22-05-04 02:59:51]

鸭梨这些论点很有道理!的确,一般朝代更迭只是政权之间的争斗,不像金人那么残酷。金人无论是对汉族百姓或对北宋皇室,种种暴行都太过份了!若以现代标准来衡量都是反人类罪行。难怪岳飞非要洗雪靖康耻不可!偏偏遗憾的是,岳飞必须听命于赵构,而赵构重视保住他本身的皇位远远甚于国家主权与人民福祉。
有些现代人研究历史,分析金国与南宋的国力以及兵力,表示即使赵构放手让岳飞去打金国,岳飞也做不到直捣黄龙,并声称岳飞亦了解军粮需要依靠朝廷提供,因此不能抗旨,这才不得不接受赵构的金牌,放弃多半可以打回汴京的机会,班师回朝。这些言论都颇有道理,但问题是,赵构后来演出了南宋版的杯酒释兵权(本书下一章会写到),岳飞既交出了兵权,应能像韩世忠那样保全性命才对,而赵构在免除了岳飞的兵权之后还要杀岳飞,就不算是出于欠缺安全感的帝王自保心理了。从赵构之必杀岳飞,即可看出赵构心狠手辣,人格有极大的缺陷。诚如笔者过去在评论中提过,赵构的童年阴影应是造成他心理变态的主因。
另外,鸭梨谈到金国灭亡是活该,事实也的确如此。只不过,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却是重蹈了北宋联金灭辽的历史覆辙。这就是为何历史值得研读。笔者撰写历史小说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帮助读者们从历史中学到如何避免前人犯过的错误以及效法前人成功的秘诀。其实对笔者自身而言,在为这些历史小说而深入搜查史料的过程中,也汲取了许多人生智慧。愿与读者们共勉!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