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动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手机版动态     相关动态     |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74tr51

http://keair.bhha.com.cn/com74tr51/

相关列表
文章列表
  • 暂无文章
推荐文章
联系方式
  • 联系人:李先生
  • 电话:18339287127
10|AI连接外部资料库,让Llama Index带你阅读一本书
发布时间:2024-12-31        浏览次数:6        返回列表

有不少人在使用 OpenAI 提供的 GPT 系列模型的时候,都反馈效果并不好。这些反馈中有一大类问题,是回答不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当我们用中文问 AI 一些事实性的问题,AI 很容易胡编乱造。而当你问它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的时候,它就干脆告诉你它不知道 21 年之后的事情。

10|AI连接外部资料库,让Llama Index带你阅读一本书

本来呢,我写到这里就可以了。不过到了 3 月 24 日,OpenAI 推出了 ChatGPT Plugins 这个功能,可以让 ChatGPT 通过插件的形式链接外部的第三方应用。我自己也还在排队等 waiting list,所以暂时也无法体验。不过,即使有了第三方应用,我们也不能确保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正好被其他人提供了。而且,有些信息和问题我们只想提供给自己公司的内部使用,并不想开放给所有人。这个时候,我们既希望能够利用 OpenAI 的大语言模型的能力,但是又需要这些能力仅仅在我们自己指定的数据上。那么这一讲,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大型语言模型的不足之处

我们先来尝试问 ChatGPT 一个人尽皆知的常识,“鲁迅先生去日本学习医学的老师是谁”,结果它给出的答案是鲁迅的好友,内山书店的老板内山完造,而不是大家都学习过的藤野先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和大模型的原理以及它使用训练的数据集是有关的。大语言模型的原理,就是利用训练样本里面出现的文本的前后关系,通过前面的文本对接下来出现的文本进行概率预测。如果类似的前后文本出现得越多,那么这个概率在训练过程里会收敛到少数正确答案上,回答就准确。如果这样的文本很少,那么训练过程里就会有一定的随机性,对应的答案就容易似是而非。而在 GPT-3 的模型里,虽然整体的训练语料很多,但是中文语料很少。只有不到 1% 的语料是中文的,所以如果问很多中文相关的知识性或者常识性问题,它的回答往往就很扯。

这样当然是可以的,就是成本有点高。对于上面那个例子来说,只是缺少一些文本数据,还好说。如果是时效性要求比较强的资讯类的信息,就很难这么做。比如,我们想让 AI 告诉我们前一天足球赛的比分,我们不太可能每隔几个小时就单独训练或者微调一下模型,那样干的成本太高了。

Bing 的解法——先搜索,后提示

不过对这个领域比较关注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之前微软不是在 Bing 这个搜索引擎里,加上了 ChatGPT 的问答功能吗?效果似乎也还不错,那 Bing 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因为他们用了更加厉害的语言模型吗

虽然我并没有什么内幕消息,不了解 Bing 是怎么做的。但是如果是我的话,会用这样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先搜索,后提示(prompt)。

1. 我们先通过搜索的方式,找到和询问的问题最相关的语料。这个搜索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用传统的基于关键词搜索的技术,也可以用第 9 讲我们刚刚介绍过的使用 Embedding 的相似度进行语义搜索的技术。

然后,我们将和问题语义最接近的前几条内容,作为提示语的一部分给到 AI。然后请 AI 参考这些内容,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里,也给了一个例子的截图。当我们把《藤野先生》里的两个段落给到 AI,然后请 AI 根据这两个段落,回答原来那个问题,就会得到正确的答案,也可以去看一看。

这也是利用大语言模型的一个常见模式。因为大语言模型其实内含了两种能力。

第一种,是海量的语料中,本身已经包含了的知识信息。比如,我们前面问 AI 鱼香肉丝的做法,它能回答上来就是因为语料里已经有了充足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般称之为“世界知识”。

第二种,是根据你输入的内容,理解和推理的能力。这个能力,不需要训练语料里有一样的内容。而是大语言模型本身有“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阅读理解。这个过程里,“知识”不是模型本身提供的,而是我们找出来,临时提供给模型的。如果不提供这个上下文,再问一次模型相同的问题,它还是答不上来的。

通过 llama_index 封装“第二大脑”

我给上面这种先搜索、后提示的方式,取了一个名字,叫做 AI 的“第二大脑”模式。因为这个方法,需要提前把你希望 AI 能够回答的知识,建立一个外部的索引,这个索引就好像 AI 的“第二个大脑”。每次向 AI 提问的时候,它都会先去查询一下这个第二大脑里面的资料,找到相关资料之后,再通过自己的思维能力来回答问题。

实际上,你现在在网上看到的很多读论文、读书回答问题的应用,都是通过这个模式来实现的。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自己实现一下这个“第二大脑”模式。

不过,我们不必从 0 开始写代码。因为这个模式实在太过常用了,所以有人为它写了一个开源 Python 包,叫做 llama-index。那么我们这里,可以直接利用这个软件包,用几行代码来试一试,它能不能回答上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相关的问题。

llama-index 还没有人做好 Conda 下的包,所以即使在 Conda 下还是要通过 pip 来安装。

 

把从网上找到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变成了一个 txt 文件,放在了 data/mr_fujino 这个目录下。我们的代码也非常简单,一共没有几行。

 

输出结果

 

:日志中会打印出来我们通过 Embedding 消耗了多少个 Token。

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叫做 SimpleDirectoryReader 的数据加载器,将整个https://blog.csdn.net/qq_37756660/article/details/data/mr_fujino 的目录给加载进来。这里面的每一个文件,都会被当成是一篇文档。

然后,我们将所有的文档交给了 GPTSimpleVectorIndex 构建索引。顾名思义,它会把文档分段转换成一个个向量,然后存储成一个索引。

最后,我们会把对应的索引存下来,存储的结果就是一个 json 文件。后面,我们就可以用这个索引来进行相应的问答。 

 

要进行问答也没有几行代码,我们通过 GPTSimpleVectorIndex 的 load_from_disk 函数,可以把刚才生成的索引加载到内存里面来。然后对着 Index 索引调用 Query 函数,就能够获得问题的答案。可以看到,通过外部的索引,我们可以正确地获得问题的答案。

 

这么一看,似乎问题特别简单,三行代码就搞定了。别着急,我们再看看别的问题它是不是也能答上来?这次我们来试着问问鲁迅先生是在哪里学习医学的。

 

输出结果

 

它仍然正确回答了问题。那么,我们搜索到的内容,在这个过程里面是如何提交给 OpenAI 的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这段代码就知道了。

 

这段代码里,我们定义了一个 QA_prompt 的对象,并且为它设计了一个模版。

1. 这个模版的开头,我们告诉 AI,我们为 AI 提供了一些上下文信息(Context information)。

2. 模版里面支持两个变量,一个叫做 context_str,另一个叫做 query_str。context_str 的地方,在实际调用的时候,会被通过 Embedding 相似度找出来的内容填入。而 query_str 则是会被我们实际提的问题替换掉。

3. 实际提问的时候,我们告诉 AI,只考虑上下文信息,而不要根据自己已经有的先验知识(prior knowledge)来回答问题。

我们就是这样,把搜索找到的相关内容以及问题,组合到一起变成一段提示语,让 AI 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来回答问题。那我们再问一次 AI,看看答案是不是没有变。

输出结果

 

这一次 AI 还是正确地回答出了鲁迅先生是去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的。我们再试一试,问一些不相干的问题,会得到什么答案,比如我们问问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关系。

 

输出结果

 

可以看到,AI 的确按照我们的指令回答不知道,而不是胡答一气。

通过 llama_index 对于文章进行小结

还有一个常见的使用 llama-index 这样“第二大脑”的 Python 库的应用场景,就是生成文章的摘要。在前面教你如何进行文本聚类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可以通过合适的提示语(prompt)做到这一点。不过,如果要总结一篇论文、甚至是一本书,每次最多只能支持 4096 个 Token 的 API 就不太够用了。

事实上,llama-index 本身就内置了这样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要实现这个功能,我们的代码应该怎么写。

首先,我们先来安装一下 spaCy 这个 Python 库,并且下载一下对应的中文分词分句需要的模型。 

 

接下来的代码很简单,我们选用了 GPTListIndex 这个 llama-index 里最简单的索引结构。不过我们针对自身需求做了两点优化。

首先,在索引里面,我们指定了一个 LLMPredictor,让我们向 OpenAI 发起请求的时候,都使用 ChatGPT 的模型。因为这个模型比较快,也比较便宜。llama-index 默认使用的模型是 text-davinci-003,价格比 gpt-3.5-turbo 要贵上十倍。在我们前面只是简单进行几轮对话的时候,这个价格差异还不明显。而如果你要把几十本书都灌进去,那成本上就会差上不少了。我们在这里,设置了模型输出的内容都在 1024 个 Token 以内,这样可以确保我们的小结不会太长,不会把一大段不相关的内容都合并到一起去。

其次,我们定义了使用 SpacyTextSplitter 来进行中文文本的分割。llama-index 默认的设置对于中文的支持和效果都不太好。不过好在它可以让你自定义使用的文本分割方式。我们选用的文章是中文的,里面的标点符号也都是中文的,所以我们就用了中文的语言模型。我们也限制了分割出来的文本段,最长不要超过 2048 个 Token,这些参数都可以根据你实际用来处理的文章内容和属性自己设置。

 

输出结果

 

GPTListIndex 在构建索引的时候,并不会创建 Embedding,所以索引创建的时候很快,也不消耗 Token 数量。它只是根据你设置的索引结构和分割方式,建立了一个 List 的索引。

接着,我们就可以让 AI 帮我们去小结这篇文章了。同样的,提示语本身很重要,所以我们还是强调了文章内容是鲁迅先生以“我”这个第一人称写的。因为我们想要的是按照树状结构进行文章的小结,所以我们设定了一个参数,叫做 response_mode = “tree_summarize”。这个参数,就会按照上面我们所说的树状结构把整个文章总结出来。

实际上,它就是将每一段文本分片,都通过 query 内的提示语小结。再对多个小结里的内容,再次通过 query 里的提示语继续小结。

 

输出结果

 

可以看到,我们只用了几行代码就完成了整个文章的小结,返回的结果整体上来说也还算不错。

引入多模态,让 llamd-index 能够识别小票

llama_index 不光能索引文本,很多书里面还有图片、插画这样的信息。llama_index 一样可以索引起来,供你查询,这也就是所谓的多模态能力。当然,这个能力其实是通过一些多模态的模型,把文本和图片能够联系到一起做到的。在整个课程的第三部分,我们也会专门来看看这些图像的多模态模型是怎么样的。

这里我们就来看一个 llama_index里面给到的例子,也就是把吃饭的小票都拍下来。然后询问哪天吃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要能够索引图片,我们引入了 ImageParser 这个类,这个类背后,其实是一个基于 OCR 扫描的模型 。它通过一个视觉的 Encoder 和一个文本的 Decoder,这样任何一个图片能够变成一个一段文本,然后我们再通过 OpenAI 的 Embedding 把这段文本变成了一个向量。

我们仍然只需要使用简单的 SimpleDirectoryReader,我们通过指定 FileExtractor,会把对应的图片通过 ImageParser 解析成为文本,并最终成为向量来用于检索。

然后,我们仍然只需要向我们的索引用自然语言提问,就能找到对应的图片了。在提问的时候,我们专门制定了一个 ImageOutputQueryTransform,主要是为了在输出结果的时候,能够在图片外加上 <img> 的标签方便在 Notebook 里面显示。

 

输出结果

 
 

可以看到,答案中不仅显示出了对应的图片,也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也要归功于 OpenAI 对于任意文本强大的处理能力。

我们可以单独解析一下图片,看看对应的文本内容是什么。

 

输出结果

 

可以看到,对应的就是 OCR 后的文本结果,里面的确有对应我们去的店铺的名字和时间,以及消费的金额。

围绕 OpenAI 以及整个大语言模型的生态还在快速发展中,所以 llama-index 这个库也在快速迭代。我自己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遇到各种各样的小 Bug。对于中文的支持也有各种各样的小缺陷。不过,作为开源项目,它已经有一个很不错的生态了,特别是提供了大量的 DataConnector,既包括 PDF、ePub 这样的电子书格式,也包括 YouTube、Notion、MongoDB 这样外部的数据源、API 接入的数据,或者是本地数据库的数据。可以在 看到社区开发出来的读取各种不同数据源格式的 DataConnector。

小结

好了,相信经过这一讲,已经能够上手使用 llama-index 这个 Python 包了。通过它,你可以快速将外部的资料库变成索引,并且通过它提供的 query 接口快速向文档提问,也能够通过将文本分片,并通过树状的方式管理索引并进行小结。

llama-index 还有很多其他功能,这个 Python 库仍然在发展过程中,不过已经非常值得拿来使用,加速你开发大语言模型类的相关应用了。相关的文档,可以在看到。对应的代码也是开源的,遇到问题也可以直接去里一探究竟。

llama-index 其实给出了一种使用大语言模型的设计模式,我称之为“第二大脑”模式。通过先将外部的资料库索引,然后每次提问的时候,先从资料库里通过搜索找到有相关性的材料,然后再通过 AI 的语义理解能力让 AI 基于搜索到的结果来回答问题。

其中,前两步的索引和搜索,我们可以使用 OpenAI 的 Embedding 接口,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大语言模型的 Embedding,或者传统的文本搜索技术。只有最后一步的问答,往往才必须使用 OpenAI 的接口。我们不仅可以索引文本信息,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模型来把图片变成文本进行索引,实现所谓的多模态功能。

希望通过今天的这几个例子,你也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第二大脑”资料库,能够将自己的数据集交给 AI 进行索引,获得一个专属于你自己的 AI。

课后练习

1. llama-index 的生态,不仅支持各种各样的 DataConnector 去加载数据,后端也支持各种形式的索引,比如在语义搜索里面我们介绍过的 Faiss、Pinecone、Weaviate 它都是支持的。除了这些之外,你能看看 llama-index 还有哪些形式的索引吗?除了进行问答和文章概括之外,你觉得这个库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

2. 现在有很多应用,在你把文档上传之后,还会给你一系列的提示,告诉你可以向对应的书或者论文问什么问题。比如 ,你能想想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吗

推荐阅读

llama-index 的功能非常强大,并且源代码里也专门提供了示例部分。可以去看一下它的官方文档以及示例,了解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1. 官方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