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主任视角出发,
讲好教育故事,打造育人特色,
即日起,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特推出
《我的育人故事》德育专栏,
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
邀您一起探索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
聆听班主任们那些暖心的故事。

第二十七期,我们一起来听听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沈燕老师的育人故事。
手机风波——一个留守孩子的手机使用引导案例
一►
问题概述与背景材料
小陆,11岁,男,新留守儿童。爸爸在太平洋捕鱼,三年回来一次。妈妈是新舟山人,老家山西。多次家访也没有问出孩子的妈妈是什么职业,只是听小孩的爷爷奶奶说是在微信上卖某一专利产品,具体是什么也不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月最多回来一天,有时还不回来。(后来联系到,其实已经离婚。)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爷爷在东港的乐业菜场经营着一个小小的卖鱼摊,根本没空顾忌孩子,更谈不上什么教育和管理。孩子不讲究个人卫生,身上永远是一股咸咸的海鱼味。平时也不注重文明,上学经常迟到,课堂随意插嘴,学习习惯差,经常拖欠作业,任何老师提醒,都是一样的回复:不理睬,不完成。但身上零花钱很多,花钱总是大手大脚的。按原班主任的一句话形容就是:“茅坑里的顽石,又硬又臭!”刚接班时,我就特别关注他,作业漏了,留下来补。身上臭了,买沐浴露给他,提醒他洗澡。他生日了,组织全班给他过生日。当时,孩子也是比较配合的,认真补作业,接过沐浴露说谢谢,还感激全班同学,保证管好自己,不影响大家上课。但都保持不了多久,一星期以后,照常我行我素,丢三落四,作业更是少做、漏做,甚至不做,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好在,他还能看到我对他的友善,对我还是比较尊重,能听我的话,就是坚持的时间不够长。
二►
事件再现
那是周一晨会课的课间,我正在教室里组织各个学习组长收缴双休日的作业,同学小明匆匆跑进教室说:“老师,老师,小陆带了手机,他在厕所里玩手机游戏,旁边围了很多同学,大家都在看呢!”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班长小亮一个健步冲出了教室,等我走出教室去寻找小陆时,与迎面跑来的小亮撞了个满怀。只见小亮高举着一部手机,兴奋地叫嚷着:“老师,我帮你没收了!老师,我抢过来了!”他的身后则跟着一群从厕所里冲出来的男孩子,乌压压的一片,为首的就是小陆。小陆涨红了脸,大嚷着:“快还给我!”一群男孩看到我,突然止步,空气瞬间凝结了。居然敢在上学时间在厕所里公然地玩手机游戏,还吸引了一大帮同学围观,真是公然与学校纪律相抵抗,影响极其恶劣呀!没收?这么多孩子在,小陆该多没面子呀!他和我刚刚建立起来的那点信任肯定没了。不没收?作为校纪校规的执行者,不严格执法,以后班级工作怎么开展?我怵在那儿,不知如何是好?“叮铃铃”,铃声响起,身后的一群男孩都想要回自己的教室上课,又迫于我的压力,不敢动,我趁机微笑着冲小陆说:“要上课了,小学生上课不能带手机,老师先帮你保管,下课了问我来拿。”顺手接过了小亮手中的手机,并催促所有的孩子上课去了。
三►
干预过程
(一)
辅导策略
1.找孩子谈心,了解带手机的原因。
2.联系家长,指导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使用手机。
3.给予任务,教他正确地使用手机。
4.给他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在手机中学到的本领。
(二)
辅导目标
让孩子认识到小学生可以使用手机,但应该注意使用的时间、使用的地点,使用时间的长度,以及使用的目的,小学生应该让手机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帮手,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
(三)
辅导过程
1.耐心交流,找寻问题原因。
当节课下课,孩子就主动找到了我。办公室里,他特别的着急。进门第一句话就问:“老师,你会把手机还给我的吧!”“老师,是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把手机带到学校里来了!”“老师,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老师,我用人格保证,不,我用我全家的人格保证!”……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孩子,手机是你的,刚刚是上课了,老师暂时替你保管,如果你能保证今天上学时间不拿出来,我现在就可以还给你!不过,学校有规定,小学生是不允许把手机带到学校里来的,为了杜绝被同学发现再交给老师的现象出现,我暂时帮你保管,晚上放学了,你再来找我要好吗?”听我这么说,他明显心安了许多,但还是不放心,没走。我打趣地说:“要不,我给你写张收条?”看我这么说,他明显不好意思,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老师是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把手机带到学校里来了。放学了,我再来!”
当天一整天,小陆明显地惴惴不安,但表现得特别地乖巧,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做着作业。下课了还请教同桌不会的题目。看着他认真学习的样子真欣慰。
晚上放学,我留下了他,把手机放在桌子上,说:“你可以带它回家,但老师有两个要求,一,学校有规定小学生不能带手机到学校,你以后绝对不能带来。二,你今天必须告诉我为什么带手机来学校。”孩子望着手机,久久没有开口。“你不愿意带它回家?那我没收了?”“不,老师不要,老师请不要没收我的手机,我要和妈妈打电话!”没想到,当孩子说到自己妈妈的时候,竟然,哭了!等孩子情绪平静后,他告诉我,妈妈虽然不常回家,但偶尔会打电话给自己的,但妈妈工作忙,打电话时间不确定,也不是很方便接孩子的电话,自己只能等,所以我要把手机带在身边,以防止漏下妈妈的任何一个电话。今天在厕所玩手机,是因为手机放在裤兜里,上厕所的时候掉出来了,其他同学起哄,就一起看看能玩什么游戏。
听着孩子叙述,我真的是满满的心疼。一个才11岁的孩子,一个应该回家后搂着妈妈撒娇的孩子,却需要担着这样的风险,每天带着手机,担惊受怕地等待妈妈的电话,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呀。我安慰他后,把手机还给了他,并向他要了他妈妈的电话。孩子很害怕,请我不要向妈妈告状,说如果妈妈知道他在学校不听话是会不要他的。我告诉他,我跟妈妈联系是去说服妈妈的,让她每天给你打电话。孩子听到这一点后,很开心地告诉我一个电话号码,当我存入自己的通讯录时发现,这个电话号码和孩子妈妈给我的电话号码不是同一个。
2. 联系家长,探讨教育方法。
等孩子回家后,我就第一时间联系了孩子妈妈,打了三个电话都没有人接。加她微信,发现也联系不上!最后,我编辑了一条短信,发给了孩子妈妈,跟她阐述了今天小陆带手机到校园的事,并希望她经常联系孩子。晚上10点,我的手机等到了孩子妈妈的回信。她是这样说的:“老师,真的很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孩子给你惹麻烦了!我也很想给他打电话,但我工作的时间不允许,我总是用电话,老板会开除我的。但我有空了一定会马上联系他的。”收到她的短信,我马上拨通了她的电话,在电话响了很久以后,总算接通了。这一通电话,让我对孩子的妈妈有了全新的认识。孩子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了,但没有告诉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不希望孩子妈妈探望孩子,如果要来看孩子的话,就要支付更多的抚养费。她人在山西,每次来看孩子,来去一趟路费加礼物就得花近2千,孩子的奶奶还要求,看一次孩子要带来2000元,不然不让看。为了每个月能看孩子一次,她无形中增加了4000的支出,为了看儿子,她努力赚钱,推销化妆品,上门送货体验,店内化妆品消费的服务,每天忙得团团转。但他很关心儿子,我们约定妈妈每天7:10分打电话给孩子打一个电话。
第二天我特意选了中午午休时间,找了孩子的奶奶。这时孩子不在家,有些话方便直接和孩子奶奶说,更主要的是,中午这个时间孩子的奶奶不用出摊卖鱼。跟孩子的奶奶交流了手机事件后,发现奶奶也是蛮重视孙子学习的,说是保证没收手机,不让他碰手机了。口里还不停地责怪着孩子妈妈,说这个手机就是孩子的妈妈上次来的时候给孩子带来的。听奶奶要没收手机,我马上制止,并告诉他,孩子很想念妈妈,希望每天能和妈妈电话联系。但孩子的奶奶坚持,说:“影响学习了,就一定不行!”在我再三保证孩子的学习我负责,手机放在家里不没收,让孩子有时间地使用,请她随时监督后,她才勉强同意。
回校后,我马上又联系了孩子的妈妈,请她每天闹两个闹钟,一个早上7:10分,一个下午5:30,并在这两个时间点给儿子打电话(如果不能打电话,编辑个短信或微信)。7:10和孩子交流当天的天气,提醒孩子当天的穿着,提醒孩子做好一天的学习准备,提醒孩子把手机放在家里某一指定的地点。为孩子一天的学习打气助威。5:30联系孩子,问问孩子一天在学校的表现,听听他的烦恼,也可以请孩子展示一下自己已经完成的家庭作业。这样做是督促孩子放学及时回家,及时完成家庭作业。更是让孩子在每天放学时有一个期盼,手机里妈妈问候虽然有距离,但还是有温度的。孩子的妈妈觉得这样做聊胜于无,虽然有困难,但也愿意。
3. 给予任务,教他正确地使用手机。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小陆没有再迟到,每天在我们7:40早读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到校了!数学老师还反映,数学家庭作业每天都完成了。看来妈妈的每天联系起作用了。我心中窃喜。如何更好地激发孩子,让他融入到这个集体里,我又生一计。当天放学,我留下了孩子,小陆很不愿意。我知道他是想着急回家,接妈妈的电话。我明确表示,就留他5分钟。孩子才安心下来。我告诉他,学校为了文明同学们的课间活动,请各班组织同学开展文明、有益的各类课间活动,还要评选最有创意班和最有创意活动。我想请他借鉴手机游戏,设计几项适合同学们课间一起玩的游戏。听我这么说,他先是一愣,然后是万分开心,情不自禁地叫嚷起来:“我又可以玩游戏了!”我立马和他约法三章:一、游戏开发只能在家,每天30分钟;二、游戏开发只能是作业以后;三、你开发的游戏必须是50%以上同学喜欢的。不然我一定请奶奶没收手机。虽然约法三章,但他还是很高兴,哼着歌和我说再见,跳着跑出了教室。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能收到孩子的语文作业了,而且书写一天比一天端正。因为当我发现他书写不公正的时候,我会课间找他,让他重做,如果不满意,一遍两遍三遍地做,做到晚上放学还要留下来。他可不想留下来,因为留下来就不能及时回家接到妈妈的电话,也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展示给妈妈看了。接下来的日子,我也发现他讲究卫生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游戏要50%以上同学喜欢,我得征求同学意见呀,我身上臭臭的同学们要不喜欢我的。
4.给他机会,让他展示学到的本领。
给他任务的第三周,在周四的班会课上,小陆郑重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研发的课间两人活动项目:“猜拳”(一个同学说一个数,另一个同学必须用两个手的各个手指来表示,可以两个人玩,直接一个说一个猜;也可以多人玩,一个说,几个人组成算式。因为左手和右手对不同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上的数字都有不同的表示方法),获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站在台上的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四)
效果与思考
(一)辅导效果
1.手机风波后三个星期的的跟踪辅导,小陆没有再把手机带到学校,小陆有了卫生意识,小陆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了,这是很大的进步。
2.游戏开发后,小陆有朋友了,下课同学们都喜欢围着他,问他各个手指动作的意义。
3.小陆更好地融入了这个集体,他喜欢帮我做事,他把妈妈给他寄来的图书捐到了我们的班级图书小屋。
(二)启示
反思对小陆的跟踪与指导过程,我的感触是:
1.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真的太重要了。作为老师的我们,家访一定要深入。我们有义务帮助家长,帮助孩子,共同给他创建健康成长的环境。
2.一定要相信孩子,相信每一个灵魂的善良。并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他成长的机会。
3.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义务,也必须发掘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并善于利用这些优点来进行教育。放大优点,缩小缺点。
一个班40个孩子,40个不同的家庭,40个不同的孩子,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以道德为原点,以爱心为半径,看到不同的孩子的不同的渴求,让这些不同的孩子能够得到适合他们的正确的教育方法,让他们健康成长。
稿件来源:沈燕(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小学)《手机风波——一个留守孩子的手机使用引导案例》
注:推文在原稿基础上略有修改。
投稿邮箱:zjdeyu@163.com
真知灼见 欢迎投稿
观点 | 困惑 | 建言
邮箱 | zjde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