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在港交所举办。沪深交易所相关领导在论坛上发表致辞和主题演讲,总结互联互通十年来的成就,并透露下一步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新举措。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让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在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10年前,两地监管机构和金融从业者怀着深化改革、加强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诚心,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2012年,沪港两所高层共聚深圳的一个茶馆,在一张小小的餐巾纸上画出了沪港两地股票市场交易联通的雏形路径,这正是沪港通的最初蓝图。两年后沪港通成功推出。”蔡建春表示。
沪港通开通后的10年,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的门越开越大。2015年引入北向特别独立户口服务;2016年开通深港通,同时取消总额度限制;2018年双向扩大每日额度至4倍;2019年将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2021年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2022年将ETF产品纳入标的证券,2023年双向扩大可交易日历,股票范围双向扩容。
“截至目前,沪港通标的证券共有股票1349只,ETF143只,沪港通下港股通标的证券共有股票545只,ETF17只,沪港通累计成交额达93万亿元,沪港通已经成为内地投资者配置香港市场、境外投资者配置内地市场的重要渠道。”蔡建春表示。
蔡建春提到,回顾这10年,上交所以沪港通开通为起点,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开放大局,推进资本市场有序开放,与境外市场合作向纵深拓展。2019年6月份,沪伦通七项业务顺利落地;2022年,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适用范围拓展至瑞士、德国;2019年,中日ETF互通首批产品上市,沪港、沪新ETF互通先后落地,跨境指数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跟踪标的基本实现了对全球主要市场宽基指数的全覆盖。国际主流指数先后将A股纳入标的范围,境外投资者参与度不断提高,在沪市的交易占比升至14%。
蔡建春透露,目前,上交所正积极落实推进以改革谋发展,以改革增质效,以改革促开放,争取早日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上交所将与港深两所携手并肩,在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的指导下,继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深化两地金融合作开放,积极服务境内外投资者,让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为共同推动两地资本市场互利共赢、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蔡建春也诚挚地欢迎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共筑开放、包容、高效的市场生态,共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深交所总经理李继尊: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空间还很大
深交所总经理李继尊在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十周年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表示,互联互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创举。10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创举不仅促进了境内外资本的自由流动,而且推动了投资理念的分享、投资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制度的优化,对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两地监管部门大力支持下,深港通已经结下了累累硕果。截至今年10月底,深港通北向、南向标的证券市值覆盖面分别达到88%和86%,累计交易金额92万亿元。”李继尊表示,双方在基金、债券、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断拓展,人员往来越来越密切。
李继尊提到,深港两所合作最大的优势在于一个“近”字,物理上的相近可以创造无限的合作机遇。深交所愿与港交所一道把机遇变成现实,推动深港通不断向前发展,为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空间还很大。”李继尊表示,深交所地处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历来秉承拓荒牛精神,自带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深交所市场形成了创新性强、成长性强、活跃度高的鲜明特色。目前,深市近50%的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亿元市值以上的公司达到40多家,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产业市值占比接近60%。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深市成交金额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三,尤其是9月24日以来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日均成交金额接近1.2万亿元,投资价值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李继尊表示,近期包括深市在内的A股市场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一是公司业绩在回升。今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盈利面达到80%。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深市公司扩产意向增强,产能利用率提升,研发投入加大,边际改善趋势明显。二是市场功能在强化。今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披露中期分红预案824亿元,同比增长1.8倍。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深市新增披露重组方案23单,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69家公司率先获得增持回购专项贷款支持,合计178亿元。37家公司完成退市,优胜劣汰机制更加顺畅。三是市场预期显著改善。外资和专业机构入市力度加大,市场交易比较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