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从接力讲述到文创焕新:探寻保定文化传播路径
2025-08-26 12:02

百馆之城 文脉保定 系列报道③

从接力讲述到文创焕新:探寻保定文化传播路径

□保定日报记者 刘向真 刘芳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而是活的生命。唯有融入当下呼吸,方能成就永恒脉搏。

8月12日,薄雾散去,百馆之门次第开启。白发长者与红领巾少年接力讲述的故事在展厅回荡,数字技术让化石里的生命重新呼吸,文创产品将文物符号编织进现代生活的经纬……

这不是简单的陈列,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这不仅是记忆的保存,更是历史文化的绵延不绝;这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文明以烟火为纸、以生活为墨的续写。

当博物馆融入城市日常,记忆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志愿讲解:银发与红领巾的文化接力

在市博物馆“保定故事”展厅古老的文物前,银发志愿讲解员、河北大学博物馆退休副馆长李文龙正用浑厚的嗓音将一段段尘封的往事娓娓道来。

“文物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替它们发声。”李文龙教授曾参与了百余项保定考古工作,不仅了解这里许多文物的珍贵价值和背后的考古故事,还特别擅长将枯燥的历史数据“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

介绍战国金质虎型牌饰时,他会穿插鲜为人知的考古轶事;讲解义慈惠石柱时,又会结合史料讲述文物背后的风雨沧桑。

今年5月,市文广旅局联合市教育局和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招募选聘了21名退休专家学者在文博景区、文化场馆进行志愿讲解。这些银发志愿讲解员一上岗,便广受好评。

此外,在市博物馆里活跃的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小讲解员”。保定市实验小学学生王浩成就是其中一员。虽然年纪小,但他讲解起来有模有样。“作为小小讲解员,我用心去感受、去学习、去分享,希望可以成为保定文化的传播者。”王浩成一脸骄傲。

“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项目自2022年至今已经开展三期,先后有74名学生参与。截至目前他们累计讲解时长超7000小时。第四届招募工作也已启动。”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莹说。

与之异曲同工,今年4月份,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市少工委联合启动“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全市首批共有百余名小学生入选,并在“五一”期间正式上岗。

“‘银发讲解员’和‘红领巾讲解员’项目的效果超出预期。”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老教授们有学识、有阅历,孩子们天真烂漫,他们的讲解往往能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老与少的接力传播,形成了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科技赋能:让远古“活”在指尖

“太神奇了!”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恐龙帝国展厅的触摸互动墙处,游客们点击屏幕上的图片,与之对应的恐龙就会瞬间“复活”。很多孩子反复排队,玩得不亦乐乎。

“这不是简单的动画,我们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复原了恐龙的运动方式。”副馆长马宁说,博物馆为展品配上三维动态模型、VR体验及互动装置,将古生物形态与数字化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全新观览体验。

沉浸式5D影院和飞行影院自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通过多媒体影像、场景复原技术等科技手段,古老的化石“活”起来了,深奥知识变得可感、可知、可互动。

这里的科技应用不仅限于展览本身,通过直播等技术手段,该馆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地域限制,辐射周边省、市。“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高冷的古生物科学真正走进大众生活。”马宁介绍,2024年6月,博物馆在抖音开启“探秘恐龙世界”主题直播,600多万名网友跟随“恐龙院士”徐星和抖音科普达人“无穷小亮”的讲解,深入了解了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历程。

当天直播间里弹幕刷个不停——“原来这里的恐龙化石这么全!”“留份回放给孩子看。”网友们的热情留言让工作人员既惊喜又感动。

此外,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推出河北省首家室外AR智能导览眼镜项目;淮军公所博物馆和美天地数字体验馆和全域沉浸式互动游览深受好评;保定市博物馆将一些展览 “搬” 至线上平台……科技的力量不仅满足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美好的心理需求,更让保定的历史文化突破时空的限制,以更加生动、更加亲切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文创出圈:把博物馆“带”回家

在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活板印刷体验文创店里,一枚以直隶总督为设计灵感的冰箱贴正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诗意。

“这些卖得都不错,还有人专门收集整套的‘直隶元素’系列文创。”文创店店长刘研笑着说。货架上,总督衙门样式的拼图、印有古代官服纹样的摆件等产品琳琅满目。

自2023年被列入“首批省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以来,直隶总督署博物馆与多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专业机构展开合作,累计开发文创产品300余种,涵盖文具、服饰、家居、食品等多个品类。其中“保定蝶变定瓷茶具礼盒”及“总督署里转一转——转转乐”不仅荣获第六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银奖,还亮相2024(上海)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我们每开发一款产品,都要先深入研究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再考虑如何用现代设计语言来表现。”馆内文创合作商之一鲍海勇介绍,店里每周会上新至少两款文创,最新推出的流沙款冰箱贴成为近期爆款。

淮军公所博物馆的文创也颇有说法——“和润公所,美蕴保定”系列定制文创已有9类13款。馆长康广河一一展示:“这套刮画每张都能在馆内找到对应的建筑纹饰。种子门票推出后很快成为网红,将整张门票直接浸泡后种植就会发芽开花,很有意思。”

“前期文创设计理念以馆内特有的徽派建筑元素以及三雕纹饰为主,接下来的文创主题多为戏曲元素。”康广河表示,“依托文创,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还让游客通过有趣的形式共享这里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文创热的背后,是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渴望。当游客把一个精美的文创产品带回家,实际上就是把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带进日常生活。未来,保定计划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开发更多既有文化内涵又有时尚创意的产品,让博物馆文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市文广旅局相关工作人员说,不仅要让保定人了解自己的文化,更要让全国、全世界听到保定的声音。

据介绍,通过2025年央视网络春晚舞台上的活力演绎以及众多媒体聚焦报道,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的传播热度持续上升,让这盏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被赋予新生。以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为创作源点,曲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特别编排的民族舞剧《孩儿枕·家和兴》一经上演便吸引4万余观众线下观看,网上传播浏览量突破百万,并入围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一件瓷枕、一户人家、一段真情,串联起宋代定瓷文化与人文精神,构筑起情理交融的舞蹈艺术空间,更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生命力延续的更多可能性。”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尘封的历史“动”起来,让灿烂的文化“走”出去,保定的“百馆之城”建设正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让古城文脉在创新中流淌,让千年故事在光影中传递……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从接力讲述到文创焕新:探寻保定文化传播路径】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11591.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康宝晨移动站 http://keair.bhha.com.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