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19岁女生治病导致肥胖疑遭校园“冷暴力”,心理专家呼吁:抑郁并非脆弱,他们更需关护
2025-04-24 22:30

近日,陕西某中职学校一名体重100公斤的高一女生家长向华商报大风新闻反映,其女儿因用药导致肥胖,部分学生言语讥讽其体型,校方被指“不当处理”致其女儿情绪崩溃,甚至出现跳车轻生行为。

曾患抑郁——

“孩子一直比较瘦,初中时被一男孩进行过校园霸凌,虽然学校对男孩做出了惩罚,但是我孩子也落下了心理阴影。此后经医生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并开始服药。”李女士回忆,女儿小李自服药后,便出现了体重增加的情况。

小李体重渐涨后,李女士曾问过医生,医生回复称,抑郁症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较为常见,其背后涉及生理、心理及药物等多重复杂因素,“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也不敢再对孩子的体型做出要求,只要她快快乐乐的成长就好。”

又遭讥讽——

李女士讲述,2024年9月,19岁的小李进入了陕西某中职学校学习中医康复专业,此时小李的体重已达到100公斤,“因为学业压力减轻,孩子入职高后的情绪有了明显的好转,孩子之后也当上了班长,帮老师处理学生工作。但当班长后没多久,班里就有学生不服我女儿的管理,开始言语攻击起孩子的外貌。”李女士称,女儿多次向班主任反映情况,但未获有效干预。

3月31日晚,因上自习时两学生吵闹,小李作为班长维持纪律,随后遭到了吵闹学生的辱骂,“孩子说他们骂的很难听,最终孩子因不堪压力情绪彻底崩溃,全身发抖、痛哭至近乎晕厥,班主任随后通知我,让我把孩子接回家中。”

图片

事态发酵——

李女士说,4月1日,她与另一位涉事家长在微信群聊中发生了争执,聊天记录显示,李女士先是就涉事学生言语讥讽小李一事向涉事家长申诉,但语言较为激烈,提到让涉事学生的家长“看看自己德行”。

但涉事学生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开了与李女士的私聊记录,并指出其女儿“患有抑郁症”,相关言论被群内多名学生及家长围观。

图片

图片

校方回应——

4月14日上午10时许,涉事学校校长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经多方调查,此次事件起因,系两名调皮学生不配合副班长管理纪律,随后三人在晚自习室内发生言语纠纷,导致副班长小李情绪崩溃。事发后,他们已联系双方家长,此事目前仍在协商中。

对于李女士指小李曾向班主任反映过遭“言语霸凌”但未被重视一事,该校长称情况不符,“我们班主任均是积极处理学生关系的,发生后我们会对涉事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但因学生素质差异,批评教育能起到多少效果?我们其实很难掌握。”对于后续的处理,该校长表示,将从多方面、尽力缓和双方学生和家长的矛盾。

医生支招——

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委员刘林指出,起绰号、笑外貌、讽体型等校园中常见的行为,其实是校园“冷暴力”的一种,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所做的调查中,将校园欺凌类型分为“身体欺凌(故意冲撞)”、“语言欺凌(难听绰号)”和“关系欺凌(联合孤立)”三种,后两种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冷暴力”行为。

他表示,在一项调查中, 60.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会在当事人内心留下阴影。校园“冷暴力”,发生于细微而伤人于无形。如果没能及时制止,对人造成的伤害十分严重。调查也显示,儿童受欺凌经历与其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长期遭受校园欺凌和冷暴力,孩子会变得性格畏缩,相比于其他孩子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敌意和沮丧等负面情绪,并且遭遇的欺凌程度越高,表现越明显。

1.学校成了“危险区”。被同学嘲笑体型、被孤立、被起侮辱性外号、被传谣言,这些伤害像小刀一样,每天在孩子心里划口子。他们不是讨厌学习,是害怕那个充满恶意的环境。

2.“我永远不够好”的绝望。考试排名成了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有些孩子就像被困在跑步机上——拼命跑却永远追不上。“作为学生,价值和快乐的源头无非是人际与成绩,如果这两个体验都非常糟糕,那怎么会喜欢上那个地方。”

他强调,家长可从以下两点介入

1.按下暂停键,接住情绪。可以离开学校,先离开刺激环境;可以不去谈论学习,去聊游戏、聊音乐、聊聊八卦;也不要问那么多,陪着就好,孩子有时倾诉,也未必需要你去支招,可能就是需要被倾听而已

2.给学校“打补丁”。不要和老师争论“谁对谁错”,直接说:“我的孩子现在需要帮助,能不能让他每天只来上两节课?”;请老师安排两个友善的同学;孩子的一些需求,直接帮忙她解决。

刘林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不应逼孩子“赶紧好起来”,而是陪他们一点一点修补破碎的信心。并应试图去了解、理解和看见孩子,看到他们背后的坚持和不容易。同时改善孩子的情绪体验,重建孩子的兴趣爱好及人际关系,修通亲子之间的糟糕相处,让亲子关系呈现支持性存在。

律师说法——

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若被欺凌者遭受巨大精神压力,有权向校方、涉事学生及监护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根据《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规定,学生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

他表示,教职工发现、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应当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由学校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进行认定。

他指出,若学校接到相应学生反映或者教师已经发现却未对涉事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造成损害进一步发生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若实施校园欺凌,可能承担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

著名公益律师、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长江表示,校园欺凌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对校园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实施校园欺凌行为可能承担下列责任:

1、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校园欺凌造成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侵权人为不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侵权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并且学校作为校园安全的管理机构,负有保障在校学生安全的法定义务。学校未能及时识别校园暴力行为并制止,属于学校未能尽到安全管理的责任,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欺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且加害者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的,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加害人年龄不满十四周岁的,虽不予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3、刑事责任。2021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实施,该法案将未成年人的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原来的十四周岁下调至十二周岁。结合校园欺凌的常见行为方式,可能涉及的罪名主要包括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编辑 刘梦雨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19岁女生治病导致肥胖疑遭校园“冷暴力”,心理专家呼吁:抑郁并非脆弱,他们更需关护】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11308.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康宝晨移动站 http://keair.bhha.com.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