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项留置顾问核心法律问题之《关键法律风险解析,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当家属身在海外,被调查人遭遇留置,监察机关突然要求回国,这时该如何判断风险?如果回国,是否可能面临被调查甚至被留置?如果不回国,又是否会影响案件进展?本篇文章将详细解析这类情况的法律风险,帮助家属做出理性决策,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困境。
重庆律师张智勇深耕职务犯罪辩护二十余年,率先提出“留置顾问”和"间接介入"概念,并系统整理了75项留置期间的核心法律问题。——原创内容,转载必究!
在职务犯罪调查中,监察机关联系在海外的家属,通常可能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你的账户曾与被调查人的账户有大额资金流动,或者你是投资、借贷等财务关系的核心一方,监察机关可能希望你回国提供相关说明。
案例: 某国企领导被调查,其妻子人在国外,但名下有多套房产,部分购房款来自于被调查人账户,监察机关希望她回国说明资金来源。
如果案件涉及公职人员利用家属名义投资、代持股份、转移资产,可能认为家属是关键证据提供者,甚至是案件的重要关联人。
案例: 某医院领导被调查,其配偶在海外开设公司,监察机关怀疑部分资金由被调查人转移至海外公司,要求其回国配合调查。
在部分案件中,个别监察机关可能希望通过家属促使被调查人配合调查,甚至希望家属配合退赃。
案例: 某事业单位负责人被留置后,监察机关联系其在国外的配偶,要求其回国协助“退赃”,并承诺如配合可“从轻处理”。
如果家属在案件调查前后有过帮助转移资产、处理财物或销毁证据的行为,就可能从“证人”转变为“涉案人员”。
案例: 某政府领导的配偶在丈夫被调查后,匆忙出售部分房产并向海外转账,回国后被认定涉嫌协助转移犯罪所得,被留置调查。
根据《监察法》,监察机关可以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采取留置措施。那么,家属是否属于“其他相关人员”?
(1)、如果仅是证人身份,一般不会被留置例如,你仅仅是被调查人的配偶或子女,与案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监察机关可能只是希望你协助调查。
(2)、如果有共同犯罪嫌疑,可能面临留置风险如果你在案件调查期间有资金异动、账户被冻结、协助处理财务,或者曾被要求销毁相关材料,可能会被认定为“涉案人员”,从而面临被调查甚至被留置的风险。
如果你回国,是否会被限制出境?边控通常出现在以下情况:
(1)、涉及案件核心证据或关键财产例如,你名下账户被冻结,或监察机关怀疑你的账户用于转移职务犯罪所得。
(2)、已经被立案调查或涉嫌违法犯罪如果你已经被监察机关认定为案件相关人员,可能在入境后被边控,限制出境。
(3)、调查阶段不同,边控力度不同
· 如果案件刚进入初步调查阶段,家属通常不会被立即边控。
· 但如果案件进入正式调查阶段,家属可能会被边控,避免证人、涉案人出境影响案件侦办。
· 通过专业人士查询自己是否涉及案件,是否有立案记录。
· 让国内亲属或专业人士确认是否已经被边控。
· 通过专业人士提交书面材料,说明愿意配合调查,并提供必要的书面证据。
· 如果仅是证人身份,尽量申请远程视频询问,而非亲自回国。
· 如果决定回国,建议提前与专业人士沟通,确保有人能随时提供法律援助。
· 在回国前整理所有可能涉及的财务文件,以便随时提供合理解释。
· 如果监察机关通过正式书面方式要求回国,可与专业人士沟通申请延期。
· 如果只是电话联系,没有正式通知,可要求以书面方式确认回国的法律保障。
案例1:某国企高管的妻子因国内房产交易问题被要求回国,她通过与监察机关沟通,最终在海外接受远程视频询问。
案例2:某政府领导的家属回国后,在机场被边控,最终被带往当地纪委接受调查,后因涉及资金问题被取保候审。
1、如果仅是证人身份,可以申请远程视频询问。
2、如果案件涉及资金问题,建议在回国前先由专业人士核查自己的法律风险。
3、如果存在被调查的可能,建议先与专业人士沟通,确保回国后有人提供法律援助。
职务犯罪调查的复杂性不容忽视,“重庆张智勇职务律师团队”在此类案件的留置顾问的法律帮助中,始终坚持团队研判、集体智慧,帮助家属制定最符合法律程序的应对策略。正确的法律决策,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错误决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作者简介:
张智勇律师,资深刑事辩护专家,现执业于智豪律师事务所,长期专注于职务犯罪、监察调查、刑事辩护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多年来办理大量监察调查和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擅长监察阶段的律师间接介入策略和留置阶段的非会见式辩护,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经典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