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零添加”并非真的不用添加剂,将不添加部分添加剂笼统地说成是“零添加”,怎一个乱字了得?对此,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
2025-04-09 10:15


“零添加”并非真的不用添加剂,将不添加部分添加剂笼统地说成是“零添加”,怎一个乱字了得?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以下简称《通则》),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中不得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那些由商家自定义的“零添加”,其实是一种“文字游戏”。通过这种文字上的“浮夸”,商家将所谓的“零添加”包装成商品溢价工具。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容易误导消费者做出不利于健康的选择。


《通则》的发布与实施,将有助于消除这些误导性的宣传,推动食品企业回归真实、透明的标签标识。新规的相应条款要求,无疑是对食品标签“零添加”乱象的一次精准“亮剑”。但如何在新规实施的两年过渡期内推动行业平稳转型,仍需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两年过渡期的设置,体现了政策制定的现实考量。一方面,食品行业涉及数百万家企业,从大型品牌到中小厂商,标签设计、包装库存、生产线调整都需要时间消化;另一方面,向消费者传播普及相关知识也需要一段时间。


但过渡期绝非“空窗期”,而是企业整改、知识普及与监管发力的关键时期。


企业层面,必须摒弃“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部分厂商可能寄希望于在过渡期尾声突击清理库存,或通过“文字游戏”规避新规,如用“未添加XX”替代“零添加”。对此,监管部门需明确禁止模糊表述,并针对违规行为明确处罚标准。同时,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统一的标签规范模板,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成本。


消费者层面,过渡期内的知识普及尤为关键。可以通过短视频、社区科普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零添加”不等于“更健康”的常识,帮助其避免被营销话术“忽悠”。消费者不再轻信“零添加”甚至抵制误导性的“零添加”,对于食品标签规范化也能形成倒逼作用。


对监管部门来说,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利用数字标签、区块链等技术实现食品安全全程追溯,让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成分来源、检测报告等深度信息,推动解决食品标签误导消费者的问题。还当建立动态标准更新机制,及时将新型食品添加剂、工艺纳入监管范围,避免出现“标准滞后”现象。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零添加”并非真的不用添加剂,将不添加部分添加剂笼统地说成是“零添加”,怎一个乱字了得?对此,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keair.bhha.com.cn/quote/11116.html 
     动态      相关文章      文章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栏目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康宝晨移动站 http://keair.bhha.com.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