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曝光孩子的确太越界了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该教师发布在网上的视频截图
11月17日,这位老师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声,由于视频被多次转发,引起很多质疑,自己已经迫于压力选择离职。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该教师发布视频称已离职(视频截图)
学生上课“说小话”,确实是课堂上非常常见,又很难管理的违纪行为。总有些学生比较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反复跟周围同学“说小话”,不仅耽误自己学习,还会影响课堂秩序。老师如果频繁地批评制止,就会中断讲课,影响教学,但肯定也不能放着不管。这位老师让孩子戴上“小蜜蜂”之后,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扩音,全班都能听见,他自然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也就不敢说话了。这种方法既无需惩戒学生,又具有一定的威慑力,效果立竿见影,所以一开始的确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如果这种约束方法仅限于课堂内,或许的确行之有效,但一旦被拍成视频发上网,就可能引发无可预料也无从控制的后果。孩子出于调皮天性的表现,在网络上被过度放大和聚焦,引来无数网友点评和审视,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负面典型”。这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无疑是过于沉重的压力。事件过度发酵,影响不断扩大,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潜在的伤害,也必然会对老师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涉事女教师因此离职一事,网友的看法也截然不同。有人认为,给学生戴小蜜蜂本身没有问题,但发上网就过分了,涉嫌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也有人认为,给学生戴小蜜蜂的行为,本身就是给孩子贴标签,会让孩子在群体中觉得自己是异类,对其自尊心造成伤害。还有不少网友表示,虽然事情的发展最终有些失控,但老师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严师才能出高徒,家长也应该宽容一些。
但无论如何,未经家长允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发上网,肯定是越界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网络保护的规定,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教师拍摄学生入镜的视频发上网,需要先征得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擅自在网络平台随意发布学生视频,涉嫌侵害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从这一角度来看,当事教师的行为确有不妥,事实上也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给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困扰。
网络是一面放大镜,更是一把双刃剑,其广泛的传播渠道和用户基础,能够将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迅速变成社会热点,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引发无数的传播、聚焦、审视和议论。当这一切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时,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风险。这一点,身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铭记于心,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追赶潮流,就忽略了保护孩子合法权益这一基本原则。
一个课堂上的小插曲,最终留下如此遗憾的结果,令人百味杂陈。此次风波虽然以当事老师的离职画下句点,其中映射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问题值得深思。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很难用传统方法管教,家长对日常的教学工作“指点”很多,社会舆论也高度关注,动辄得咎的现状,让不少年轻教师进退维谷,陷入迷茫。这么一件小事,其实折射出学校教育的诸多难处。
教育是艰巨而复杂的事业,如何在创新教育方法的同时,谨慎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守护孩子的尊严与自信,点燃每个孩子内心的火焰,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家庭乃至全社会深入思考,不懈探索。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