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盗墓、非法鉴定等相关违法违规短视频和直播日前引发监管部门关注。早前,博主以“测评”之名扰乱机场秩序、“网红医生”通过伪科普引流卖药等乱象持续被曝光。在“流量至上”的潜规则里,利益交织而成的“病态”链条浮出水面。南都、N视频即日起推出“病态流量”系列调查,起底极端“蹭”流量等现象背后产业链及治理建议,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我不要钱,就要货!”“想要货,告诉你休想!”短视频平台某直播间,上万人在围观一场抢货大战。围绕这个神秘的产品,直播间双方反复争吵、互相指责,直到人气引爆后,真实目的终于显现:观众被提醒只要是弯腰驼背的、走楼梯费劲的、晚上因为腿疼睡不着的,“都去吃”,都去下单。直播间有意暗示,该产品对解决上述身体顽疾有效。而实际上,它不过是普通食品,和治病一点也不搭边。
11月,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梳理发现,类似的“剧情诱导”直播间还有很多,有些博主在此过程中不惜一切手段引流谋取不正当利益,挑战法律底线。曾有团伙在直播间虚构文物价值,编造“古董托管”剧情,承诺回报十倍、千百倍,不到4个月涉嫌诈骗金额已达2000余万元,目前该团伙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抓获。更有网络主播通过剧本摆拍因感情纠纷引发的“凶案”,直播显示手提菜刀“现场砍人”画面,以此博取关注进行带货,数月来交易160余万元,获利70余万元,目前警方已对10名涉案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此前,中央网信办曾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包括编造虚假场景人设,无底线带货营销;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权益;欺骗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方面。中央网信办指出,这些乱象浪费公共资源、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误导坑害消费者,必须全面排查整治。
直播间上演“争夺绝世好物”戏码
“孙夫人,我告诉你休想!就你们这些人,想得到我的鳄鱼骨xx,你们配吗?知道我的鳄鱼骨xx好,你们无非是想拿着这些东西出去赚高价!”
11月13日晚,为了争夺“鳄鱼骨xx”,“互撕”大戏在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上演。这个账号名为“主角(少帅)”,坐拥60余万粉丝,当晚9点,直播间观看人数过万。
大戏以连线的形式举行,主播“主角(少帅)”一方请来了孙夫人,直播间另一端是一个自称“李厂长”的女人。“李厂长”的弟弟偷偷将“鳄鱼骨xx”卖给孙夫人,“李厂长”得知孙夫人要把货转卖到国外,感到非常生气,要求退还。主播的作用是调解双方的“矛盾”。
南都记者注意到,虽然直播间左上角标注了“虚构剧情”的小字,但这种制造冲突的剧情吸引大批人观看,尤其以老年群体为主,他们参与感满满:“不能原谅。”“家贼难防。”“太气人了。”
直播间冲突剧本引出带货产品。
类似的剧本并不鲜见。今年5月,辽宁沈阳警方打掉了一个利用网络直播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其中主播李某为吸引粉丝关注,发布“公益”短视频,以帮人的形象塑造正能量,几个月圈粉数十万。
不论是“正能量”还是“卖惨”,抑或“生意纠纷”和“家长里短”,他们在演,同时也吸引粉丝投入了“情感”,获取信任。之后,李某捏造剧情称,自己在国外收购古董,身上现金不足,“求求家人们买回去,替我保管,我真的心疼。回国后,我等价回收。”身在国内一间工作室内,李某向粉丝直播“卖惨”。粉丝上当后,李某将廉价的玉镯、玉玺、字画等假古董邮寄过去,用这种方式非法获利28万余元。
而“主角(少帅)”的直播间,此时也在找准时机等人“上钩”。
双方的“争吵”愈加激烈,被争夺的“绝世好物”终于登场。主播将一盒东西靠近直播间屏幕,“是这个吗?”话音刚落,“李厂长”回答“对,我的鳄鱼骨xx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认证了,是申请到了非遗的。你再看一下成分表,是不是鳄鱼多肽。”主播表现出极大兴趣:“你这个卖给别人多少钱,很贵吧?”“李厂长”接茬,说这种产品制作不易,“15岁以上的鳄鱼尾巴做出来的,一年只能提取一次”。
产品的受众是谁,“李厂长”很清楚。“父母这个年纪骨都老了,问问他们现在有没有经常直不起腰、天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上楼梯腿都抬不起来的。这个东西,老年人一定要去用。”她劝主播给家人留几盒。主播反问:“你说剩下的给我父母,我能不能给我直播间的人上一点?咱家人,想要不?”
这场直播的真正目的,由此开始。留言区“我想要”“太需要了”不断刷屏,在主播和“李厂长”多番互动后,直播间“给家人们的福利”从一单5盒加到8盒,后来又加到10盒。
直播间多次挂出商品链接引导下单。
“300、500(元)我不做,99(元)上链接!”南都记者注意到,直播间的商品链接上了又下,下了又上,如此三番五次,最终抢单显示达到四五千。期间,主播还接到一个“阿姨”的电话,对方自称腿不好非常需要,这次手慢没抢到,请求再上一单。
暗示能治腿疼失眠实为普通食品
直播间的“李厂长”反复强调并作出暗示:只要是弯腰驼背的、走楼梯费劲的、晚上因为腿疼睡不着的,“都去吃,都去拍”。她还在直播间公开宣称,“我研发出来,就是为了帮助那些上楼抬不起腿、晚上疼得睡不着的人”。
“李厂长”提到,鳄鱼骨xx里面添加的是“美国进口原料”,对此她还一本正经地解释:“你看美国那么冷,人家年纪大的,哪有拄拐棍坐轮椅的。人家穿着丝袜、光着腿,不怕寒、不怕凉,为什么?因为他们就有这种进口的原料。”
“鳄鱼骨xx”到底是何物?南都记者在直播间搜索发现,其包装上明确标注为“食品”,发货地位于安徽亳州。
除了上述直播间,网上很难见到这一产品售卖。在某电商平台,南都记者找到同款产品,客服人员表示是国产牌子、某短视频平台同款,厂家为安徽天乐xx公司。记者查询发现,上述公司地址位于亳州,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生产和销售、食用农产品批发、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等。
“李厂长”多次强调该产品“申请到了非遗”,并展示包装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监制”字样。南都记者查询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得知,国内多地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然而是以“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方式命名,并不存在未加前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今年11月,南都记者调查获悉,类似的“剧情诱导”直播间还有很多。“大舅哥在外招摇撞骗了一千万”“前妻为跟自己复合与家人断绝关系”“被亲生母亲抛弃养母又精神失常”……往日电视剧频道的伦理故事情节,现如今在各短视频平台轮番呈现。
网红博主编造的各种剧本。
早在2020年年底,国内多家短视频平台就曾发布禁止“演戏炒作”与“剧本炒作”直播卖货的相关公告,并对常见的含有演戏与剧本炒作卖货的行为进行概括:利用家庭矛盾,离婚出轨、团队矛盾等与商品销售无关的元素炒作,诱导粉丝购买商品。
南都记者发现,为了规避此类规定,部分博主选择将“演戏炒作”与“直播带货”剥离开来。
有千万粉丝级网红在直播间“大吵大闹”演绎剧本时,并没有挂商品链接,但其团队成员会借势单开自己的账号进行直播带货。“我爸以前还去公园广场遛弯,现在也不出去了,每天就躺床上看直播。他还在直播间买过各色首饰、文玩手串,我一看就是假的,但他自己硬说是真的。”阿文(化名)的父亲正是该网红的“铁杆粉丝”之一。
还有受访者向南都记者提出担忧:有博主在直播间卖用糖果冒充的保健品、“药品”,他们担心家里老人使用或者服用后,会出现身体不适。
南都记者点开受访者提供的某直播间专卖店链接发现,里面的产品图片均没有品牌标识,产品类型也不常见。一款名为“李x糖果片”的商品详情界面,有一张ps痕迹明显的“农产品标签”。其显示,产品名称为初级农产品,但经销商、生产日期与联系方式都有改动调整的痕迹。南都记者致电图片中的联系方式,无人接听。
相关博主直播间专卖店出售的不明产品。
多位受访者向南都记者表示,他们不与老人住在一起,也不知道老人什么时候就下单了,有的甚至已经花了数万、十几万元。这些家属也曾向短视频平台投诉举报,但大部分“没有后续”。
曾有主播暗示护肤品能防癌被封
“短视频的终点就是直播带货”,有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此类博主通过搭建剧本人设获取观众信任,再以诱导的方式进行变现。但有些博主在此过程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极易触碰法律的红线。
卖惨是常见的剧本模式之一。2023年9月,四川省凉山州多名百万粉丝的网红以“卖惨带货”等方式吸引眼球,因虚假宣传、销售假货被查。
截至当年9月,凉山公安就该系列案件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54名(其中涉案网红主播11人),已批准逮捕18人,捣毁MCN机构5个,查封涉案公司14家,查扣涉案蜂蜜原材料20余吨,假冒“大凉山土蜂蜜”成品4700余瓶,商品外包装5万余件,生产设备3套,冻结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还有主播暗示化妆品“防癌”。“我求求你,不要再骗我妈的救命钱了”,今年4月,自称是化妆品检测师的网友“翻滚吧花花”发视频称,母亲去年查出肺癌,她负债20万元凑出母亲的手术费,但母亲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后来得知母亲被直播间诱导,将买药钱拿去买了宣称“含有胶原蛋白肽成分”“可防癌的护肤品”。
涉事主播张某的言论被曝光。
涉事主播张某此前的短视频账号拥有上百万粉丝。视频截图显示,该主播宣称“让你的家庭再也碰不到这个字,两个点一个广,三个口一个大山的山”,暗示该护肤产品的防癌功效。
经曝光后,网友“翻滚吧花花”收到了退款,而涉事账号很快被平台封禁。
另有主播带货“复活项链”号称可以遇难呈祥。今年8月,山西太原网警发布视频称,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网红“太原老葛”被指割商家韭菜900万,涉嫌诈骗被立案。与此同时,“太原老葛”此前带货的离奇案例被媒体曝光。其带货物品包括“复活项链”,这款产品声称可以遇难呈祥,死而复生。在直播中,一位胸口疼痛难忍的大娘戴上“复活项链”之后很快说“好多了”。
直播间的“古董”骗局也不在少数。“拍一个300元,我让你挣30万元!”有主播打着“售卖文玩”“名家字画”“绝版古董”等旗号,实则售卖与描述完全不符的商品。
他们直播间演绎的剧情是,主播最近在和妻子闹离婚,为避免和妻子分割财产,才将自家的“宝贝”文物交由粉丝家人们“托管”。主播承诺,离婚手续办完后,会将“托管费”以数十倍、千百倍的金额还回来。有老人没能经得住诱惑,被骗40多万元。
河南长垣警方近日已将该团伙共2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据调查,该犯罪团伙自2023年10月25日到2024年2月5日,不到4个月,涉嫌诈骗金额已达2000余万元,受害人达几百人。
“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虚构事实、演绎剧本、卖惨博取同情、虚构产品功效及价值等手段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
长垣警方介绍,该诈骗团伙一共开设了3个直播间,团伙内部分工明确,除了主播外,还有管理人员、仓库保管、电话接线人员等,迷惑伎俩多样。策划人负责制定诈骗剧本;主播为文物冠以华丽的名称,赋予其不存在的历史和价值;直播间介绍时,还有副播进行附和,营造故事真实性。为营造现场氛围,直播团队还安排水军带节奏,说文玩价值高。
“剧情诱导”暗藏骗局亟待治理
不少观点认为,社会需要重视“剧情诱导”类视频直播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网友曾静(化名)家里的老人也遇到过类似的骗局。她总结老人上当的原因在于:年轻人没法陪在身边,老人在家常常拿手机打发时间,但是对社会发展、网络安全不太了解,难以分辨真假。
曾静对南都记者表示,不少老人觉得手机里都是普通人普通的生活,“演啥信啥”,而且经常不看字只看内容,对于视频直播标注的“虚构”,也总是忽视不见。
不少网友反映家里老人被直播间骗钱。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告诉南都记者,短视频剧本里涉及的低俗、恶俗、媚俗桥段,很有可能造成一种信息茧房,即大量低俗内容泛滥之下,公众的认知被带偏,甚至引发口耳相传,误导并没看过、且不知道其为虚构的更多人。
张书乐认为,即使标注了虚构剧情,但由于短视频的载体即手机屏幕太小,部分老年人用户未必能够看见或看清。
“无论受众是谁,账号团队都应该在剧情的适当位置,主动提及此为虚构剧情,用声音弥补文字提醒的不足,形成强提醒状态,并且在片尾应当加挂醒目的公益提示,类似‘危险动作、请勿模仿’这样的全屏大字提示。”
有法律人士曾撰文指出,因为利用了观众的“同情心”与“信任”,此类直播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不仅涉及生产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问题,还包括了伪造产品的产地信息和冒用他人商标等违法行为。此外,还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等法律风险。
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治东提到,若主播在直播中销售三无产品或假药,性质更恶劣。“除了涉及诈骗问题,还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能因此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需要负刑责。”
杨治东表示,发现受骗后,建议用户保存好自己的转账记录、购物凭证等,立刻向相关平台申请调取博主/商家的身份信息,之后可以通过民事起诉、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报警等方式维权。
他告诉南都记者,根据《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平台在面对消费者维权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协助措施如向用户提供博主/商家的真实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对于消费者已经举报、投诉的产品或博主/商家应该进行相应的审查/处理措施,否则平台方也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或行政处罚。
杨治东认为,目前,有关部门以及平台正在加强管理和打击力度,比如要求特定职业人员进行资质认定,避免虚假人设;要求剧情演绎必须以文字形式提示,且剧情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序良俗等。他说,社会上持续有新的恶意营销或诈骗形式出现,对于老年人等群体,“关键还是需要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帮助其提高防骗意识”。
曾静对此也有感触。她说,家里的老人根本想象不到网上有多少不择手段的骗局。
防骗或许没有更好的办法,曾静提到,她能做的只是三天两头偷偷帮老人清理手机里的“洗脑”内容。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