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讲述了四段故事,从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文革时期到最后的现代时期,几代当时的年轻人在历史车轮里交替穿插着的,
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合大学再回到清华大学里的,
便是这部通过胶片的形式展述的100年蹉跎岁月。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一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这部电影以倒叙的手法分别讲述了国家、时代、个人的真实和理想。从文革时期的爱与恨开始...
陈鹏自始至终深爱着这个天真又幼稚的女生,无论她是否毁容或遭万人唾弃。
陈鹏对她的爱从那个修复的印章 到 看见敏佳与李想的暧昧的和开心,选择放手, 到 牵着她的手穿过整个清华园,告诉她自己的核是一扇永远为她打开的城门。
这扇城门一直在这里,
只要你在意
它便会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他最后回答了她对于核的疑问 :
“一个原子与另一个原子相互碰撞,便能释放出无穷的能量!这便是核。”
这也便是陈鹏对王敏佳深沉的、真挚的爱。
“恨”
李淑芬对于王敏佳的逼迫带着自己的怨恨, 怨恨自己对爱情的付出无果于是倾诉泄愤,她不解爱情为何变了模样,于是哭笑无常。
她的疑惑和挣扎被丈夫的爱徒视为把柄, 她被仇恨和恶以死相逼, 于是杀死了埋葬在众人厌恶眼神里的王敏佳, 也杀死了自己曾经与他的美好爱情。 她最终还是善良的,因为她醒悟了自己无法洗刷的恶,和无法逃避的愧疚。
她只能以死来成全自己的善, 最后只留了下老师在井前无奈悔恨而又痛苦虚空的悲鸣。
“善恶交替,何谓真实?”
影片通过这段文革时期的爱恨故事,
开始了对于本真的生活、个人、感情的定义和探索...
从四代人的角度慢慢呈现。
置愤师母,表面夫妻、试针误解,剥离争吵。
每个个体都在乎的是自我也只能是自我。
一切都从这里开始,
关于几代人的爱情、回忆、痛苦、寻找、坚定和芳华。
从David对张果果的利用、欺骗、抛弃,从下属对于自己升迁的猜疑,到前后两次先是愤怒后是知晓的一句“你猜”。
从2000年回溯到1962年的人心不古、惶惶不可终日的暗流涌动,
到人们之间的感情变质、信任缺失。
以及那个时代对于感情的追问、宣泄、无助、到喟叹。
争吵不休 纷乱。
理直气傲 无信。
---20世纪60年代感情与生活密切联系也因过分捆绑而易决裂于生活。
这是那个文革时期的缩影。
也是关于那个年代的人们的年华记忆...
画面转到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
“静坐听雨”,四个大字矫健醒目。
在内外雨声的强烈对比下,
沈光耀打开窗户听见外面嘹亮的雨中口号。
“1 2 3 4!”
铿锵有力。
贯穿了茅草屋顶,追问着在这寒风屋下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灵魂,何为真实,何为气节,何为民族,何为自我。
他们注视着静坐听雨四个汉字,注视着先生的气定神闲。
他们或许在思索着,
在这个战火纷扰的世界里自己到底该怎么做,自我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在这暴风雨中的年代里,
自己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今饿殍遍野,饥荒盛行, 儿,怎敢言累?”
儿不求功名利禄,只为正义,勇敢、无畏、和同情。
儿知天下事事 只求不愧对真心!
我曾感动于影片结尾众多文豪、伟人的历史痕迹、他们对于时代的探索和笃定。我希望自己像这些坚定的人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执着和情怀。 但我现在感动于沈光耀内心给予自己的
真正的
无畏、勇敢、舍弃,和真诚。 那年1943, 日军敌机倡行肆横, 他与敌机芝艾同焚。 随着战争的悲壮陨殁之际,他回忆起给母亲的信书:
“妈妈,对不起,对不起......” “国家危亡之际,我不求功名利禄,不求结婚生子,不求与喜欢的人共度一生,也无心去了解人生所谓的乐趣。 我只求无愧于心,不愧对自己的祖先和祖国。”
沈光耀内心给予自己的真实,或许便是他对于人生意义做出的答案。
这,也许便是最诚恳的真实和真挚,
对于自己,对于苦难,对于生活。
回望1923年北平的清华大学。
民国时期,
亦即吴岭澜的青年时期。
吴岭澜国文和英文双双第一,
他有着文学的天赋,但是吴岭澜还是选择了实科。
被老师梅贻琦问到的时候,吴岭澜的答案有些迷茫:
“因为所有优秀的人,都在念实科。”
梅老师告诉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在麻木的忙碌和充实之间,
因为这种麻木的踏实会让人忽略了真实。
吴岭澜问老师
什么是真实?
真实是“你看到什么、 听到什么、 做什么、 和谁在一起, 有一种, 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 也不羞耻的平和 与 喜悦”。
吴岭澜独自思索,孤独、不解、迷茫,直到1924年他听见泰戈尔在讲述,
什么是真实。
吴岭澜在之后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告诉他们,也提醒自己,
何为真实,什么又是人生的意义:
“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
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
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
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
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
而泰戈尔,正在讲
“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
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
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
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人生是什么呢?世界对你而言又是什么呢?”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泰格尔
抛开电影本身,简单去思索一下真实,并记录下来:
这些影评, 是我最初的写笔。 一段用心且这么费事的工作 于我真的挺难。
现在凌晨6;04,我执意要写完这些,只为放下这件事情。
真实很难去记录。
因为在去表达出来的时候,
它总会在脑海里变质。
它会被无意识的贴上标签,比如这棵树的学名是槐树...
比如这个人他叫王乔生,我看过他的文字,他大概是个怪人,反正我不理解....
比如想表达爱,但说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吸引异性而故意符合她们所想所希望的爱。
比如会去时不时猜疑某个人的一些举动、联想到以前经历过看过的,从而代入。
我现在一时语塞,但这或许便是我能表达的。
但我在意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孤独一人,
存在于世上,
时刻注意的便是当下生活里最直接感受的、牵挂、思念、困倦、清风、阳光和身体的触感。
我在高三的时间里没有用心于攻读复习。
我当时满心疑惑,不懂这些知识于我于别人而言除了一纸证书、到以后的一纸文凭有什么实际用处,
可能是金钱、工作后赚的钱。
但我觉得如果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上升的欲望,结婚到生子再度过一生是何其的无聊,成为那样的人,想想便觉得痛苦。因为我不喜欢油腻,也不喜欢天天吹逼。那让我感到不踏实。
我当时痴迷于克里希那穆提的文字。
当时一遍一遍认真耐心的读着每一句话,因为他的每一句问答式语言都无比的难解,也不像世俗的宗教哲学。我不是歧视别的宗教,只是他的文字让我思考和困惑着,我甚是不解。
或许我是一个及其自恋而又自负的人。
我当时一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直到把这些文字当成了活着的目标、意义,我将自己陷入了一个只要达到了A,那么B、C、D.....都可以实现的欲望怪圈里。
我因此经历了抑郁和思考循环往复的痛苦。
我是一个怪人。
以前或许还是个坏人,
但我现在仅是一个普通人。
了解到这一点对于我来说算是成长了一些吧。
人生的路还很长,
我每天都要提醒自己,因为我知道我一旦逃避了一点问题,那么我的世界便会越来越虚伪和堕落。
真实便是如此困难,以至于所有曾试图接近或有点了解的人都会望而却步,逃之夭夭。
我没有在刻意吹捧真实或是自己的经历,因为我经常忘记真实,现在试图告诉你们什么是真实对于我来说并不容易。
但这可能便是写这篇影评的初衷。
告诫自己,提醒自己。
顺便让你们也不经意的想想,那便更好。
遗憾的讲,真实用语言很难去表达。
但也许通过这部电影,体会一些感动、经受一些磨难、回味一些过往、找到心爱之人,珍读几本好书。便可以让你自行探索什么叫作意义,什么又叫作真实。
因为宝贵的东西,之所以宝贵,在于它不像任何其他可以轻松得到、享用的的东西。
它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抱的、在你额头前十厘米处,与你灵魂连系着的最珍贵的朋友。
它没有名字,尽管如此,我还是乐于与他结交。
影片结束, 我回望着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感动、流泪,是在影片末尾。
因为在结束的一幕幕收尾时, 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政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人生,让这些可爱的人们驻足停留、念想、回忆,无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大家都在珍重过往,我可能多少因此而流泪,谢谢。
最后,摘录电影结束前最后的一段话。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
看到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第三遍观后记,还是保留着吧。
一想到写这篇文章我便陷入深深的怀疑...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真实。 我其实也不太明白。 我前天去书店看书,看到大家的文笔, 不知为何生气自己的无能。 我今晚再次去看电影。 不知为何生气周围人的啧啧唏嘘。 我生气周围的人没注意真实、没有用心! 我觉得可怜可恨。 但其实我恨的是自己没注意到真实,关于自己的真实。 反而迁怒于其他。 我恨自己没办法专注于真实,而去愤恨别人的世界,这对于我是无能。 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真。
因此我不断的看,认真的看。
当我写下这些然后放下手机的瞬间, 我平静了。
我的瞳孔变得清晰透彻! 胶片的记忆变得清晰闪亮!
我不该陷入写一篇影评的微小格局。 我应该对自己真实。
对我而言, 每天都容易忘记真实。
去注意狭小的空间、地方、人、故事。 然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真正出现。
我想到了我的恋人, 她提醒着我自己的生活。 于是我准备好去看第三遍的无问西东。 我现在很感动! 感动自己没有逃避自己, 感动自己遇到了如此一位好姑娘。 感动现场电影的配乐,画面、黑暗中跳动的屏幕。 我现在如此珍惜现下的时间...
这也许是真实。 我还是会无限的探究下去。 因为在经历过逃避焦虑困顿愤怒之后, 我为之感动和愉悦。
这股满足, 不来源于任何人。 不来源于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获胜感,
而就是那触碰过的几寸肌肤, 踏足过的每一方土地, 感受到的每一缕星光和璀璨日光下的万物盛衰。 这,也许便是真实下最真挚的感动。
影片结束,离开场院时,我看到了那个在我后面坐着的年纪最大的奶奶,我还是无法容忍她每次看到电影冲突时啧啧啧啧的连声感叹。我本以为我可以接受,但最后出场时,他的丈夫竟说迈克尔杰克逊和张艺谋的东西真不是个东西。那我就得去认真考虑什么是个东西了,但我还没这么想的时候,他们继续说,这些个人拍的电影,看也看不懂,回去思考来思考去还睡不着,真讨厌。 我听后私以为有点开心,老两口今个儿看得爽了也值了,至于张艺谋、冯小刚、再甚者,我最喜欢的诺兰导演,还有今天觉得剪辑有点难堪的李芳芳导演,幸者,我多看了几遍,知道你们的电影确实是个东西,也毋需去争论这是不是个东西 那我觉得我也算是个东西。 为此,我不再考虑在进场时给这位老人领路是否正常,我觉得我正常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