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
1、人体解剖学的组成: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
3、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分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三种形式。
4、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5、根据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判断
( 错 )1、正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 错 )2、冠状切面是与水平面垂直,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 错 )3、神经调节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当进行某一反射活动时,其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 错 )4、神经调节的较精确,因此其作用比较缓慢。
( 错 )5、正常机体,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保持绝对恒定的。
三、选择
1、人体生理功能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A
A、 神经调节 B、 全身性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自身调节
2、下列各项调节中只有哪项不属于正反馈调节?B
A、 血液凝固; B、 减压反射; C、 排尿反射; D、 分娩过程
3、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C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D、 组织液
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是:A
A、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稳定状态
B、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性相对恒定的状态
D、 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
5、以下不属于激素传递方式的是 D
A、远距分泌B、 旁分泌C、 自分泌 D、突触分泌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A、反射 B、反应 C、反馈 D、兴奋
7、对神经调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调节幅度小 B、调节的敏感性差
C、作用范围广,而且持久 D、反应迅速、准确和短暂
8、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C
9、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10、下列不符合解剖学姿势的是 C
A、 身体直立 B、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C、 双手掌心向内侧 D、 双上肢垂与躯干两侧
11、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12、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13、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14、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D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1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C
A、迅速 B、准确 C、持久 D、短暂
16、排尿反射是 D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正反馈调节
四、概念
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生活活动规律的学科。
2、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3、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4、内环境: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5、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6、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7、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8、体液调节:是机体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的受体,调节特定组织的功能。
五、问答题
1、人体方位确定的标准姿势是什么?
答: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
2、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
答:体液调节:缓慢、弥散、持久;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时间短暂;
自身调节: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细胞和基本组织、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
2、人体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四大组织。
3、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其中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
4、被覆上皮分为以下六种: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
5、软骨有三种类型: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
二、判断
( 对 )1、脂肪组织、血液、软骨组织、骨组织都属于结缔组织。
( 错 )2、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轴突外面不被神经胶质细胞包裹。
( 对 )3、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在轴突末梢有分支。
( 错 )4、结缔组织的特点之一是无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 对 )5、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 错 )6、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 对 )7、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
细胞内外被转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1、细胞去极化时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属于以下哪种转运方式? C
A、 单纯扩散 B、 载体转运 C、易化扩散 D、 钠泵活动
3、对以载体为中介的异化扩散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有结构特异性 B、有饱和现象C、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D、不依赖细胞膜上蛋白质
4、液态镶嵌模型中的液态是指细胞膜上的哪种分子? A
A、脂质分子 B、蛋白质分子 C、糖分子 D、以上都不是
5、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D、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
7、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去极化的跨膜离子移动过程属于 C
A、单纯扩散 B、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 C、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8、白细胞吞噬细菌是属于 D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被动转运 D、入胞作用
9、物质在特殊细胞膜蛋白质帮助下,顺电化学递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 B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胞吐)
10、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 C
D、2个Na+移出膜外,同时3个K+移入膜内
11、关于易化扩散的叙述,错误的是 D
C、作为载体的膜蛋白质与被转动物质之间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
D、通道蛋白质对被转动的物质没有特异性
12、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1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 C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
16、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D
A、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B、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C、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D、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
17、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
18、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B
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
19、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D
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 C、入胞 D、出胞
20、关于上皮组织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细胞数量多 B、 细胞间质少 C、细胞种类多 D、 无血管
21、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的肌组织是 C
A、骨骼肌 B、心肌 C、平滑肌 D、随意肌
22、以下哪项不是上皮组织的特点? C
A、有极性 B、无血管 C、无神经末梢 D、细胞排列紧密
23、 以下哪项不属于结缔组织? D
A、血液 B、骨组织 C、脂肪组织 D、腺组织
24、 随意肌是指: A
A、骨骼肌 B、心肌 C、平滑肌 D、骨骼肌和心肌
25、能引起生物体发生反应的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D
A、反射 B、反应 C、兴奋 D、刺激
26、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
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27、细胞膜在静息情况时,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
A、K+ B、Na+ C、Ca2+ D、Cl-
28、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B
29、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B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
30、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3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B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32、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D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33、膜两侧电位差增大称为 D
A、 去极化 B、 反极化 C、 复极化 D、 超极化
34、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A、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B、 膜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增大
C、 膜上ATP的作用 D、 膜上钠泵的作用
35、以下哪项不是刺激引起兴奋的必要条件? C
A、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 C、刺激频率 D、强度时间变化速率
36、神经元细胞膜内电位由安静时的-70mV变为-90mV的过程称为 A
A、超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37、神经动作电位去极相主要是由于: A
A、 Na+ 内流 B、 K+ 外流 C、 Ca++ 外流 D、 Cl- 外流
3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D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出现动作电位
C、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快
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39、在神经肌肉接点处进行信息传递的是: B
A、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阈下刺激不会导致Na+通道开放
C、阈刺激会使钠通道大量开放、Na+通道关闭导致动作电位的复极相的出现
四、概念
1、液态镶嵌模型: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3、主动转运:通过细胞的某种耗能过程,使得物质逆着电化学梯度透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4、易化扩散: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分子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着电化学差透过细胞
膜的转运方式。
5、单纯扩散:物质由质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属物理现象,无生物学机制参与,无需代谢耗能。
6、组织、器官、系统:由许多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联系和相似的细胞通过细胞连接、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称为组织。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称为器官。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称为系统。
7、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快速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8、去极化和超极化:膜两侧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去极化。细胞膜内的电位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称超极化。
9、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五、简答
1、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个类型特点。
答:
分 类
特点
单
层
单层扁平上皮
细胞呈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
单层立方上皮
细胞呈多边形,核大致呈圆球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单层柱状上皮
细胞呈多角形,细胞核呈椭圆形,位于细胞近基底部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
复
层
复层扁平上皮
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
变移上皮
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
2、简述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
(1)单纯扩散:是指一些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的物质或水溶性强的物质,依靠细胞膜上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特殊蛋白质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扩散的过程。参与易化扩散的镶嵌蛋白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载体蛋白质,另一种是通道蛋白质。
(3)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膜上“泵蛋白”的作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这是一种耗能过程,所以称为主动转运。
(4)入胞和出胞:一些大分子或物质团块的转运,是通过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来实现的。
3、简单阐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答: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由于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于是钾离子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顺化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随着钾离子的不断外流,阻碍钾离子外流的电驱动力也不断增大,当促使钾离子外流的化学驱动力与阻碍钾离子外流的电驱动力达到平衡时,钾离子向细胞外的净扩散停止,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便稳定在一定水平,这就形成了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刺激 少量钠离子通道开放 钠离子内流 膜电位 局部电流 阈电位 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再生式内流 AP上升支 钠离子内流停+钾离子通道开放 钾离子迅速外流 AP下降支 激活钠离子-钾离子泵 钠离子泵出,钾离子泵回
运动系统与功能
一、填空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2、成人全身共有206块骨,分为躯干骨、颅骨、附肢骨三部分。
3、胸骨角可作为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4、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5、髋骨、骶骨、尾骨连结构成骨盆。
6、骨骼肌一般由肌腹和肌腱组成。
7、躯干骨分为椎骨、肋和胸骨共51块。
二、判断
1、脑颅骨共有8块,其中成对的有顶骨和枕骨。(F)
2、滑模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等。(T)
3、脊柱共有4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胸、腰、骶四个生理弯曲。(T)
4、胸廓除有保护和支持功能外,主要参与消化吸收功能。(F)
5、上肢骨每侧31块,共62块。(F)
6、肌的外形多种多样,大致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横纹肌。(F)
7、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T)
8、大腿肌是全身最长的肌。(F)
三、选择
1、骨连结中没有的结构是(B)
A、软骨 B、韧带和半月板 C、结缔组织 D、骨组织
2、椎骨在幼年时共有(C)块。
A、32 B、28 C、33 D、60
3、下肢骨共有(C)块。
A、65 B、66 C、62 D、63
4、(D)位于大腿,是人体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
A、胫骨 B、腓骨 C、髂骨 D、股骨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B、颅骨共有23块,其中面颅骨15块。
C、躯干骨的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形成脊柱。
D、胸骨包括胸骨柄和胸骨体两部分。
四、概念
1、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形成骨连结。
2、隆椎:第七颈椎的形态、大小与胸椎相似,棘突长,末端不分叉,易在皮下触及,又名隆椎。
3、骨骼肌:运动系统中的肌均属横纹肌,又称骨骼肌。
4、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结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为胸骨角。
5、软骨结合:两骨间借软骨相连结,称软骨结合。
6、膈:膈为向下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五、问答题
1、请简述膈的三孔分别是什么?
答:1)、主动脉裂孔
2)、食管裂孔
3)、腔静脉孔
2、什么是运动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运动系统不仅构成人体的基本骨架,还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运动,而且还对身体起着重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
血液
一、填空:
1.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这两项。
4.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噬碱性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五种。
5.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
6.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部分组成。
7.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时相。
二、判断:()内为正确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目。(对)
2.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45~7.65。(错)
3.白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错)
4.等张溶液必定是等渗溶液,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对)
5.血小板无细胞核,但有完整的细胞膜。(对)
6.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是Na2HPO4/NaH2Po4。(错)
7.血型抗原和血型抗体又分别被称为凝集原和凝集素。(对)
8.O型血的人称为“万能供血者”,AB型血的人称为“万能受血者”。(错)
三、选择:
1、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A)
A 7.35~7.45 B 7.25~7.35 C 7.55~7.65 D 不确定
2、无细胞核、体积很小、直径为7~8微米、形如双凹愿碟状的血细胞为(B)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3、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为(D)
A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B NaHPO4/NaH2PO4 C KHPO4/KH2PO4 D NaHCO3/H2CO3
4、有吞噬活性,能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坏死的组织碎片的一类白细胞为(A)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5、细胞免疫主要由淋巴(C)细胞实现的。
A B B C C T D P
6、下列哪个不属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D)
A 可塑变形性 B 渗透脆性 C 悬浮稳定性 D 趋化性
7、表现型为AB型的父母不能生下表现型为(C)子女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C皆不能
四、名词解释:
1.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3.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4.等渗溶液:以人体血浆的正常渗透压为标准,与此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等渗溶液。
5.等张溶液:一般吧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6.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7.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8.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9.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10.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五、简答题
1.简述人体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1、运输功能。2、缓冲功能。3、参与体温的维持。4、免疫防御功能。5、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简述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答: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参与血液凝固。3、促进生理性止血。
3.简述血液凝固的过程
脉管系统和血液循环
一。填空题
1、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心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心内膜),(心肌)和(心外膜)3层构成。
3、心内腔被分为(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4个腔。
4、心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5、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
6、从微动脉到微静脉的三条通路:(迂回通路),(直接通路)和(动-静脉短路)。
7、支配心脏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8、右淋巴管接受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及右支气管纵隔干淋巴干的回流,注入右静脉角。
9、脾为扁椭圆形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前、后两端,上、下两缘和脏面、膈面 面。
10、胸导管接受左腰干、 右腰干 、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及左锁骨下干的回流。
11、脾位于左季肋区区,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肿大时临床触诊的标志是脾切迹。
12、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13、心房与心室表面的分界标志是冠状沟,而左、右心室表面的分界标志是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
14、头臂静脉由 颈内静脉 与 锁骨下静脉 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为 静脉角 。
15、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注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_尺_侧,注入_肱静脉
16、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普肯野纤维等。
二。判断题
1、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 截面的血流量称为血压。(错)
2、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对)
3、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对)
4、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液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对)
5、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渗透压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的生成力量。(错)
6、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的压力差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阻力。(错)
7、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成为心脏活动周期。(对)
8、静脉分肺循环静脉和体循环静脉。(对)
( 错 )9、支配血管的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
力增加。
( 对 )10、体内多数血管舒张是由于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所致。
( 错 )11、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是加压反射。
三、选择题
1、心脏正常起搏点位于:A
A、 窦房结 B、 心房 C、 房室交界区 D、 浦肯野纤维网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D
A、 钠离子内流,氯离子外流 B、 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C、 钠离子内流,氯离子内流 D、 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
3、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是:D
A、 等容收缩期B、 射血期C、 等容舒张期D、 充盈期
4、二尖瓣位于:C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5、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因素是:C
A、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 血压升高 D、 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
6、下列那一项因素可以使动脉血压降低? C
A、 心交感神经兴奋 B、去甲肾上腺素分泌 C、心迷走神经兴奋 D、肾素分泌
7、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 B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不同于骨骼肌的是 C
A、去极化是钙离子内流引起的 B、 复极化是钾离子外流引起的
C、 复极化时间比较长 D、 去极化是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9、从功能上说,大动脉属于:B
A、容量血管 B、弹性贮器血管 C、交换血管 D、阻力血管
10、心力衰竭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C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减 B、 淋巴回流受阻
C、毛细血管中血压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11、传导速度最慢的是:C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交界 D、 心室肌
12、大部分血液进入心室是在:D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慢射血期 D、 快速充盈期
13、快速射血期 D
14、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下列心动周期中的哪一期?
A、心室舒张期 B、心室射血期、等容收缩期 D、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16、关于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17、窦房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相主要是由于 C
A、Na+ 内流 B、K+ 外流 C、Ca2+ 内流 D、Cl- 外流
19、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 B
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 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
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
20、自律细胞自动除极发生:D
A、心肌动作电位0期 B、心肌动作电位1期
C、心肌动作电位3期 D、心肌动作电位4期
21、体循环中压力最低的是:D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右心房
2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B
A.增强心肌收缩力 B.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 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C、可导致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作用、使心室搏出的血量增多/p>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40、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C
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 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D、膜上钠泵的作用
B、膜在兴奋时Na+的通透性增大/p>
B、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C、3个Na+移出膜外,同时2个K+移入膜内/p>
三、选择
C、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 D、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
C、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